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3)
- 2023(10007)
- 2022(8325)
- 2021(7289)
- 2020(6054)
- 2019(13531)
- 2018(12869)
- 2017(24495)
- 2016(13362)
- 2015(14401)
- 2014(14129)
- 2013(14117)
- 2012(13226)
- 2011(12180)
- 2010(12356)
- 2009(11420)
- 2008(10998)
- 2007(9765)
- 2006(8963)
- 2005(7938)
- 学科
- 济(78469)
- 经济(78406)
- 管理(36682)
- 业(34177)
- 方法(28589)
- 企(26058)
- 企业(26058)
- 数学(25659)
- 数学方法(25438)
- 地方(18104)
- 学(16777)
- 农(16038)
- 中国(15659)
- 业经(14148)
- 财(13691)
- 地方经济(12765)
- 农业(11619)
- 贸(11585)
- 贸易(11580)
- 易(11178)
- 环境(10931)
- 制(9811)
- 融(9349)
- 金融(9348)
- 产业(8841)
- 银(8496)
- 和(8470)
- 银行(8440)
- 经济学(8213)
- 发(8205)
- 机构
- 大学(205771)
- 学院(204020)
- 济(95404)
- 经济(93915)
- 研究(76492)
- 管理(74078)
- 理学(65029)
- 理学院(64210)
- 管理学(63019)
- 管理学院(62665)
- 中国(54768)
- 科学(48771)
- 农(42844)
- 京(42025)
- 所(40423)
- 财(39342)
- 研究所(37371)
- 业大(34971)
- 农业(34118)
- 中心(32723)
- 财经(32276)
- 经济学(31342)
- 江(29912)
- 经(29441)
- 经济学院(28168)
- 院(26725)
- 北京(25707)
- 范(25426)
- 师范(25010)
- 科学院(24480)
- 基金
- 项目(141003)
- 科学(110924)
- 基金(105398)
- 家(95816)
- 国家(95094)
- 研究(93463)
- 科学基金(79838)
- 社会(63931)
- 社会科(60786)
- 社会科学(60769)
- 基金项目(55878)
- 省(54335)
- 自然(52876)
- 自然科(51704)
- 自然科学(51683)
- 自然科学基金(50769)
- 划(46290)
- 资助(42501)
- 教育(41829)
- 编号(33386)
- 重点(32589)
- 发(31315)
- 部(30905)
- 创(29144)
- 国家社会(28050)
- 计划(27958)
- 创新(27468)
- 科研(27363)
- 教育部(26029)
- 成果(25950)
共检索到298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艳明 许启发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并且这种影响不是静态的。为探讨其动态关联关系,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考察了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更进一步地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新息在经济系统之间的传递、变量的响应效果和新息冲击在变量响应中的贡献程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海林 欧阳涛
经济增长是各国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学者们一直在理论上探寻经济增长的成因以促使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衡量标准入手,评述了衡量经济增长的传统指标的理论,并结合相关的文献从制度变迁及文化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旨在完善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体系,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 文化 外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思中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择其主要因素,着重阐述了制度创新与体制转轨、供给因素、需求因素、结构转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敬 田文 肖伶俐
文章基于二元p阶VAR模型、网络分析法及QAP分析,实证分析了1993—2016年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区域间农业投资增长存在346个空间关联关系,具有普遍联系性。各区域农业投资增长空间聚类形成了双向溢出、经纪人、主受益、净受益四个功能板块,其梯度溢出机制产生了63.72%的板块间关联和41.62%的整体空间关联。地理上的空间邻近以及区域间农业土地资源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结构的差异对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立中 陈永伟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构造了66个城市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及不平等指标,并结合历年城市统计年鉴和区域统计年鉴数据,对收入流动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回归发现,高收入流动性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但随着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种正向作用会逐渐减弱。并且,以上两种影响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即某一时期内的高收入流动性仍将对此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于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地区,这种影响相对较弱。其政策含义是,创造公平的机会、增进社会流动性,不仅仅是一种增进社会公平的举措,也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方法。另外,在处理收入分配问题时,动态的公平(收入流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宏 李振坤
以三大城市群为例,基于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MRW研究了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三大城市群的人均产出具有正空间自相关特性,即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特征;各城市群的集聚程度表现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集聚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珠三角集聚度逐渐下降,长三角保持稳定,京津冀逐渐上升;在研究时间范围内,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表现为单核心模式,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具有多中心特征,珠三角城市群则以广州、东莞、深圳为轴线,并在空间上形成更大的经济中心;物质资本在三大城市群中的空间效应均显著为正,并表现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特征;人力资本在各城市群中均能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在长三角与珠三角表现为正效应,在京津冀表现为负效应;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城市群 空间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鑫铖
