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20)
- 2023(19424)
- 2022(16711)
- 2021(15431)
- 2020(12868)
- 2019(29739)
- 2018(29409)
- 2017(56752)
- 2016(30427)
- 2015(34274)
- 2014(34313)
- 2013(33802)
- 2012(31092)
- 2011(28065)
- 2010(28394)
- 2009(25985)
- 2008(25103)
- 2007(22066)
- 2006(19611)
- 2005(17474)
- 学科
- 济(140311)
- 经济(140175)
- 管理(85626)
- 业(82982)
- 企(66808)
- 企业(66808)
- 方法(58411)
- 数学(51038)
- 数学方法(50254)
- 中国(36845)
- 农(35686)
- 地方(31726)
- 财(30676)
- 业经(29572)
- 学(27912)
- 贸(25997)
- 贸易(25980)
- 易(25200)
- 农业(24692)
- 制(22360)
- 理论(21488)
- 环境(19913)
- 技术(19861)
- 和(19628)
- 银(19292)
- 银行(19246)
- 融(19120)
- 金融(19118)
- 行(18464)
- 务(18225)
- 机构
- 学院(433710)
- 大学(433475)
- 济(182656)
- 经济(178964)
- 管理(169837)
- 研究(148433)
- 理学(146708)
- 理学院(145090)
- 管理学(142220)
- 管理学院(141451)
- 中国(110961)
- 京(92456)
- 科学(90022)
- 财(81762)
- 所(74306)
- 农(69075)
- 研究所(67431)
- 中心(66961)
- 财经(65198)
- 江(63888)
- 业大(63203)
- 经(59305)
- 北京(58644)
- 范(57344)
- 师范(56785)
- 经济学(56108)
- 院(53997)
- 农业(53600)
- 州(51617)
- 经济学院(50317)
- 基金
- 项目(293012)
- 科学(231149)
- 研究(213881)
- 基金(212621)
- 家(185232)
- 国家(183694)
- 科学基金(158430)
- 社会(135738)
- 社会科(128788)
- 社会科学(128756)
- 省(114411)
- 基金项目(111683)
- 自然(102754)
- 自然科(100434)
- 自然科学(100413)
- 教育(99358)
- 自然科学基金(98584)
- 划(95919)
- 资助(89052)
- 编号(86839)
- 成果(69743)
- 重点(65697)
- 发(65153)
- 部(64654)
- 创(60691)
- 课题(60199)
- 创新(56612)
- 国家社会(56120)
- 教育部(55891)
- 科研(55755)
- 期刊
- 济(203678)
- 经济(203678)
- 研究(130657)
- 中国(85175)
- 学报(66260)
- 管理(64732)
- 农(62901)
- 财(61863)
- 科学(61735)
- 大学(51031)
- 教育(49418)
- 学学(48089)
- 农业(43598)
- 技术(41244)
- 融(37972)
- 金融(37972)
- 经济研究(33775)
- 业经(32652)
- 财经(31946)
- 经(27477)
- 问题(26175)
- 技术经济(22763)
- 业(22743)
- 统计(21886)
- 图书(21459)
- 贸(21292)
- 科技(19992)
- 理论(19632)
- 策(19629)
- 商业(19579)
共检索到648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华 周凤秀
文章考虑到货物贸易过程中以实体资本品为载体的非物化型知识溢出所具有的空间相关属性,利用中国2001-2014年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将R&D作为单独的生产要素引入到生产函数中,建立空间面板德宾模型,就国际研发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自主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为正的溢出效应,同时发现国际货物贸易中物化型知识溢出效应为负。并就如何发挥国际研发知识溢出服务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涛
知识溢出高度依赖于地理邻近性,知识溢出效应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选用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专利水平三种知识存量替代变量,借助SEM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测度和分析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知识存量变量具有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Jacbos效应、Porter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城市集聚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知识溢出 空间效应 区域经济 SEM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成坤 赵昕东
本文利用1998—2015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经济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人口老龄化并不会对当地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但会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均受教育水平、人均资本存量、储蓄率和基础设施水平既会对当地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会显著促进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FDI的引进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增长,但会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稳健性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最后,针对模型结果得出了一些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空间杜宾模型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潞
本文选取了2009-2016年我国健康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健康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检验健康产业的发展是否能给经济增长带来溢出效应;并建立测算模型进一步分析健康产业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健康医疗产业和保健品产业,最后是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医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不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
健康产业 经济增长 相关性 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吉生保 姜美旭
基于2004—2016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FDI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溢出效应及其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FDI的溢出效应降低了环境污染排放,污染效应加剧了污染排放,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FDI对环境污染的净效应为正值;(2)FDI对环境污染的净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均显著为负,但是FDI的污染净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呈递减趋势;(3)通过不同FDI水平影响环境污染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FDI加剧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随FDI水平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4)人力资本分组研究发现,FDI加剧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随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呈现递减趋势。
关键词:
FDI 环境污染 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景刚 王立国
本文就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机制与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1省市数据建立面板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房地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房地产投资要素(这里指与房地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及其人力、资本、技术、产品等)流动形成房地产投资空间溢出效应,房地产投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喜安 张秀
