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2)
2023(8221)
2022(7045)
2021(6510)
2020(5558)
2019(12817)
2018(12847)
2017(25142)
2016(13459)
2015(15467)
2014(15561)
2013(15304)
2012(14372)
2011(12951)
2010(13513)
2009(12952)
2008(12511)
2007(11518)
2006(10587)
2005(9441)
作者
(39238)
(33257)
(32957)
(31496)
(21184)
(15875)
(14948)
(12880)
(12557)
(11935)
(11514)
(11097)
(10672)
(10660)
(10228)
(10194)
(9777)
(9616)
(9381)
(9176)
(8449)
(8184)
(8047)
(7703)
(7583)
(7378)
(7213)
(7187)
(6816)
(6428)
学科
(81567)
经济(81404)
管理(36934)
(32662)
方法(32510)
(27897)
企业(27897)
数学(27380)
数学方法(26801)
地方(18465)
中国(17122)
(15919)
业经(15573)
(14846)
理论(13162)
地方经济(12960)
(12391)
(11497)
(10523)
农业(10399)
(9639)
贸易(9630)
(9244)
环境(9042)
(8606)
金融(8605)
(8492)
经济学(8401)
(8206)
(8097)
机构
学院(200380)
大学(199854)
(90456)
经济(88688)
管理(74826)
研究(69441)
理学(64098)
理学院(63362)
管理学(61771)
管理学院(61407)
中国(52368)
(42060)
科学(41249)
(39527)
(35327)
研究所(31678)
中心(31343)
财经(31250)
(30689)
(30041)
经济学(28824)
(28155)
业大(27193)
北京(26736)
(25923)
师范(25696)
经济学院(25461)
(24252)
(24162)
农业(23083)
基金
项目(126301)
科学(99590)
基金(91739)
研究(91318)
(79478)
国家(78845)
科学基金(67863)
社会(60700)
社会科(56535)
社会科学(56514)
(49649)
基金项目(46982)
自然(43035)
教育(43013)
自然科(42135)
自然科学(42129)
自然科学基金(41335)
(41045)
资助(39710)
编号(36456)
成果(30003)
重点(28631)
(27697)
(27614)
课题(25754)
(25389)
国家社会(24805)
教育部(24173)
大学(23921)
创新(23730)
期刊
(108154)
经济(108154)
研究(62618)
中国(41217)
(30910)
管理(30600)
学报(29986)
(28220)
科学(28209)
大学(23521)
学学(22249)
教育(22027)
技术(20388)
农业(18953)
经济研究(18467)
(16901)
金融(16901)
财经(16796)
业经(14958)
(14665)
统计(14537)
问题(13347)
(12536)
技术经济(12521)
决策(11646)
(9839)
(9827)
世界(9709)
商业(9099)
(9031)
共检索到311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屈锡华  王海忠  
70年代以来,人们对经济活动的根本性质的看法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在六、七十年代有过高经济增长率的第三世界国家,已经意识到片面的高速增长带给穷人的利益微乎其微,生活水平并没提高,有些国家甚至还有所降低,贫富悬殊扩大。人们普遍感到,高速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消除甚至减少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存在的绝对贫穷。本文针对这一主题经过分析认为,同等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可能掩盖着贫困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巨大差距,因此,传统的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一国发展和福利指数具有很大片面性,必须设置增进社会福利的“均等权数”或“贫困加权”指数,以达到消除或减少贫困的发展目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玉  
在标准的卢卡斯模型中引入闲暇这一影响人们偏好的重要变量,可研究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变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一定能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却未必能够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实际上,只有当人力资本积累效率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人力资本积累才能够增进社会福利。因此,如果政府想通过扶持教育产业来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一定要加大支持力度,只有超过相应的瓶颈门槛,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正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立冉  
文章基于福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福利经济学的起源及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演变进程及其作用机制,详细阐述了社会福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了一国的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文章得出,研究二者的互动机制与作用路径不仅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创造了理论条件,而且通过构建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还能够支撑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经济及福利制度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政府要大力加强福利制度的改革,通过构建完善的福利制度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中包括优化税制结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珂  
时滞产品生产所带来的负外部性 ,使厂商利益与社会利益往往不一致 ,时滞产品的生产导致经济增长率与社会福利的同步下降 ,并可能引致资本向时滞产品生产领域流动从而加剧其影响程度。在生产领域适当的政府调控是保障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与社会福利提升的必然选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玉  
在标准的卢卡斯模型中引入闲暇这一影响人们偏好的重要变量,可研究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变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一定能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却未必能够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实际上,只有当人力资本积累效率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人力资本积累才能够增进社会福利。因此,如果政府想通过扶持教育产业来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一定要加大支持力度,只有超过相应的瓶颈门槛,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正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康平  徐豪熠  倪宣明  
