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9)
2023(8065)
2022(6473)
2021(5645)
2020(4792)
2019(10581)
2018(9937)
2017(20126)
2016(10018)
2015(11027)
2014(11041)
2013(11058)
2012(10394)
2011(9501)
2010(10036)
2009(10100)
2008(8847)
2007(8038)
2006(7525)
2005(7255)
作者
(28217)
(23343)
(23313)
(22291)
(14923)
(11050)
(10721)
(9164)
(8919)
(8341)
(8332)
(7708)
(7520)
(7512)
(7397)
(7389)
(6820)
(6761)
(6594)
(6037)
(5889)
(5663)
(5484)
(5434)
(5428)
(5395)
(4892)
(4780)
(4644)
(4558)
学科
(66378)
经济(66337)
(30013)
管理(27454)
(26822)
金融(26822)
(24831)
银行(24826)
(24026)
中国(22609)
(22145)
企业(22145)
方法(20712)
地方(19123)
数学(19028)
数学方法(18946)
(14516)
(14469)
地方经济(12220)
业经(11989)
(11552)
中国金融(11311)
(10842)
保险(10751)
(9700)
财务(9683)
财务管理(9666)
(9452)
企业财务(9270)
(9191)
机构
学院(147146)
大学(145932)
(79836)
经济(78419)
管理(54114)
研究(51423)
中国(51290)
理学(44623)
理学院(44213)
管理学(43680)
管理学院(43405)
(39237)
财经(30490)
(28891)
经济学(28024)
(27599)
中心(25715)
经济学院(25118)
科学(24930)
(24779)
(23324)
金融(22951)
财经大学(22762)
(22211)
(21882)
研究所(21849)
银行(21028)
(19671)
人民(19649)
北京(18831)
基金
项目(87274)
科学(69342)
研究(65850)
基金(65466)
(54914)
国家(54468)
科学基金(47598)
社会(46473)
社会科(44314)
社会科学(44302)
基金项目(33279)
(32829)
教育(28166)
资助(27924)
自然(27290)
自然科(26681)
自然科学(26677)
(26302)
自然科学基金(26222)
编号(24907)
成果(20442)
国家社会(20365)
(20286)
(19748)
重点(19521)
(18062)
教育部(17885)
(17863)
人文(17762)
(17683)
期刊
(93431)
经济(93431)
研究(55840)
(38493)
金融(38493)
(30498)
中国(28959)
管理(21393)
(16969)
财经(16766)
经济研究(16736)
学报(16107)
科学(15958)
(14384)
大学(13478)
学学(13244)
技术(12233)
问题(11371)
业经(11349)
农业(9939)
技术经济(9377)
(8993)
统计(8967)
国际(8701)
理论(8322)
世界(8069)
(7720)
经济问题(7399)
决策(7184)
实践(7025)
共检索到247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志刚  
本文首先从供给与需求相统一的分析框架出发,讨论了决定经济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的基本力量,分析了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在我国变化的特殊性。进而,通过对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回顾,揭示我国经济在过去的增长中,如何较好地发挥了人口红利、制度红利、结构红利、赶超红利和土地红利,成功应对了内外部的不利经济冲击,维持了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的供给和需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动能虽然能够继续维持经济的增长,但是结构性矛盾日益暴露,资产负债快速扩张下拉动的经济增长,在早期可能对实体经济有"挤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贾妍妍   武坤   杨涛  
稳增长与防风险是监管当局目前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在险增长模型(GaR)考察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低状态方面探讨了影响的异质性,同时探究了不同类型宏观政策对经济脆弱性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下行风险的影响比对经济上行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较长期影响更明显。其次,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状态来看,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状态会降低经济增长,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状态会提高经济增长。最后,从政策调控效果来看,紧缩性价格型货币政策会提高经济脆弱性,宽松性数量型货币政策会降低经济脆弱性,宽松性财政政策会提高经济脆弱性。本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经济增长纳入统一框架,为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秦海林  
金融风险财政化和财政风险金融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抑制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但是,在长期内这些风险还是会以更加猛烈的方式释放出来,向上提升宏观经济风险,威胁一国经济安全,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这个推断,不仅在一个最优化的模型中得到证明,而且也为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协整检验所部分证实。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露璐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工作总体部署由2016年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调整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金融领域则从"创新"、"改革"主题切换到"加强金融风险防控"。这一重大转变的依据是,从短期看2016年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露璐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工作总体部署由2016年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调整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金融领域则从"创新"、"改革"主题切换到"加强金融风险防控"。这一重大转变的依据是,从短期看2016年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晓欣  李军帅  