经济增长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国民福利水平有重要影响。本文在评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稳定性主要受产出缺口、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者所有制结构等四大因素的影响,当产出缺口增加1%时,经济增长稳定指数降低0.97个点;当需求结构(最终消费率)提高1%时,经济增长稳定指数上升0.79个点;当产业结构提高1%时,经济增长稳定指数上升1.47个点;当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占比)上升1%,经济增长稳定指数降低0.62个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渊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DEA)对我国31个地区2005年科技投入技术效率、技术与规模效率进行总体评价,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科技投入的无效率因素予以识别。研究表明,我国地区科技投入在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不少地区效率低下;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总体偏低;技术与规模效率共同有效的地区较少;科技人员和科技经费相对于投入规模而言,其产出效率不高;R&D经费、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是影响科技投入无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关聚
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SFA)研究了西部1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发现西部城市经济增长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速度明显加快,城市效率差距呈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就业结构、职工收入、人力资源数量和失业率均影响着效率的改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谭志雄 张阳阳 付佳
文章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思想,采用改进的Solow扩展模型测度了环境约束下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份2000-2014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基于环境约束的考虑,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明显高估,并且经济增长率逐年放缓。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不同企业组织形式、能源结构和环境治理强度对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约束 经济增长绩效 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茂华 王弟海
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实际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分解,以往研究忽略了产业关联的作用。产业增长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还会通过影响其他产业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表明,工业实际产值增长会促进服务业产值增长,但是会降低农业产值增长;服务业实际产值增长会抑制工业产值增长,并且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率;农业实际产值增长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考虑产业关联的经济增长率分解结果显示,1979—2022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5.72%,其中通过影响其他产业产值增长和价格结构变化的间接效应为1.2%;服务业产值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2.49%,其中间接效应为-1.18%。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增长净效应能够解释中国省级地区间实际产出增长率差异的78%。上述结论意味着,1979—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增长拉动(贡献率为64.1%),这一结果要高于未考虑产业关联时的直接效应(贡献率50.68%);服务业增长的相对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阻碍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三次产业 产业关联 增长率分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海鹏 邓忠奇 王元明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学术界及实业界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强。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也根据新形势、新发展的需求适时地对经济政策进行创新,从而形成"李克强经济学"。文章运用决策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经济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效率纳入到分析框架之中。分析表明投资推动和能源消费对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投入产出效率仍然较低,这也是我国今后发展的"短板"所在。文章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佐证了"李克强经济学"的科学性,并给出了我国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胡振绅
在对传统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识别出中国的经济位置及作用,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组研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空间关联关系主要由第一板块产生,对沿线国家经济辐射效应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等级度改善明显,紧密程度和联系效率尚有提升空间;高、低收入国家对空间关联因素的不同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开放度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提升各国间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的关键所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贵良 伏洋成
生态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污染承载,同时,工业经济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后者即为生态足迹。以往研究更多关注两者间的静态联系,没有考虑到脉冲或滞后影响。文章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描述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发展的波动在第一期就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生态足迹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第二期才显现出来,此后趋于稳定。而生态足迹从第一期就受到自身波动和产业发展冲击的影响,受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第一期较弱,此后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蕾
基于世界75个经济体2000—2014年的数据,将制造业产业内升级纳入带有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总影响,并将其与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而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不稳健;第二,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可以通过服务业传导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且产业内升级通过服务业传导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大于产业间升级;第三,偏效应值表明,制造业产业内升级总体上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远强于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在剔除不稳健的直接影响的情况下总体上表现出的对经济增长的微弱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