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1)
- 2023(4947)
- 2022(4085)
- 2021(3478)
- 2020(2899)
- 2019(6521)
- 2018(6335)
- 2017(12708)
- 2016(6623)
- 2015(7383)
- 2014(7443)
- 2013(7691)
- 2012(7571)
- 2011(6992)
- 2010(7313)
- 2009(6953)
- 2008(6657)
- 2007(6104)
- 2006(5810)
- 2005(5573)
- 学科
- 济(56314)
- 经济(56282)
- 管理(16580)
- 方法(15633)
- 地方(15607)
- 业(14537)
- 数学(13915)
- 数学方法(13837)
- 地方经济(12122)
- 企(10531)
- 企业(10531)
- 中国(10020)
- 学(9437)
- 业经(8674)
- 农(8311)
- 贸(7288)
- 贸易(7284)
- 易(7002)
- 财(6867)
- 经济学(6697)
- 融(6531)
- 金融(6531)
- 制(6414)
- 农业(6207)
- 环境(6129)
- 体(5783)
- 发(5625)
- 和(5504)
- 产业(5423)
- 银(5248)
- 机构
- 大学(107844)
- 学院(106688)
- 济(60363)
- 经济(59468)
- 研究(42912)
- 管理(37085)
- 中国(31717)
- 理学(31229)
- 理学院(30850)
- 管理学(30477)
- 管理学院(30266)
- 财(25145)
- 科学(22627)
- 京(22111)
- 所(22006)
- 经济学(20839)
- 财经(19870)
- 研究所(19717)
- 经济学院(18457)
- 中心(18062)
- 经(17968)
- 江(16130)
- 农(14863)
- 院(14805)
- 财经大学(14583)
- 北京(14415)
- 范(13137)
- 科学院(13069)
- 师范(13023)
- 州(12427)
- 基金
- 项目(63561)
- 科学(50029)
- 基金(46913)
- 研究(46878)
- 家(40667)
- 国家(40394)
- 科学基金(33943)
- 社会(32874)
- 社会科(31343)
- 社会科学(31334)
- 基金项目(23660)
- 省(23246)
- 教育(20249)
- 资助(20147)
- 自然(19394)
- 划(19300)
- 自然科(18933)
- 自然科学(18929)
- 自然科学基金(18590)
- 编号(17184)
- 发(15752)
- 部(14659)
- 国家社会(14626)
- 成果(14515)
- 济(14441)
- 重点(14429)
- 经济(14318)
- 发展(13479)
- 展(13315)
- 教育部(12891)
共检索到17548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锦培 白婧
文章试图从农业发展的视角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进行讨论,通过对不同收入阶段国家农业结构比重和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发现,继续推动农业结构转型有助于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鉴于此,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和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来,农业部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有助于降低农业结构比重,而农业结构比重的下降促进了经济增长,这种影响效果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结构比重的降低变得更为明显。因此,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提升农业部门劳动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锦培 白婧
文章试图从农业发展的视角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进行讨论,通过对不同收入阶段国家农业结构比重和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发现,继续推动农业结构转型有助于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鉴于此,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和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来,农业部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有助于降低农业结构比重,而农业结构比重的下降促进了经济增长,这种影响效果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结构比重的降低变得更为明显。因此,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提升农业部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仍可为延续"中国奇迹"做出贡献,对中国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翔
随着后工业化进程加深,闲暇活动对经济体的影响愈加显著,本文将闲暇引入基于创新的增长模型并利用近20年的OECD国家跨国面板数据,指出闲暇时间和不平等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健康而积极的闲暇可经由闲暇的积极效应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建设后工业化社会或和谐社会过程中,在不损害效率(保持一定程度不平等)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健康的闲暇安排即可以弥补维持高效率所引致的个体效用损失,还可以保证经济长期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韬 周学仁
不同流向上的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对相应东道国和投资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存在差别的。本文利用中国1991—2008年的数据,对海外并购、外商并购、海外新建投资及外商新建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认为,若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现阶段中国应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在对外直接投资上优先选择海外并购,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上优先选择外商新建投资。
关键词:
跨国并购 新建投资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琼
已有文献在考虑健康对经济增长影响时常常只考虑健康因素本身,而忽略其他相关因素从而产生"遗漏变量"问题而影响结论的可信性;或者只考虑健康因素的单一维度,而忽略初始健康水平以及健康水平改善速度都有可能同时影响经济增长。本文基于此,借鉴Nelson-Phelps,Lucas与Barro的方法,构建统一框架并利用跨国数据综合考察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发现,即使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预期寿命初始水平以及增长速度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已有文献中忽略其他条件或者只考虑健康状况的一个维度,都很有可能低估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此外,经济增长"俱乐部"现象与低收入国家初始人力资本水平(包括健康状况...
