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7)
- 2023(9690)
- 2022(8253)
- 2021(7378)
- 2020(6053)
- 2019(13648)
- 2018(13246)
- 2017(26180)
- 2016(13401)
- 2015(14746)
- 2014(14200)
- 2013(14306)
- 2012(13674)
- 2011(12486)
- 2010(12781)
- 2009(11996)
- 2008(11414)
- 2007(10307)
- 2006(9284)
- 2005(8247)
- 学科
- 济(85767)
- 经济(85708)
- 管理(44671)
- 业(44313)
- 企(36250)
- 企业(36250)
- 方法(32815)
- 数学(29762)
- 数学方法(29620)
- 地方(21238)
- 中国(18428)
- 农(16671)
- 财(16348)
- 技术(16317)
- 业经(15402)
- 地方经济(14310)
- 农业(12310)
- 技术管理(12180)
- 学(11788)
- 制(11695)
- 融(11266)
- 金融(11265)
- 贸(10889)
- 贸易(10878)
- 易(10416)
- 环境(10257)
- 银(10157)
- 银行(10146)
- 行(9745)
- 产业(9401)
- 机构
- 学院(197944)
- 大学(197874)
- 济(102334)
- 经济(100808)
- 管理(79318)
- 理学(68704)
- 理学院(68022)
- 研究(67782)
- 管理学(67302)
- 管理学院(66914)
- 中国(51969)
- 财(44974)
- 京(39259)
- 财经(35955)
- 科学(34730)
- 经济学(34233)
- 经(32755)
- 所(32041)
- 经济学院(30733)
- 中心(30559)
- 江(29274)
- 研究所(28515)
- 财经大学(26770)
- 北京(24712)
- 院(24087)
- 农(24039)
- 商学(23460)
- 范(23405)
- 师范(23245)
- 商学院(23226)
- 基金
- 项目(128840)
- 科学(105029)
- 研究(97813)
- 基金(96956)
- 家(82348)
- 国家(81705)
- 科学基金(72375)
- 社会(68531)
- 社会科(65295)
- 社会科学(65283)
- 基金项目(50939)
- 省(49277)
- 教育(44554)
- 自然(42974)
- 自然科(42065)
- 自然科学(42059)
- 自然科学基金(41416)
- 划(40433)
- 资助(38994)
- 编号(36332)
- 创(32685)
- 部(30025)
- 国家社会(29829)
- 创新(29616)
- 发(29580)
- 成果(29573)
- 重点(28738)
- 教育部(27162)
- 人文(26583)
- 课题(25922)
- 期刊
- 济(115586)
- 经济(115586)
- 研究(66384)
- 中国(38083)
- 财(34572)
- 管理(33121)
- 科学(23782)
- 学报(22419)
- 农(21710)
- 融(21510)
- 金融(21510)
- 经济研究(20611)
- 财经(19724)
- 大学(18652)
- 技术(18210)
- 学学(17764)
- 教育(17283)
- 经(17156)
- 业经(15787)
- 问题(14592)
- 农业(14400)
- 技术经济(13546)
- 贸(11865)
- 世界(11045)
- 统计(10905)
- 策(10858)
- 国际(10027)
- 商业(9881)
- 科技(9677)
- 经济管理(9427)
共检索到30429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贤彬 刘淑琳 黄亮雄
本文结合增长目标管理与地方政府激励视角,理论阐述了经济增长压力对创新存在着先促进随后转为遏制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效应。在实证上,采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与上一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度量经济增长压力,基于2002—2016年全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理论假说。该非线性关系,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更为突出。这一规律是微观市场主体对相关信息和政策进行理性反应的综合结果。
关键词:
经济增长压力 创新 倒U形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奥 张双龙
财政透明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和政府行为视角,提出财政透明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存在着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而利用2013—2019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经济增长目标对财政透明度的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并对其进行了机制检验、异质性分析与拓展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且经济增长目标主要通过扩大基建投资等降低财政透明度,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财政透明度,而土地出让单价在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财政透明度的作用中具有不同效应;经济增长目标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化水平、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财政透明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杨金强 林春鹏 胡涛
目标引领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特征,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会显著影响地方经济活动,从而影响企业决策。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企业”的两部门连续时间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增长目标管理以及财政支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1998-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压力显著推高了辖区企业杠杆率;地方政府通过融资优惠与税收减免两种支持政策,能有效调节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在经济下行时期对企业杠杆率的推高效应更强,说明地方政府在不同经济时期的行为具有差异性。同时,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在推高企业杠杆率的过程中,并未有效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信贷资金更多地配置给国有企业和具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本文拓展了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在微观层面影响的相关研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稳增长与防风险长期均衡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泳泽 杨晓章
针对中国官员考核中出现的"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现象,本文通过搜集整理2002-2014年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考察了官员的任期和特征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完成情况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官出数据"的经验证据。研究显示:(1)相对于市长,市委书记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的影响更大。市委书记的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制定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2)市委书记在任期内对经济增长目标及完成情况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3)中西部地区和三、四、五线城市市委书记任期的变动对经济目标的制定和完成情况的影响更强,东部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泳泽 杨晓章
针对中国官员考核中出现的"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现象,本文通过搜集整理2002-2014年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考察了官员的任期和特征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完成情况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官出数据"的经验证据。研究显示:(1)相对于市长,市委书记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的影响更大。市委书记的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制定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2)市委书记在任期内对经济增长目标及完成情况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3)中西部地区和三、四、五线城市市委书记任期的变动对经济目标的制定和完成情况的影响更强,东部地区和一、二线城市市长任期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目标及完成情况的影响更明显;(4)党代会的召开和省与国家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官员任期内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的经验证据,有助于对政府经济绩效目标制定和考核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山 夏帅 陈阳 笪远瑶
