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6)
2023(14128)
2022(11910)
2021(10913)
2020(8982)
2019(20437)
2018(19880)
2017(37076)
2016(19577)
2015(21701)
2014(21372)
2013(21172)
2012(19696)
2011(18358)
2010(18415)
2009(17527)
2008(16865)
2007(14768)
2006(13609)
2005(12791)
作者
(55676)
(46573)
(46439)
(44575)
(29740)
(22225)
(20994)
(18002)
(17784)
(16624)
(16285)
(15382)
(14949)
(14889)
(14710)
(14629)
(13750)
(13416)
(13382)
(13092)
(11974)
(11300)
(11249)
(10905)
(10541)
(10454)
(10087)
(9829)
(9541)
(9097)
学科
(101649)
经济(101534)
管理(50622)
(44697)
方法(35803)
(34598)
企业(34598)
数学(30792)
数学方法(30404)
中国(28346)
地方(23633)
(23608)
(22318)
(20146)
业经(19373)
(17621)
贸易(17606)
(17442)
(17029)
农业(16098)
地方经济(15090)
(14904)
金融(14901)
理论(14218)
(14121)
环境(14102)
银行(14098)
(13869)
(13732)
(12994)
机构
大学(290047)
学院(284724)
(131592)
经济(129212)
研究(108286)
管理(102422)
理学(87198)
理学院(86051)
管理学(84514)
管理学院(83946)
中国(82362)
(62561)
科学(61928)
(60216)
(54548)
研究所(49054)
财经(47204)
中心(46848)
经济学(43479)
(42968)
(42201)
(41925)
(40637)
师范(40331)
北京(40324)
经济学院(38794)
(38788)
业大(36215)
财经大学(34886)
(33195)
基金
项目(184119)
科学(146287)
基金(136871)
研究(136504)
(119662)
国家(118756)
科学基金(100893)
社会(91440)
社会科(86733)
社会科学(86715)
基金项目(70721)
(67079)
教育(62475)
自然(61540)
自然科(60123)
自然科学(60107)
自然科学基金(59031)
(57801)
资助(55909)
编号(53213)
成果(45044)
重点(42453)
(42323)
(41057)
国家社会(39950)
课题(37502)
(37351)
教育部(36985)
中国(36043)
人文(35367)
期刊
(154689)
经济(154689)
研究(95766)
中国(60125)
(45115)
学报(42723)
管理(40922)
科学(40911)
(39182)
大学(32896)
教育(31585)
学学(30207)
经济研究(26729)
农业(26606)
(26505)
金融(26505)
财经(24852)
技术(23521)
(21707)
业经(21177)
问题(20130)
(18494)
世界(16494)
国际(16338)
图书(15486)
(15049)
技术经济(14752)
统计(14681)
(12782)
现代(12466)
共检索到451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仇娟东  曹钢  
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空间经济学及其结合框架下对地区差距及中国地区差距问题研究的回顾发现: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反映地区差距形成的动态性特征但缺乏空间维度,传统空间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但缺乏动态性,二者结合框架下的研究能同时体现动态性和空间维度但缺乏实证检验。基于此分析,今后的研究中应将动态性与空间维度同时纳入地区差距问题研究框架,重视技术进步、知识溢出等"知识关联"因素的作用,对地区差距的发展方向做进一步分析,并拓展创新经济增长理论与空间经济学结合框架下的实证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俊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学术界对于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周期性因素导致了增长放缓,还有一种认为是结构性因素导致了增长放缓。本文对这两类文献进行了综述,在分析了现有研究后,我们认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要在未来一段时间使中国的经济增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需要采取逆周期调控与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组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檀一帆  汪柳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归纳分析后发现,已有研究对低碳经济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概念探讨、影响因素、增长路径、建模方法等几个方面。低碳的概念可分为"绝对低碳"和"相对低碳",然而低碳经济的内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影响我国低碳经济的因素主要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效率、对外开放,除此之外还有经济发展方式、工业化和城镇化、能耗强度、生活方式等等;也有学者运用分解方法、计量分析、模拟与系统优化、投入与产出模型等对我国低碳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探索。总体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增长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特点不同,背后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有很大差异,却少有文献探讨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现有文献虽然研究了某些地区的碳排放,但是没有充分揭示我国低碳经济增长过程的行业性和地区性特征。因此,未来可进一步加强我国低碳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行业性和区域性路径的研究,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梯度发展协调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仲良  张可云  
要素在产业与空间上的错配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并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规模以及考虑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来源于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市场规模与产业选择的三个匹配机制。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在劳均资本相对占优时才会发生,城市规模则通过相对最优城市规模"门槛效应"影响了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服务业化"正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城市提高经济比重的关键,中小城市则应重点构建符合本地优势的工业体系。本文从要素空间匹配的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空间优化和城市产业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也为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杰英  
信任是个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机制,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对信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首先明确了目前信任研究的范畴:信任机制与信任度量。然后分别回顾并总结这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总结经济学视角下信任研究的总体框架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治勇  