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独特的创新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质量动力,研究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有助于在十九大提出的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背景下指导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借助于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首先运用纳入环境投入要素的DEA-Malmquist算法得出31个省份2001-201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以区位熵为解释变量,以研发能力、开放度、购买力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城市化水平为控制变量,分高新技术五大行业和东、中、西区域进行杜宾回归。研究发现,从全国、分行业和分区域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向促进作用,空间效应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分行业看,特别是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率最小,区域异质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与我国自东向西阶梯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这为我国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建 吴利萍
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及小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区域—宏观"联系机制,把区域研发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活动联系起来,研究中国八大区域研发投入的宏观效应。主要结论为:中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聚集趋向,区域创新正向溢出不断加强;八大区域研发投入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微弱,并且影响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北部沿海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研发投入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明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方超 罗英姿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Lucas模型的分解,检验教育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采用差分GMM、系统GMM以及空间GMM的工具变量法,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探讨教育人力资本溢出的增长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人力资本及溢出效应均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而地理空间上的人力资本则表现出显著的聚集态势。全域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同时伴随着局域的显著性差异,教育人力资本空间溢出后,其弹性产出的增长效应为0.056。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平
利用我国1994~2012年的省际财政收入数据,运用泰尔指数、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空间非均衡进行了度量,并对地方财政收入分布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在考虑空间因素的前提下,采用空间面板协整和空间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考虑空间相关性后,从时间动态角度来看,各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演进存在集中趋势,从空间动态角度来看,相邻地区对本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演进具有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经济增长对地方财政收入起到了促进作用;从短期来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金金
综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旅游经济自身特性,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空间杜宾面板模型是最佳研究模型;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内生技术、制度质量驱动型;旅游资源禀赋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的"截流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旅游企业固定资产的负向扩散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旅游专利数、地区价格水平的作用均不显著。据此,提出实现旅游经济持续、高效增长,以及区域旅游协调、联动发展的对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张帆 张年华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本文引入地理距离和技术进步等变量拓展了传统索洛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1997—2013年间中国28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该区初期产出负相关,即初期产出较低的地区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条件收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张帆 张年华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本文引入地理距离和技术进步等变量拓展了传统索洛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1997—2013年间中国28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该区初期产出负相关,即初期产出较低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说明经济落后的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更快,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经济增长满足条件收敛规律。研究还表明,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区域内宏观变量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溢出效应,即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第三方效应。分地区研究还表明,东部及中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但后者较前两者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相对更快。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促进城市经济互动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条件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本文基于环渤海44个城市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二者间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运输成本和空间集聚影响和制约。在中等经济发展水平、中等运输成本条件下空间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极的形成,突破一定临界值后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制造业适度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制造业过度集聚引发拥挤效应会抑制经济增长。环渤海地区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政策,并通过区域产业整合和空间布局优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