基于RCK模型,放松了效用贴现因子不变的假设,将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时间偏好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因素(即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稳态消费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稳态消费和产出两者均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正相关,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稳态资本和产出。基于1996—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即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减小人口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欧阳葵  
本文试图探讨关于经济增长与不平等的综合社会福利评价体系。建立社会福利评价体系一般面临两个困难:找出合理的社会福利函数和关于收入的个人效用函数。为此,本文把效用函数和社会福利函数标准化为满意度函数,并证明了,唯一满足齐次性和对称性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满意度的几何平均,不存在常弹性或常相对风险规避的个人满意度函数,常二阶弹性的个人满意度函数意味着效用的收入弹性递减。以地区收入分配为例,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地区不平等有长期增加趋势,若综合考虑收入增长与不平等,我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有稍微上升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伟  张鹏飞  郭锐欣  
本文将人力资本跨部门流动引入带外部性的UzawaLucas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持续不断地从物质生产部门转移到教育部门一定可以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然而,快速的人力资本积累不一定都能促进经济增长、也不一定都能提升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因此,政府发展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应当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  董志强  
人工智能怎样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提升?通过拓展世代交替模型,构建传统物质和人工智能两部门生产模型,笔者发现:若政府不控制人工智能部门规模,长期经济发展会陷入停滞。在人工智能技术外生给定的情况下,若政府对人工智能企业征税,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福利的U型增长。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国家比以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国家更容易实现奇点跨越。为实现经济快速跨越奇点,政府可适当增加人工智能的资本投入,减少传统物质的资本投入。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国家,在初始阶段应对人工智能尽量少征税,鼓励其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提高征税水平,以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国家应控制人工智能规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青  罗志红  吴武兰  
利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变系数面板模型以验证中国各省市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省市区持续拉大的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初始较快的人均GDP、人力资本存量、对外贸易显著正向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无序增长的物质资本、非最优规模的政府支出阻碍了各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合理控制政府规模,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洪  金林  
本文以Ram的两部门生产函数为理论框架,利用中国1953~2010年的数据,使用半参数模型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1953~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外部作用,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高于非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最终使得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正向总作用。1978~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外部作用,但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仍高于非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使得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总作用,但这个正向总作用在统计上不是显著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青  罗志红  吴武兰  
利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变系数面板模型以验证中国各省市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省市区持续拉大的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初始较快的人均GDP、人力资本存量、对外贸易显著正向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无序增长的物质资本、非最优规模的政府支出阻碍了各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合理控制政府规模,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段景辉  陈建宝  
本文利用1990~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非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刻画了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演进趋势,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学俊  何晓群  马曼  
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对于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利用变系数模型对我国1978年~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投资、消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龚旭云  
本文使用Divisia指数测算了2007-2017年每个季度的货币供给总量增长,结果表明:与传统货币加总方法相比,前一种方法所测算的货币供给增长较为平稳,能更加科学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货币供给的真实需求,更加有利于中央银行对货币总量进行管控。同时,从货币供给增长结构看,定期存款增长对货币总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活期存款,影响最小的是现金。因此,在管控货币供给总量M2时,应当重点加强对定期存款的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