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09)
- 2023(17803)
- 2022(15375)
- 2021(14077)
- 2020(11795)
- 2019(26803)
- 2018(26393)
- 2017(51011)
- 2016(27517)
- 2015(30723)
- 2014(30810)
- 2013(29923)
- 2012(27257)
- 2011(24577)
- 2010(24366)
- 2009(22353)
- 2008(21114)
- 2007(18242)
- 2006(15966)
- 2005(13750)
- 学科
- 济(124692)
- 经济(124564)
- 管理(78367)
- 业(70895)
- 企(58163)
- 企业(58163)
- 方法(52270)
- 数学(45872)
- 数学方法(45297)
- 农(29803)
- 中国(29499)
- 地方(28009)
- 财(27764)
- 学(26486)
- 业经(25334)
- 农业(20367)
- 制(19820)
- 理论(18784)
- 环境(18365)
- 贸(18030)
- 贸易(18021)
- 和(17762)
- 易(17375)
- 务(16952)
- 财务(16870)
- 财务管理(16835)
- 技术(16457)
- 地方经济(16401)
- 融(16125)
- 金融(16116)
- 机构
- 大学(386300)
- 学院(385750)
- 济(159911)
- 经济(156585)
- 管理(151864)
- 理学(132293)
- 理学院(130809)
- 研究(130718)
- 管理学(128378)
- 管理学院(127696)
- 中国(95103)
- 京(81143)
- 科学(80880)
- 财(70733)
- 所(64498)
- 农(60525)
- 研究所(59105)
- 中心(58980)
- 财经(57433)
- 业大(57262)
- 江(55310)
- 经(52319)
- 范(51482)
- 师范(50962)
- 北京(50501)
- 经济学(49043)
- 院(48275)
- 农业(47248)
- 州(44487)
- 经济学院(43985)
- 基金
- 项目(270656)
- 科学(213900)
- 基金(197178)
- 研究(196954)
- 家(172140)
- 国家(170781)
- 科学基金(147388)
- 社会(125624)
- 社会科(119065)
- 社会科学(119034)
- 省(105613)
- 基金项目(104800)
- 自然(95778)
- 自然科(93564)
- 自然科学(93543)
- 自然科学基金(91835)
- 教育(90793)
- 划(88833)
- 资助(80554)
- 编号(79726)
- 成果(63517)
- 重点(60657)
- 部(59404)
- 发(58042)
- 创(55833)
- 课题(54870)
- 创新(52181)
- 国家社会(52091)
- 科研(51691)
- 教育部(51145)
- 期刊
- 济(174413)
- 经济(174413)
- 研究(113098)
- 中国(69433)
- 学报(60925)
- 科学(55984)
- 管理(55439)
- 农(53943)
- 财(53542)
- 大学(46421)
- 学学(43984)
- 教育(41458)
- 农业(37305)
- 技术(35036)
- 融(29324)
- 金融(29324)
- 经济研究(29077)
- 财经(28024)
- 业经(27595)
- 经(24102)
- 问题(22298)
- 技术经济(19430)
- 业(18378)
- 图书(18348)
- 统计(18177)
- 科技(18057)
- 版(17490)
- 理论(17484)
- 资源(17350)
- 商业(17041)
共检索到555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安平
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与空间平等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东部的经济增长能带动中西部,有利于全国总体经济增长,但会拉大地区差距。中部的崛起对西部的带动作用不如东部强,但有助于区域差距的缩小。西部的经济增长对东中部的影响甚微。尽管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与空间平等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只要制定适宜的区域政策,仍可通过区域互动,在保持总体经济较高增速的同时,抑制乃至缩小地区差距,形成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互动 总体效率 空间平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冉茂盛 陈夏
本文基于技术效率的视角对能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区技术效率水平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契合,但从技术效率的变化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各地区技术效率呈显著的收敛趋势。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煤炭消费比重、能源消费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关键词:
随机前沿模型 技术效率 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唐杰 M.Fujita
二战以来,多数发展中国家始终面对如何实现空间平等和总体经济效率兼容的严峻考验,其所具有的共同区域经济特征是:国民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分解为两极:一极是少数地区持续的经济高涨;另一极是多数地区持续的经济落后、停滞。空间上的两极分化更主要更直接的表现是人口、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过渡集中以及地区之间收入水平差异的扩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安静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内经济体系对空间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将经济增长引入拓展模型可知,空间位置对区域内经济体制的影响非常大,且其经济类型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空间计量经济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我国各省市行政区纷纷引入了这种经济管理分析模式。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数据处理、意义参考、结合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对空间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视角,系统分析区域内经济增长的特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红丽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首先从异质性劳动力和金融资本要素方面研究了要素的空间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以中心-外围模型为基础构建了要素集聚与经济增长效应模型,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生产要素 集聚效应 区域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王明晖 蔡秀亭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王明晖 蔡秀亭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伟明
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一个综述。第一部分讨论初始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机制及理论模型;第二部分报告实证文献对初始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检验的主要结论;最后是一个简单的小结。
关键词:
不平等 经济增长 综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奇 张红伟
文章首先给出2004~2013年各省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数值,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DEA-Tobit模型的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研究我国30个省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从效率互动角度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就全国来看,10年间经济增长速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措施积极程度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存在显著负向作用,居民储蓄倾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作用不显著;经济增长速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措施积极程度均未对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居民储蓄倾向则对经济增长效率存在显著负向作用。从经济增长效率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的关系来看,10年间两者存在单向关系,前者对后者影响不显著,而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对经济增长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银行业 效率 互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奇 张红伟
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经济增长对金融的反作用也值得关注。文章首先给出2004~2013年各省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数值,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DEA-Tobit模型的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研究我国30个省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从效率互动角度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银行业 效率 互动 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翎 窦静雅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反之区域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的基础上,试图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的一般特征以及它在促进某个特定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 集聚 区域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大江
严谨而周密的数理分析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数理变革的重要标志,但是其均质空间分析范式却很难兼容现实经济中非正式约束变量的报酬递增及非竞争均衡。基于空间经济理论以及垄断竞争分析,非正式约束变量完全可以纳入空间经济增长理论当中,这不仅可以内生化处理非正式约束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而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非正式约束条件、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的关系,非正式约束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非正式约束 空间经济增长 报酬递增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祺 范氏银
本文构建了1987-2011年中国省际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在控制空间效应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东中西部贸易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杰武 张秋生 胡靓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数据库,对2002-2008年我国企业跨区域并购的情况进行了归集整理,并分析了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通过跨区域并购,我国的资源型产业存在向资源富集地区转移,加工型企业存在向配套措施完善的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迹象。对于第二、三产业来说,各区域跨区域并购的净数量和净金额与区域内对应产业的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跨区域并购具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
跨区域并购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富有 苏韶华
文章基于空间动态转移视角,运用重力模型,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背景,对我国2003~2012年间信贷配给重心、经济重心、产业重心转移轨迹进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信贷重心向西部转移,并驱动我国经济重心向西部转移;第二产业重心向西部转移,第一产业重心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并无规律性,第三产业重心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东部内转移,并无向西部转移的迹象;信贷资本带动经济重心向西部转移过程中以货币对资源调节能力的下降为代价,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目的。文章最后对如何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和提高货币资源调节效率提出了一点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