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8)
- 2023(11348)
- 2022(10032)
- 2021(9261)
- 2020(7794)
- 2019(17964)
- 2018(18024)
- 2017(35591)
- 2016(19020)
- 2015(21406)
- 2014(21511)
- 2013(21579)
- 2012(19739)
- 2011(17766)
- 2010(17814)
- 2009(16457)
- 2008(15736)
- 2007(13786)
- 2006(12222)
- 2005(10788)
- 学科
- 济(96774)
- 经济(96691)
- 管理(56338)
- 业(51549)
- 企(42841)
- 企业(42841)
- 方法(38565)
- 数学(33577)
- 数学方法(33272)
- 地方(22135)
- 中国(20744)
- 农(20391)
- 财(19705)
- 学(19442)
- 业经(18691)
- 地方经济(14163)
- 农业(14161)
- 贸(13505)
- 贸易(13497)
- 和(13476)
- 制(13366)
- 环境(13265)
- 理论(13076)
- 易(12984)
- 务(12572)
- 财务(12513)
- 财务管理(12493)
- 企业财务(11586)
- 技术(11185)
- 融(11010)
- 机构
- 大学(276419)
- 学院(274474)
- 济(118786)
- 经济(116369)
- 管理(111111)
- 理学(96392)
- 理学院(95357)
- 管理学(93871)
- 研究(93526)
- 管理学院(93392)
- 中国(67835)
- 京(58462)
- 科学(56480)
- 财(51615)
- 所(46621)
- 研究所(42446)
- 财经(41737)
- 中心(41071)
- 农(40202)
- 业大(39260)
- 江(38909)
- 经(37877)
- 北京(37168)
- 经济学(36174)
- 范(35214)
- 师范(34948)
- 院(33605)
- 经济学院(32251)
- 州(31649)
- 农业(31212)
- 基金
- 项目(186294)
- 科学(146392)
- 研究(137079)
- 基金(135605)
- 家(117179)
- 国家(116243)
- 科学基金(100183)
- 社会(87098)
- 社会科(82585)
- 社会科学(82561)
- 基金项目(72328)
- 省(71931)
- 自然(64586)
- 自然科(63027)
- 自然科学(63016)
- 自然科学基金(61871)
- 教育(61701)
- 划(60069)
- 资助(56129)
- 编号(55616)
- 成果(44920)
- 部(41109)
- 重点(41071)
- 发(40115)
- 创(38131)
- 课题(37692)
- 国家社会(35613)
- 创新(35551)
- 教育部(35548)
- 科研(35185)
- 期刊
- 济(134746)
- 经济(134746)
- 研究(85136)
- 中国(47419)
- 管理(41427)
- 学报(40865)
- 财(39351)
- 科学(38456)
- 农(36158)
- 大学(30953)
- 学学(29264)
- 教育(26320)
- 农业(25351)
- 技术(24095)
- 经济研究(22244)
- 融(21261)
- 金融(21261)
- 财经(20871)
- 业经(19751)
- 经(17867)
- 问题(17075)
- 技术经济(15336)
- 理论(14125)
- 图书(13880)
- 现代(12739)
- 实践(12723)
- 践(12723)
- 科技(12545)
- 业(12317)
- 商业(12017)
共检索到402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白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造成的失业具有自然失业属性,自然失业率在经济转型期随时间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增长方式转变初期,由于市场很难迅速消化淡出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失业成本,这使政府成为最可行和最主要的成本支付者。通过对失业形成机理的分析,将政府主导强制型增长方式转变所引致的失业成本划分为市场退出型失业成本、结构转换型失业成本、福利导向型失业成本、环保限制型失业成本等类型,并对政府所需支付的失业成本的衡量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以使政府有的放矢的去解决转型阶段中的失业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熀松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有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的研究;第二部分分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第三部分论证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分别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角度,对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部分提出了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宗起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与全国一样,仍面临一个根本性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本文结合上海经济的实际情况,认为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结合起来,向政企二元化、组织集团化、结构高度化等八大方向转变,并为此提出六条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卫斌 陈彬 蒋松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10余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基础上,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面临日趋严峻的资源支撑力瓶颈和环境承载力约束,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亟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能源环境视角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本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一个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以定量地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为0.10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是由当前的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价格体系决定的,能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安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欧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治理人口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很好地配置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等资源,提高科技含量。而要提高科技含量,又必须提高人口素质。一、进一步控制人口的增长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多,包含有两方面问题,一是人口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栋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闵维方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一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模式。二是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收入分配的公平,尤其是提高经济弱势群体的收入,从而为通过扩大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条件。文章最后强调,要实现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大力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增长方式 教育质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旻
略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赵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老问题,更有新内容如果我们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建设历史划分为两个部分,即1978年以前和1979年以后,那么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前一阶段是传统的计划型,而后一阶段则属于转型期的过渡型,今天甚至往后的一定年限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和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尽快改变片面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快上升。在“九五”期间,要重点推选三项经济政策:一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8~9%;二是调整投资重点,增加内涵型和质量型投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来促进结构协调。同时,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层次,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调节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战略转变,并提高宏观调控机制对增长方式转变的调控能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霍洪喜 何自力
科教兴国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南开大学经济学系霍洪喜何自力我国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了宏伟的跨世纪奋斗目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保证。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把...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兰玲 孙宇晖 赵桂杰
科学发展要求一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数量表现为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体增长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粗放和集约两种形式。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历史逻辑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总是不同程度地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这是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吸纳,从而提高了科技含量的结果。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资源禀赋特点,造成按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与就业的“两难”选择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必须实施一套以教育和公共事业为主的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利用,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原则 政策 就业 人力资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杰 徐有轲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谭崇台
略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谭崇台一、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意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是把较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使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或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粗放型(或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指生产要素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