关键词:
预期寿命 经济增长 相对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濛萌 张靖妤
文章通过将人力资本跨国流动因素引入Mankiw,Romer,and Weil经济增长模型,阐释了其影响人均产出和经济增长的路径,并运用稳态均衡分析解出一国人力资本流入率的最优解。在对一国的人力资本流入率与其最优流入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人力资本跨国流入率低于最优流入率的国家可以通过加大人力资本引进力度来提高人均产出,从而加快经济增长速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潘勇辉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1991~2005年跨国并购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修正关系。研究表明,跨国并购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国别差异。
关键词:
跨国并购 长短期 经济增长 关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清萍 曹慧平
跨国服务外包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对我国服务外包与工业、服务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将其对比于制造外包与GDP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外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制造外包,并且服务外包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对服务外包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因此,我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制造外包 经济增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康玉洁 曾小梅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996工作制”和“2.5天小长假”的激烈讨论。为了避免价值判断,文章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利用41个较大规模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闲暇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地理特征分别对样本国家分组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闲暇时间比例在0.6608至0.6855区间下经济增长率明显较高;整体而言,人力资本对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数量闲暇一旦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即质量闲暇)很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的政策含义是:既不“996”也不“2.5”,保持闲暇时间比例不变,减少工作时间比例而增加教育时间比例,既能提升人力资本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又能通过人力资本改善闲暇质量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雷文妮 金莹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176个国家1980-201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将带来两种不同的效应:一种是通过分散风险、加强纪律性以及促进信息共享等渠道推动经济增长;另一种是加剧了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从而增大产出的波动性和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两者共同作用使得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型的关系。
关键词:
资本账户开放 经济增长 倒U型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宝顺
基于多元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对具有相似经济增长率的巴西、中国和印度三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财政支出和私人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考察表明,具有相似经济增长模式的国家,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并非一致。最重要的是,没有稳定的证据表明财政支出可以促进人均产出的增加,也不表明两变量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姜树广 孙涛
本文关注信念对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使用全球价值观调查涉及的信任、社会正义信念、竞争信念和工作一休闲信念构造的综合信念健康度指数显著解释了过去二十多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国别绩效差异。信念通过影响个人的行为动机作用于社会,并以群体意志的形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和政策产生影响。信念在不同国家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并随时间发生变迁,这有助于解释增长的国别差异和跨时差异。本文还发现,中国具有极高的综合信念健康度,较好诠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关键词:
信念 经济增长 全球价值观调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雷文妮 金莹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176个国家1980-201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将带来两种不同的效应:一种是通过分散风险、加强纪律性以及促进信息共享等渠道推动经济增长;另一种是加剧了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从而增大产出的波动性和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两者共同作用使得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型的关系。
关键词:
资本账户开放 经济增长 倒U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彩楼 徐康宁 朱琴
本文基于扩展的熊彼特模型研究了能源绩效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并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和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对跨国样本1992~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经济增长方式在从固定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转变时能够有效改善能源绩效。在对处于工业化阶段的样本检验中发现,工业比重上升会改善能源绩效,而到了工业化后期则会出现抑制能源绩效的现象。在对外贸依存度的检验中发现,经济开放程度与能源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对于国际贸易的过度依赖容易导致一国能源技术进步迟缓。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
经济转型 能源绩效 要素驱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