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2)
- 2023(8427)
- 2022(7110)
- 2021(6293)
- 2020(5251)
- 2019(11891)
- 2018(11418)
- 2017(23295)
- 2016(12171)
- 2015(13422)
- 2014(13362)
- 2013(13521)
- 2012(13018)
- 2011(11875)
- 2010(12032)
- 2009(11242)
- 2008(10762)
- 2007(9475)
- 2006(8477)
- 2005(7771)
- 学科
- 济(81607)
- 经济(81543)
- 管理(34910)
- 方法(33964)
- 业(33666)
- 数学(31300)
- 数学方法(31158)
- 企(26193)
- 企业(26193)
- 地方(17822)
- 财(15849)
- 中国(15543)
- 农(13963)
- 学(13152)
- 地方经济(12754)
- 业经(12598)
- 制(10697)
- 融(10643)
- 金融(10643)
- 贸(10352)
- 贸易(10347)
- 农业(10193)
- 易(9950)
- 务(9487)
- 财务(9479)
- 财务管理(9455)
- 银(9361)
- 银行(9350)
- 企业财务(9159)
- 行(8937)
- 机构
- 大学(186812)
- 学院(184892)
- 济(94923)
- 经济(93473)
- 管理(69400)
- 研究(65716)
- 理学(60361)
- 理学院(59738)
- 管理学(58896)
- 管理学院(58539)
- 中国(49209)
- 财(42631)
- 京(36966)
- 科学(35794)
- 财经(34627)
- 经济学(32970)
- 所(32608)
- 经(31705)
- 经济学院(29703)
- 研究所(29344)
- 中心(29080)
- 农(27943)
- 江(26474)
- 财经大学(26078)
- 业大(24159)
- 院(23206)
- 北京(22968)
- 农业(21798)
- 范(21455)
- 师范(21244)
- 基金
- 项目(121438)
- 科学(97465)
- 基金(92932)
- 研究(86547)
- 家(80754)
- 国家(80166)
- 科学基金(69428)
- 社会(60899)
- 社会科(58107)
- 社会科学(58094)
- 基金项目(48177)
- 省(44750)
- 自然(43011)
- 自然科(42093)
- 自然科学(42083)
- 自然科学基金(41415)
- 资助(39570)
- 教育(39361)
- 划(37579)
- 编号(30845)
- 部(28816)
- 国家社会(27160)
- 重点(27152)
- 发(26686)
- 教育部(25547)
- 成果(25335)
- 创(24734)
- 人文(24559)
- 性(23646)
- 科研(23302)
共检索到276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俊富 陈金伟 苗建军
收敛性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是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论断之一。对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统计检验一般采用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验证,但是收敛性计量模型检验存在以过于简单的模型模拟复杂经济运行,研究假定不符合实际等固有缺陷,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收敛性的全部内涵,而且计量模型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文章从收敛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利用数据分布思想进行经济增长收敛性判断,可以非常全面地反映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有效避免了研究假定的各种缺陷,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性 数据分布 集中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张瑞 谭志雄
能源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政策参数,研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对于揭示能源效率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导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DEA方法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全国以及区域能源效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中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将能源效率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IV、DIFF-GMM和SYS-GMM方法证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存在,能源效率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能源效率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敛;运用纠偏LSDV估计方法分区域开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刚翠翠 任保平
本文就语言特质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路径做出了理论阐释和经验检验,利用世界179个国家1991-2012年的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检验了语言特质对于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表明,语言特质充分体现在语言的相对难度和绝对难度上,它们能够通过改变交易成本与贸易偏好两个基本路径作用于经济增长效率;进一步的检验我们发现,语言特质对交易成本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于贸易偏好则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语言发展具有单一化和简单化的趋势,因此需要在掌握双边语言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文化交流降低本国语言的相对难度释放语言红利,从而带来经济增长与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和谐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亮
本文在"纵向"收敛和"横向"收敛新的收敛分析框架下,采用一种新的检验方法——自相关函数(Auto Correlation Function,ACF)方法,对1952~2007年间我国省际经济增长路径的动态敛散性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北京、山西、辽宁等13个省市存在着向自身稳态水平逼近的"纵向"收敛趋势;北京、辽宁、上海等13个省市存在着向共同均衡稳态水平靠拢的"横向"收敛趋势。北京、辽宁、上海、福建等10个省市同时出现了"纵向"收敛和"横向"收敛趋势。各个省市完成收敛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剑 董春风 董丹丹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β收敛的检验,发现2007年以来地市级层面上的经济差异正在逐渐变小。绝对β收敛速率为每年2.64%,即要消除一半的经济差距大约需要26.6年的时间。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行为等因素作用下的条件β收敛速度提高到4.03%,说明二者对改善西北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然后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探讨了空间因素对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受周边邻居影响非常显著。因此,应从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公共开支的角度,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缩小地区间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文
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收敛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检验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在1992年提出的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本项加入到经典的索洛模型中,通过构造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不能拒斥中国区域经济的条件收敛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建清 孙元元