解决不良资产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本文揭示不良资产与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指出管控好不良资产率是避免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西方发达国家频繁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当代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首先爆发进而引发实体经济危机,不良资产处置金融活动引发系统性风险呈现不同的特征、路径及危害,只有秉持货币金融“公器”标准才是合理配置市场资源与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根本。中国在没有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保持40多年经济持续增长,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体系及其与经济运行相契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良资产处置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是与西方“市场经济规则”不同的实践创新。中国应从化解风险职能、支持不良资产处置与经济增长同步以及金融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角度,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海林  
金融风险财政化不仅会对财政支出形成压力,直接造成财政赤字缺口的拉大,而且还会助长金融市场上各类行为主体的机会主义心理,持续酝酿更深层次的金融风险。由此宏观经济风险必然会被大幅度地向上推动,使得各类经济主体的风险增大,从而经济增长亦因此而受到抑制。这个论断不仅得到模型的证明,而且还可以得到基于中国1978~2007年间数据协整分析的支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唐朝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但随着疫苗接种速度加快,全球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应对疫情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救助政策在短期内会推高经济增速,但未改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总趋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有所恶化。随着救助政策效力下降和逐步退出,全球经济增长中枢可能下移。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增强、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效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疫情后全球通胀水平将高于疫情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安全网持续强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进一步增强了各国危机应对能力。然而,疫情后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背离程度加大,风险进一步累积。全球将处于金融风险与危机应对能力均上升的脆弱平衡状态。在金融安全网保障能力不均衡、危机应对工具不足和疫情后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转向的影响下,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大金融风险防控压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擎  刘军  金致雯  
以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界定为切入点,借鉴美联储商业银行风险"CAMELS"评级方法,通过指标体系和权重重建,收集2008~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数据样本,进行区域性风险的时间序列量化测度和比较分析,探索总结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整体特征、区域差异及发展趋势。同时,采用要素、制度、关系三维结构分析方法,测量分类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及演变。利用方差分析(ANOVA)、混合OLS估计、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区域性金融风险和地方经济模式相互影响的传递过程以及贡献程度,找出规律性趋势和特征,为定量评估我国区域金融的风险状态与差异提供理论基础,提供协调经济增长与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理论建议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晓龙  
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维护金融安全的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并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六项任务。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这一精神和理念,本刊结合这六项任务,从金融安全网的建设、金融机构治理、金融对外开放、金融人才建设等角度,约请相关专家学者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晓龙  
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维护金融安全的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并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六项任务。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这一精神和理念,本刊结合这六项任务,从金融安全网的建设、金融机构治理、金融对外开放、金融人才建设等角度,约请相关专家学者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郎丽华  周明生  赵家章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增长转型显现出积极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长运行基本稳定。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深度调整的现实,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处于攻坚阶段,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也在累积。如何更好地选择中国经济增长转型路径,防范金融风险,顺利推进经济新常态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几年宏观经济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郎丽华  周明生  赵家章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增长转型显现出积极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长运行基本稳定。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深度调整的现实,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处于攻坚阶段,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也在累积。如何更好地选择中国经济增长转型路径,防范金融风险,顺利推进经济新常态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几年宏观经济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