基于“一价法”和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8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数据,构建“商品-城市-时间”维度的市场整合指标,结合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识别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商品市场整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显著驱动了商品市场整合,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每提高1%,商品市场整合程度将同比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劳动资源错配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商品市场整合的重要渠道,资本资源错配的渠道效应不显著。异质性及动态分析表明:对于增长目标设定较高、财政分权程度较低、技术差距较小以及距上海港较远的城市,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商品市场整合的影响更明显。“新常态”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商品市场整合的边际激励效应有所提高。当经济增长目标未能如期完成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商品市场整合的边际激励效应有所下降。研究结论对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奕欢 林雁 谭洪涛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政策背景和公共品可视性等理论,选取2004~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研究发现:较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会抑制当地企业的绿色创新。当官员面临的晋升压力较大时,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当官员面临的环保压力较大时,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将被削弱。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度越差,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越强;而地方政府若根据上一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情况适当调整当年经济增长目标,则经济增长目标对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会得到有效缓解。机制分析表明,经济增长目标通过降低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实物投资而挤出当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环保责任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为优化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官员考核机制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边志强
研究目的:利用2006—2021年全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负向影响效应,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克服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能够减缓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且后者的调节效应更强。(3)经济增长目标存在明显的自上而下逐级加码现象,且目标加码行为会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4)当目标约束程度为一般约束和硬约束,以及目标完成情况从未完成、正常完成到超额完成时,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显著且逐渐增强。研究结论:进一步淡化GDP增速在官员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尽量采用“留有余地”的软约束方式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重视环境规制的约束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廖桂铭 顾乃华 胡哲力
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如何通过经济增长目标系统管理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地区创新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结合全国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和城市创新指数,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目标调整对地区创新的影响取决于地方政府目标承诺情况。在高目标承诺下,经济增长目标调整有利于提升地区创新水平;而低目标承诺将使得目标调整对地区创新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基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三元框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目标非理性上调、在地区内相对排位较高且地方政府追逐“层层加码”时,低目标承诺下的目标调整对地区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高目标承诺下经济增长目标调整的创新效应受到相对挤出。因此,地方政府不仅需要根据“稳增长”目标进行经济增长目标适调微调,更应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符合地方经济资源禀赋,消除经济发展短期导向,稳定辖区内企业创新预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冠琼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探讨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而不能从能源消费的线性变化推测出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山东省经济受电力消费的影响较大,为了在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电力消耗较高的产业必须加以调整。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安勇 王拉娣
本文基于2009-2016年中国27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剖析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基于制度环境的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扭曲要素配置与破坏制度环境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抑制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同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存在多维空间异质性,其负向作用效果在中西部城市、非中心城市以及高保增长压力城市表现的更为突出。此外,引入制度环境变量的门槛检验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负向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补偿机制,随着政治、金融以及法律环境的逐步完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负向作用力度将会弱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詹新宇 刘文彬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矿 胡善成 杨桐彬
地方政府“增长型激励”所引致的城市偏向型政策被认为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基于经济增长目标与财政资源双重约束视角,对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2003—2019年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以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之上”等硬约束设定时,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当地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左右”等软约束设定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但以软约束形式实现的“目标外经济增长”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财政资源约束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加剧目标约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但财政分权可有效缓解经济增长硬约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博
经济增长方式是探讨经济增长结构层面的问题,经济增长结构是决定社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20012014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份(除西藏外)省际面板数据,将经济增长对能源产业依赖性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借助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对比不同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产业间的关系,验证两者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假设,在此层面揭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逻辑,从而论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特征。研究发现:整体层面,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产业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但引入虚拟变量及其相互项结果显示,2007年后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唐德祥 孟卫东 许雄奇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那么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积极影响?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在4变量系统内检验了我国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和固定资本投资、劳动投入、科技创新投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②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Granger影响,科技创新投入增加会导致经济增长;③在1-15年滞后期内,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冲击为正向效应。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并由此得出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