- 年份
- 2024(5538)
- 2023(8182)
- 2022(7069)
- 2021(6247)
- 2020(5447)
- 2019(12779)
- 2018(12436)
- 2017(24856)
- 2016(13481)
- 2015(15374)
- 2014(15673)
- 2013(15771)
- 2012(15177)
- 2011(13898)
- 2010(14209)
- 2009(13445)
- 2008(13180)
- 2007(12036)
- 2006(10658)
- 2005(9752)
- 学科
- 济(82549)
- 经济(82488)
- 管理(36399)
- 业(34827)
- 方法(31686)
- 数学(28629)
- 数学方法(28458)
- 企(26551)
- 企业(26551)
- 地方(19397)
- 农(17485)
- 中国(16821)
- 财(16276)
- 学(14837)
- 业经(13810)
- 地方经济(13248)
- 农业(12123)
- 贸(11653)
- 贸易(11648)
- 制(11566)
- 易(11212)
- 环境(10004)
- 融(9995)
- 金融(9993)
- 和(9977)
- 务(9564)
- 财务(9549)
- 财务管理(9520)
- 银(9470)
- 银行(9446)
- 机构
- 大学(206213)
- 学院(205569)
- 济(99968)
- 经济(98150)
- 管理(76008)
- 研究(74381)
- 理学(64974)
- 理学院(64237)
- 管理学(63274)
- 管理学院(62877)
- 中国(56161)
- 财(43765)
- 科学(43143)
- 京(42615)
- 所(38650)
- 农(35068)
- 研究所(34867)
- 财经(34812)
- 中心(33548)
- 经济学(32899)
- 经(31490)
- 江(31334)
- 经济学院(29588)
- 业大(29040)
- 农业(27512)
- 北京(27072)
- 院(25719)
- 范(25653)
- 财经大学(25602)
- 师范(25427)
- 基金
- 项目(129185)
- 科学(101218)
- 基金(94255)
- 研究(94153)
- 家(81603)
- 国家(80963)
- 科学基金(68616)
- 社会(61845)
- 社会科(58665)
- 社会科学(58646)
- 省(49774)
- 基金项目(49527)
- 教育(42426)
- 自然(42346)
- 划(41469)
- 自然科(41305)
- 自然科学(41290)
- 自然科学基金(40569)
- 资助(39452)
- 编号(37186)
- 成果(30892)
- 部(29645)
- 发(29597)
- 重点(29397)
- 国家社会(26120)
- 创(26107)
- 课题(25652)
- 教育部(25465)
- 科研(24752)
- 人文(24657)
共检索到312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鹰
地方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往往是"留有余地"的,"留有余地"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且这个程度差异在时序上存在波动性。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现象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预测方法技术导致、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导致、保守性估计导致和政绩评价压力导致,其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对2003—2010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会牺牲部分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余地";造成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三次产业的增长预期都比较保守,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增速对预期目标的准确性非常敏感;投资需求不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程度的主要因素,但消...
关键词:
地方经济 预期目标 留有余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咸伟
本文主要探讨个人预期、社会预期、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社会预期—经济增长理论。以往预期理论只局限于通货膨胀等相关经济问题的研究,将预期理论引入经济增长、社会创新、经济改革等研究领域,这对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本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 (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正规教育 闲暇 外在性 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庄子银 邹薇
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一直在理论界颇有争议,对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在公共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成本”,这既包括与大规模的公共支出相伴随的安装和调配成本,也包括由于公共支出过程中的寻租和“非生产性寻利”行为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考察调整成本对公共支出效应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展开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经验分析。自1980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中央的财权相对于地方政府逐步削减、预算外支出比重不断上升、预算外支出主要由地方所控制等种种现象都表明,围绕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上升了,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公共支出 调整成本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陵 宋少华 宋泓明
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假定出口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本文根据1 978- 1 999年中国的年度经济数据 ,在多变量的框架下对出口、GDP及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协整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Granger因果检验就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短期内中国的出口增长确实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但从长期看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 ,应更多地关注国内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春燕 岳中刚
银行卡的消费信贷功能和现金替代效应使持卡人随机的或潜在的消费需求转换为实际需求,促进了国内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了经济增长。本文在分析银行卡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理论基础上,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银行卡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银行卡消费已同我国经济增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
关键词:
银行卡消费 流动性约束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坤望 陈雷
本文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1950~2000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了经验分析。通过人均收入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这三种检验以及APEC成立前后的对比发现,亚太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增长收敛性,而APEC的出现与发展又明显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收敛性,大大提高了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速度。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南—北”模式的区域一体化有助于缩小国家间的收入差距,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
APEC 区域一体化 经验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峰
本文试图在经济增长文献所预测出的收敛性理论的基础上,对江苏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做出实证的分析,为实施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对江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证描述,接下来在结合了江苏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之后,对江苏自1993年以来地区间人均GDP发展水平和增长差异的原因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最终得出了有关的基本结论和相关的政策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韩旺红 杨海
本文认为国内目前衡量金融中介发展的指标有待改进 ,提出了使用信贷总额指标代替金融深化指标 ,同时引入世界银行专家近两年采用的对私营部门贷款占GDP比重的指标 ,并对我国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线性回归 ,结论证实两者之间的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随后本文对这种正相关关系尝试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之进行检验 ,证明我国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很可能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方向为金融中介发展引致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胜 郭军 陈金贤
本文在巴罗的工作基础上 ,采用我国历年统计数据 ,分时段、分区域对我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问题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在全国范围内 ,在改革开放前存在绝对收敛 ,而在改革开放后不存在绝对收敛的结论。同时分析了造成“富省愈富穷省愈穷”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省际差异 绝对收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芬 方迎风
本文采用中国2008-2011年四年间的数据,考察了父母的亲子利他性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父母的亲子利他性表现出明显地与后天经济状况相关的社会利他性倾向。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父母的亲子利他性程度越强;(2)利他性程度与社会在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公共补贴负相关;(3)在利他性促进人力资本形成和抑制物质资本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济增长效应中,负增长效应居于主导地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武志
在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存在着经济货币化比率异常等一些令人困惑之处,因此需要对此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文章采用戈氏指标对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考察,并通过剔除虚假成分得到我国金融发展的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同时,将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间的"供给主导"、"需求遵从"理论假说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假说:虽然金融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的内在质却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致;最后是简短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增长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廷春 夏金霞
本文通过设计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等变量,运用中国1981—2002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1—1991年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而当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因果效果才明显地体现出来,即在1992~2002年期间,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从不同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在1992~2002年间,银行结构变迁与银行效率提升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却是非银行结构变迁与非银行效率提升的直接原因,正是我...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结构 金融效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跃胜
本文将信息化引入经济增长函数中,利用VAR模型对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包含信息化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信息化、劳动和资本三者共同决定。其次,利用VAR模型对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验证,发现二者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持续性并最终趋于消失。此外,分行业讨论了信息化对各产业的影响,发现信息化对各产业的冲击持续时间存在差异。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国应加快信息化建设,并通过信息化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