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5)
2023(6839)
2022(5324)
2021(4704)
2020(3868)
2019(8558)
2018(8218)
2017(15965)
2016(8744)
2015(9822)
2014(9928)
2013(10194)
2012(9769)
2011(8560)
2010(9138)
2009(8756)
2008(8661)
2007(7831)
2006(7416)
2005(7032)
作者
(24377)
(20495)
(20359)
(19948)
(13044)
(9552)
(9269)
(7773)
(7533)
(7507)
(7196)
(6729)
(6723)
(6678)
(6655)
(6193)
(6004)
(5847)
(5772)
(5509)
(5453)
(4986)
(4865)
(4849)
(4801)
(4692)
(4409)
(4371)
(4154)
(4019)
学科
(60103)
经济(60058)
管理(29847)
(23932)
(23705)
(19419)
企业(19419)
地方(18251)
方法(15817)
中国(14245)
数学(14049)
数学方法(13958)
财政(12578)
地方经济(12410)
(11493)
(11009)
业经(10997)
(10175)
(10021)
财务(10014)
财务管理(9972)
(9705)
企业财务(9473)
(8796)
(7828)
银行(7823)
农业(7490)
(7362)
经济学(7271)
(7076)
机构
学院(126553)
大学(126092)
(66498)
经济(65298)
研究(47698)
管理(44220)
(39040)
中国(38434)
理学(36276)
理学院(35890)
管理学(35480)
管理学院(35229)
财经(26306)
(25983)
科学(24435)
(23997)
(23566)
经济学(22528)
(22104)
中心(21469)
研究所(20635)
经济学院(19933)
财经大学(18811)
北京(16939)
(16840)
(16604)
(16601)
(15879)
(15568)
师范(15490)
基金
项目(70820)
科学(55580)
研究(54901)
基金(51322)
(43035)
国家(42663)
社会(37979)
科学基金(36700)
社会科(36084)
社会科学(36075)
(27054)
基金项目(25709)
教育(24390)
(21471)
资助(21399)
编号(21229)
自然(19961)
自然科(19479)
自然科学(19474)
自然科学基金(19112)
成果(19046)
(16799)
国家社会(16528)
重点(16044)
(15984)
课题(15595)
(15267)
(15138)
经济(15002)
发展(14577)
期刊
(87190)
经济(87190)
研究(50987)
(36166)
中国(29524)
管理(18839)
(15853)
金融(15853)
经济研究(15838)
学报(15214)
财经(14985)
(14730)
科学(13850)
(13091)
大学(12423)
学学(11634)
教育(11178)
技术(11039)
问题(10816)
业经(10646)
农业(9045)
(8501)
(8210)
财政(8210)
技术经济(8209)
会计(7996)
财会(7439)
世界(7206)
统计(7145)
经济问题(6920)
共检索到224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财政思考卢洪友一、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粗放型的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取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增加物质投入来推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很低,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晓达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财政分配应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的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有从要素利用方式、要素投入取向、发展目标取向、产出效益取向、发展地域取向、要素组合结构等不同方面的不同表述,概括起来,就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其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马克思曾将其高度概括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原苏联经济学家在60年代又将这两种类型表述为粗放增长方式和集约增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微微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微微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龚刚  陈琳  
本文讨论未来新形势下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问题。我们认为,财政政策的目标应从现有的需求管理转向供给推动,与此同时,这种以供给推动为主要目标的财政政策可以比现在更为积极。这种以供给推动为主要目标的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并为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提供保障。当中国经济能维持持续的高速增长时,债务问题则无需过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邦驰  余小林  
论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刘邦驰余小林一、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相关性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资存在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财政投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如何?财政投资应该退出竞争性产业吗?这些都是当前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目前,一些同志从“公共财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作培  
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迫切需要国家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予以支持配合。文章就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调整、完善财政政策的取向作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宁  胡容邦  陈柏源  田慧丽  李德伟  李小亚  
文章就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和原因,分别从农业、工业、流通企业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分析农业的投入,工业的投资结构与投资总量,流通企业的布局和竞争秩序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具体的财政对策:(1)四川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保证农业投入。(2)四川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区别对待,对经济较发达地区要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对老、少、穷地区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其经济发展。(3)四川流通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在于树立市场观念,合理布置流通网点,促进市场正当竞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家祥  彭金荣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比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从广义上说,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问题开展比较分析或研究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在60年代初为萌芽时期。60年代初,党和国家总结了经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祥谦  周国富  
本文首先通过改进资本存量、劳动收入份额等指标和参数的测算方法,对中国自改革以来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资本深化现象在不断加剧,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高投入,相应地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TFP(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中国经济增长的粗放特征愈益明显。然后,在考察政府在资本深化中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TFP对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制度变迁、技术进步、财政支出结构的演进等因素对TFP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虽然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性偏向并不是导致中国资本深化的主要原因,但是政府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仍可以在削弱资本深化的力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洪友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财政原因剖析卢洪友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的是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增加物质投入来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不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很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差。尽管早在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学界在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学  李迎海  
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孙文学李迎海一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其主要表现是:投入多产出少,投资效果差;劳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生产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少;产业结构不平衡,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劳动素质较低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爱明  廖祥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及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揭示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提高经济发展各层面,尤其是提高投资实效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二是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从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入手,调动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积极性,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企业法人治理、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政策等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