本文运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法,将中国省域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物质资本积累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四者的贡献,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分析各个增长源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作用以及空间溢出对其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空间溢出性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由物质资本积累所导致的国内经济增长的收敛,决定了国内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非趋于发散;技术效率改善、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会使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趋于发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铠豪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但内需仍然不足,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扩展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构建了总体内需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内需的影响,并利用1991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正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弱;而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其负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现:适度的人口增长有助于扩大内需,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内需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与内需呈现"倒U型"关系,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地区经济增长对扩大内需均具有积极影响。最终结论表明:我国少儿抚养比的不断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持续上升对内需产生了双重抑制,"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的人口结构新特征是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助于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扩大内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铠豪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但内需仍然不足,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扩展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构建了总体内需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内需的影响,并利用1991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正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弱;而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其负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现:适度的人口增长有助于扩大内需,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内需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与内需呈现"倒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扩大内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川 梁经伟
文章利用包含两类增强型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效应、技术进步偏向变化效应、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2020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各要素之间呈互补关系,技术进步大致偏向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分解效应上,全国技术进步偏向变化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走势大致一致,但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最大;在收敛性上,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祺 代法涛
"新常态"是中央层面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根据拉美以及若干亚洲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化事实,可以总结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本文引入Eichengreen结构模型,采用差分GMM、系统GMM以及固定效应等计量方法,利用中国经济发展20年的数据对这些假说进行实证检验,从而给中国经济发展向"新常态"演进提供理论解释。实证结论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相一致。未来,为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健康发展,需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投资、促进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通过综合改革来避免过度城镇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增长 技术创新 经济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坤望 陈雷
本文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1950~2000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了经验分析。通过人均收入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这三种检验以及APEC成立前后的对比发现,亚太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增长收敛性,而APEC的出现与发展又明显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收敛性,大大提高了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速度。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南—北”模式的区域一体化有助于缩小国家间的收入差距,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
APEC 区域一体化 经验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峰
本文试图在经济增长文献所预测出的收敛性理论的基础上,对江苏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做出实证的分析,为实施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对江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证描述,接下来在结合了江苏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之后,对江苏自1993年以来地区间人均GDP发展水平和增长差异的原因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最终得出了有关的基本结论和相关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利民 张军歌 张淑莹
贸易国家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体现了贸易互利共赢的水平,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非洲国家经济可否通过对外经济合作打破低收入陷阱、走上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之路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文章运用传统的σ收敛和β收敛模型对非洲区域1996—2016年的经济增长收敛情况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非洲区域经济增长在近年来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中非之间的双边贸易对非洲的经济增长收敛性有积极的正向影响,非洲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收敛效应大于非洲对其他国家出口贸易的收敛影响。非洲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显著为正,而援助对其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是负向的。
关键词:
贸易 非洲 经济增长 经济收敛 中非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