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0)
- 2023(7768)
- 2022(6260)
- 2021(5755)
- 2020(4634)
- 2019(10769)
- 2018(10477)
- 2017(19976)
- 2016(10301)
- 2015(11834)
- 2014(11776)
- 2013(12121)
- 2012(11712)
- 2011(10986)
- 2010(10968)
- 2009(10460)
- 2008(10216)
- 2007(8997)
- 2006(8401)
- 2005(7968)
- 学科
- 济(74431)
- 经济(74377)
- 管理(26936)
- 方法(25473)
- 业(23651)
- 数学(22439)
- 数学方法(22342)
- 中国(18571)
- 企(17692)
- 企业(17692)
- 地方(16280)
- 农(13311)
- 贸(12625)
- 贸易(12617)
- 学(12553)
- 地方经济(12371)
- 业经(12335)
- 易(12269)
- 财(11121)
- 制(10018)
- 融(9535)
- 金融(9535)
- 环境(9498)
- 农业(9269)
- 银(8987)
- 银行(8966)
- 行(8756)
- 发(8632)
- 和(8362)
- 经济学(8211)
- 机构
- 大学(169227)
- 学院(165517)
- 济(91813)
- 经济(90549)
- 研究(66782)
- 管理(59193)
- 中国(51911)
- 理学(50329)
- 理学院(49732)
- 管理学(49185)
- 管理学院(48859)
- 财(39137)
- 京(36134)
- 科学(34991)
- 所(33404)
- 经济学(32147)
- 财经(31337)
- 研究所(30140)
- 经(28706)
- 经济学院(28700)
- 中心(27653)
- 北京(23780)
- 财经大学(23337)
- 院(23306)
- 农(22759)
- 江(22725)
- 科学院(20946)
- 范(20651)
- 师范(20531)
- 社会(19138)
- 基金
- 项目(102082)
- 科学(81843)
- 基金(78515)
- 研究(75416)
- 家(68304)
- 国家(67849)
- 科学基金(57547)
- 社会(53879)
- 社会科(51350)
- 社会科学(51342)
- 基金项目(39722)
- 省(34680)
- 自然(33270)
- 教育(33160)
- 资助(32976)
- 自然科(32509)
- 自然科学(32499)
- 自然科学基金(31978)
- 划(29960)
- 编号(26742)
- 部(25018)
- 国家社会(24776)
- 中国(24064)
- 发(23676)
- 重点(23388)
- 成果(22740)
- 教育部(22116)
- 人文(20791)
- 济(20441)
- 创(20301)
共检索到263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淮
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理论含义与中国的难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研究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必要从理论意义上讨论其一般含义及中国的难点。什么是增长方式?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增长方式就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其理论认为社会扩大再生产有两种方式,一是外延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元坤
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与要素组合运作方式的耦合统一体,依演进历程可将经济增长方式区分为自然型、粗放型、集约型及网络型四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方式与途径有同级转换与异级转换二种类型,政府可从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着手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自觉转换.就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而言,在总体上必然体现为同级转换、异级转换并存并以异级转换中的跨级转换为主的混合转换.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激励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立群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国有企业困难很大;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乏力。所有这些都表明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严重弊病,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迫切问题。 一、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其成因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毅夫 苏剑
一个经济的目标增长方式是使得该经济的生产成本最小化的增长方式,这一增长方式是由该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我国的目标增长方式应当是能够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的增长方式,而不是利用不具优势的资本密集增长方式,也不必然是以自主研发来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增长方式。一个经济的实际经济增长方式取决于企业的行为,因为经济增长是由企业实现的,而企业是在一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做决策的,这个宏观经济环境的最根本特征就是要素价格体系,因此,一个经济的实际经济增长方式最终取决于该经济的要素价格体系,有什么样的要素价格体系,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最近几十年来资本和土地密集型的增长就是我国长期采用低利率、低土地价格、低能...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要素价格体系 最优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侯为民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克服资源供给、投资与消费结构协调、产业优化与扩大就业等难点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效率 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樊纲 刘鹏
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换,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率(TFP)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约在3.6%左右。TFP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外源性效率提高的因素在下降,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在要素投入方面,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作用。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正在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不良影响,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实证分析发现,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内在因素。如果能够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在2008—2020年间仍然可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转型 可持续性 生产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卫兴华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的转换卫兴华一、中国经济的落后与跨越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中国曾经有过处于领先地位的辉煌历史。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特别是纺织、造船、制瓷、造纸、印刷、火药和火器、建筑等行业的成就,都曾为世界各国望尘莫及。中国有过灿烂...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兰玲 孙宇晖 赵桂杰
科学发展要求一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数量表现为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体增长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粗放和集约两种形式。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历史逻辑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总是不同程度地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这是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吸纳,从而提高了科技含量的结果。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资源禀赋特点,造成按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与就业的“两难”选择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必须实施一套以教育和公共事业为主的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利用,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原则 政策 就业 人力资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
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如何判断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作者认为,如何做出判断,必须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发生重大转变这个背景出发,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本文以实证方法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得出我国已经从1991年9月开始,经济增长发生了重大转折,进入到经济增长新阶段的结论,并以此结论为前提,具体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工业速度、投资、通货膨胀等重大问题和探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对经济体制转换的重大影响。最后,作者指出,目前的主要矛盾是要素市场,尤其是资金市场的秩序过度混乱,并对此提出宏观经济的基本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漓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旭华
本文通过对东亚五受灾国复苏过程中取得的成就进行特征分析,并结合五国经济增长 的中长期表现,阐明了东亚五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经过检验,本文 认为,五国复苏过程并非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东亚五国危机前的增长因素同样贡献 于这一复苏的进程。
关键词:
经济复苏 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和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不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将难以继续保持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此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环境污染 难点 对策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于丽敏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存在着转变的制约因素,这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实现这种转变必须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做到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而且要加强指导和调控,逐步有序地进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卫斌 陈彬 蒋松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10余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基础上,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面临日趋严峻的资源支撑力瓶颈和环境承载力约束,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亟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能源环境视角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本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一个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以定量地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为0.10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是由当前的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价格体系决定的,能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