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8)
2023(6555)
2022(5463)
2021(4760)
2020(3776)
2019(8498)
2018(8259)
2017(15951)
2016(8469)
2015(9447)
2014(9832)
2013(10017)
2012(9805)
2011(9186)
2010(9616)
2009(9338)
2008(8939)
2007(8443)
2006(7978)
2005(7661)
作者
(25444)
(21670)
(21401)
(20642)
(13968)
(10132)
(9721)
(8294)
(8271)
(7929)
(7785)
(7142)
(7067)
(7014)
(6964)
(6755)
(6259)
(6232)
(6157)
(5703)
(5595)
(5239)
(5237)
(5127)
(4977)
(4962)
(4713)
(4458)
(4315)
(4167)
学科
(64414)
经济(64368)
管理(24717)
(22329)
方法(19592)
(17555)
企业(17555)
地方(16077)
数学(15832)
数学方法(15715)
中国(13846)
(13461)
(12910)
地方经济(12235)
业经(11697)
(11386)
理论(9689)
收入(9104)
农业(8788)
(8488)
(8466)
金融(8465)
经济学(7993)
(7839)
(7402)
银行(7396)
(7288)
(7139)
环境(7031)
(6745)
机构
大学(146493)
学院(143054)
(73613)
经济(72367)
研究(52741)
管理(50063)
理学(42211)
理学院(41689)
管理学(41134)
管理学院(40838)
中国(39198)
(34734)
(30468)
科学(27751)
财经(27056)
(26528)
经济学(25504)
(24460)
研究所(23449)
经济学院(22533)
(22023)
中心(21520)
(20924)
师范(20843)
财经大学(19807)
北京(19731)
(17911)
(17228)
师范大学(16993)
(16334)
基金
项目(79795)
科学(63783)
研究(61499)
基金(59690)
(50335)
国家(49911)
社会(43142)
科学基金(42843)
社会科(40909)
社会科学(40897)
基金项目(30073)
(28789)
教育(27853)
资助(24619)
(24033)
自然(23807)
编号(23671)
自然科(23221)
自然科学(23217)
自然科学基金(22826)
成果(21329)
(18848)
国家社会(18814)
(18328)
重点(18194)
教育部(17091)
课题(16729)
人文(16599)
(16496)
(16153)
期刊
(93969)
经济(93969)
研究(55549)
(27853)
中国(26775)
管理(22074)
学报(19068)
科学(17883)
财经(16398)
经济研究(16180)
教育(15507)
大学(15347)
(14993)
(14445)
学学(14280)
(13392)
金融(13392)
技术(12412)
问题(12273)
业经(11014)
农业(9528)
技术经济(9370)
(9241)
世界(8277)
统计(7813)
国际(7805)
经济问题(7761)
经济学(7398)
经济管理(7010)
现代(6879)
共检索到234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玲玲  
发生在中等收入水平阶段的增长放缓与经济增长停滞,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难题。本文梳理主要文献,总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阶段之后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并对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性国家的再次增长经验进行总结。现有文献表明,经济增长放缓是经济体系内部各要素作用冲突的结果,是否能通过协调各要素作用,以及在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以及技术进步中获取持续收益是经济能否再次增长的关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杰  何平  张锐  
目前,中国特别是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中等收入转型时期。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认同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难题。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需要应对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挑战,这对于人均GDP刚刚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文艳  唐一鹏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最核心手段,教育在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中备受关注。随着研究不断细化以及数据库日益完善,国际学者非常重视利用跨国学生测评数据剖析教育质量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结论。跨国样本研究一致发现,教育质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忽视质量的教育发展是造成拉美国家经济长期停滞的主要因素;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水平的特定阶段,确保青少年获得适应社会需要、充足的知识和技能最为关键,这也是教育充足与公平理念所在。着眼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时期,必须就"教育质量与国家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系统研究,找准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定位,遵循一定原则和规律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口红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大兴  姚洋  
本文从经济不平等的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给出了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模型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平等对经济的影响不尽相同。在经济起飞阶段,财富集中促进社会物质资本积累,有利于落后国家逃脱贫困陷阱。但是,过度的不平等剥脱了穷人物质投资的机会,形成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之后,过度的不平等限制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先进生产部门无法替代落后生产部门,最终形成第二类中等收入陷阱。当穷人有能力积累人力资本后,经济不平等便不再重要,经济最终将收敛于高收入水平阶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欢  徐康宁  