现代最优执法经济学是法律经济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法律完全且执法者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假设下,分别讨论了严格责任制度和过失责任制度下资源在提高执法概率,即侦破、逮捕上的投入,与惩罚,即罚款、监禁上的投入之间的最优配置。本文试图以最优执法理论作为参照系,将新近放开上述假设以后的发展,结合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在更大的思想史背景下对这一领域进行综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普万  
本文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贫困经济学领域关于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贫困的内涵、度量和类型,减贫战略及其演进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宏观上将减贫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微观上将瞄准机制直接瞄准穷人和进行制度扶贫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霞  
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一直以来资源问题却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包含有自然资源因素的增长模型是对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的扩展。经验数据表明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会挤出物质资本,并影响效率,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陷阱"现象,西方学者对此做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卓  柴忠东  
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分析这一问题的一些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分别从整个国家和异质性企业的角度入手,对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总体关系进行了介绍;其次,本文回顾了贸易引致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发现贸易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两个途径促进技术进步继而促进经济增长;最后,本文从贸易保护、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冯伟  徐康宁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中,交通基础设施是个助推性因素。本文试图从理论溯源中寻找交通基础设施研究的经济学基础,从现代文献的进一步拓展中梳理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溢出效应、效率改进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区域发展效应和现代化效应等5个方面。最后,本文认为,现代化交通体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率量化等方面的影响是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领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长江  周静东  
传统观点认为实际汇率低估或者高估都不利于经济增长,而自2008年以来倡导低估会促进经济增长的"新论"引起了广泛重视。本文系统介绍了实际汇率低估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经验研究的进展,归纳了实际汇率低估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机制,并就低估所涉及的相关政策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低估政策一般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刺激效果,但能否在此基础上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则取决于经济体及时相应推行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措施情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戈  
自Chamley(1986)的开创性论文发表以来,对最优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发展,并形成了三条研究主线。第一条主线以Chamley模型为核心,在公共支出外生的情形中研究最优线性税收与经济增长;第二条主线以Barro模型为代表,在公共支出内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考察最优公共支出与最优线性税收;第三条主线则以GKT模型为核心,重点研究动态最优非线性税收问题。本文沿着上述三条理论研究主线,对最优税收与经济增长领域的浩瀚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述,试图清晰勾勒出三条主线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晖明  张亮亮  
企业家作为在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参与者(Lazear,2005),在增长理论产生至今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被排除在主流之外。近些年,伴随对增长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化,企业家因素重新被纳入到人们的关注范围,并进一步剥离出了企业家资本概念。作为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企业家资本强调以创设新企业作为新的增量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克服了传统分析模型难以将存量企业中的企业家行为纳入增长理论分析的缺陷。本文回顾了包括企业家理论、增长理论等在内的大量文献,围绕企业家资本与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命题,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图进一步解析企业家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凯  冯涛  
在经济史文献研究中,李约瑟之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在技术等各方面曾一度领先,直到16、17世纪仍与西欧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中国为何迅速衰落,又在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崛起?是什么因素导致一国出现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繁荣?文章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在众多的经济变量中分离出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以期对此类文献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玉平  王滨  千山  
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使用了为数较少、定义精确的经济变量,并对经济增长过程的某些方面建立了正规模型。然而,现代经济增长具有了许多新特征,金融因素和金融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得到加强;同时,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将经济增长置于金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来研究,特别是把金融系统作为一个核心因素来考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