本文选取1985~2014年数据,利用VAR模型实证研究收入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这三个指标的动态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探究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和程度强弱。实证结果得出:收入差距会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速提高,但长期不利于经济持续向更高水平发展,是经济滞涨和潜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而消费需求旺盛能持续稳定地带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其水平主要由经济发达程度和基尼系数大小共同决定。我国自中等收入阶段以来的发展情况符合国际上成功跨越"陷阱"国家的基本趋势,即消费率在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阶段之间呈现出U型消费拐点。本文最后得出结论,即政策应侧重于调结构和以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内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瑾  
二战以后,实行"东亚增长模式"的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从较低经济水平起飞,顺利跻身于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而奉行其他发展战略的经济体,包括南美的巴西、智利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却最终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在对东亚增长模式及相关争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界定、测度以及成因等多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评析,研究东亚国家成功跨越陷阱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和日韩等国家地区间的异同,并结合中国当前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闫森  
根据亚洲15个经济体目前的人均GDP,将被研究对象分成日本和"亚洲四小",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以及其他经济体三个组别,并归类了不同经济体的相似发展阶段,确立样本区间。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使用"β收敛"的判定方法验证了不同组别间存在不同的收敛曲线,并通过进一步对比发现:与发达国家人均产出水平相比,第一组经济体虽已跨入高收入水平,但尚未达到增长稳态;第二组经济体中马来西亚和泰国先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国是否陷入目前仍缺乏数据支持;第三组经济体则无法得到"β收敛"的结论。在充分考虑研究对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闫森  
根据亚洲15个经济体目前的人均GDP,将被研究对象分成日本和"亚洲四小",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以及其他经济体三个组别,并归类了不同经济体的相似发展阶段,确立样本区间。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使用"β收敛"的判定方法验证了不同组别间存在不同的收敛曲线,并通过进一步对比发现:与发达国家人均产出水平相比,第一组经济体虽已跨入高收入水平,但尚未达到增长稳态;第二组经济体中马来西亚和泰国先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国是否陷入目前仍缺乏数据支持;第三组经济体则无法得到"β收敛"的结论。在充分考虑研究对象间的可比性和异质性基础上,作者认为能否实现从较低增长收敛曲线向更高收敛曲线的转移才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俊富  刘瑞  苗建军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不足会损害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文章通过构建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说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人力资本不足引起的经济增长"贫困陷阱"假说。文章还研究了中国1978-2007年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积累状况,发现相对于物质资本积累的迅速增长,中国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人力资本存量与物资资本存量的比率连年下降,这必然会影响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俊富  刘瑞  苗建军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不足会损害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使经济停滞不前,陷入"贫困陷阱"。中国1978-2007年人力资本积累与物质资本的积累差别很大,相对于物质资本积累的迅速增长,中国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人力资本存量与物资资本存量的比率连年下降,这必然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炳志  储诚忠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胡炳志储诚忠一、关于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简要回顾索洛(Solow)在1956年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假定了一个效益为常数的两要素生产函数:Y=F(K,L)(1)其中K为资本,L为劳动,Y表示产出。从(1)式可以看出,索洛没有考虑技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炳志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发生了深层的变化。罗默(Romer)的模型,被誉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模型。 一、罗默的第一个模型 罗默在建立他的第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时,引用了罗歇尔关于“外部经济效果”(externalities)的概念。罗默在1986年提出他的第一个模型时,认为正向外部经济技术效果来源于资本要素K的积累,这个资本要素不一定是有形资本。罗默在建立他的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一、新古典两部门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最流行的Solow-Swan模型是以总生产函数的形式展开的。该模型假定人们生产的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又可以作为资本货物,或者消费品和资本货物之间的价格比率是不变的。假定经济当事人能够准确地掌握未来,并具有明确的效用函数,那么,一个社会的基本问题就成为该经济当事人如何选择最优的储蓄水平,使无穷未来效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凌  
关键词: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