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4)
- 2023(13545)
- 2022(10932)
- 2021(10025)
- 2020(8257)
- 2019(18707)
- 2018(18495)
- 2017(35853)
- 2016(19013)
- 2015(21469)
- 2014(21118)
- 2013(21162)
- 2012(19830)
- 2011(18118)
- 2010(18137)
- 2009(17047)
- 2008(16452)
- 2007(14636)
- 2006(13487)
- 2005(12468)
- 学科
- 济(110399)
- 经济(110310)
- 业(53259)
- 农(47296)
- 管理(46305)
- 方法(39805)
- 数学(36405)
- 数学方法(36233)
- 农业(31383)
- 企(30616)
- 企业(30616)
- 中国(28887)
- 地方(24306)
- 业经(23785)
- 财(19618)
- 贸(18171)
- 贸易(18158)
- 易(17679)
- 制(17585)
- 学(17303)
- 发(15855)
- 融(14390)
- 金融(14390)
- 银(14253)
- 银行(14238)
- 环境(13840)
- 地方经济(13817)
- 行(13752)
- 体(13491)
- 发展(12465)
- 机构
- 学院(279016)
- 大学(277989)
- 济(139531)
- 经济(137413)
- 管理(104600)
- 研究(103599)
- 理学(89894)
- 理学院(88968)
- 管理学(87807)
- 管理学院(87296)
- 中国(82639)
- 财(59287)
- 农(59243)
- 京(58293)
- 科学(57478)
- 所(51653)
- 财经(47215)
- 中心(47144)
- 研究所(46529)
- 经济学(45686)
- 农业(44985)
- 经(43236)
- 业大(42161)
- 经济学院(41250)
- 江(41201)
- 北京(37031)
- 院(35871)
- 财经大学(34664)
- 范(34632)
- 师范(34387)
- 基金
- 项目(181956)
- 科学(145303)
- 基金(136527)
- 研究(135981)
- 家(118515)
- 国家(117534)
- 科学基金(100636)
- 社会(93304)
- 社会科(88436)
- 社会科学(88419)
- 基金项目(71325)
- 省(67217)
- 自然(59970)
- 教育(59025)
- 自然科(58584)
- 自然科学(58573)
- 自然科学基金(57575)
- 划(56071)
- 资助(55269)
- 编号(53479)
- 成果(43360)
- 部(42531)
- 发(41952)
- 国家社会(41315)
- 重点(40694)
- 创(36827)
- 教育部(36732)
- 中国(36032)
- 人文(35751)
- 课题(35721)
- 期刊
- 济(161101)
- 经济(161101)
- 研究(89125)
- 农(61378)
- 中国(57297)
- 财(42960)
- 农业(41592)
- 学报(40736)
- 科学(39766)
- 管理(36185)
- 大学(32738)
- 融(32249)
- 金融(32249)
- 学学(31083)
- 业经(27885)
- 经济研究(26490)
- 财经(24692)
- 问题(22663)
- 技术(22155)
- 经(21393)
- 业(20881)
- 教育(20350)
- 世界(19395)
- 贸(17857)
- 技术经济(15752)
- 国际(15550)
- 经济问题(15110)
- 农村(15031)
- 村(15031)
- 统计(14741)
共检索到435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利用1999年~200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在经济增长初期,耕地非农化水平随经济增长逐渐增大,但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的程度,耕地非农化水平随经济增长会逐渐减小,即随经济增长耕地非农化水平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土地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变动以及国家政策对耕地非农化亦有影响,研究表明:①耕地非农化在人均GDP达到31468元(1999年不变价)时出现拐点,若经济以目前速度持续增长,预计2018年前后,"吃饭"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将得到缓解;②借鉴环保观念和措施,建议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完善土管制度,建立三级目标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曲福田 吴丽梅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耕地非农化现象日趋加剧,从而影响到人类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这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又可能对粮食安全、社会安定、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该文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力图揭示我国经济增长中耕地非农化的一般规律。作者认为经济增长与耕地数量之间存在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型关系,并通过对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6个典型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损失的分析,验证了这个假说。基于此认识,作者提出现阶段协调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公共政策调整方向: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将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内部化、进一步明晰产权、改革征地制度等,为耕地非农化的公共政策调控提供一个有益的...
关键词:
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增长 耕地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恒周 吴冠岑 郭玉燕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当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达到1.4087时,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逐渐减小;区域间的耕地非农化确实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即相邻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变动1%,会导致本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平均变动0.1627%。研究结论:系统地识别、评估区域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联动性,对于促进区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鞍钢 刘生龙 马振国
利用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收集和使用中国199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实证研究还表明:(1)初始的人均GDP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说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条件收敛的情形;(2)人力资本投资、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小钦 袁凯华
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理论。利用1999-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验证了城市化首先通过自身规模扩大推动经济增长,其次通过规模经济的正向外部性,加快了要素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驱动。以此为基础,本文根据链式法则进行贡献程度的测量,以分析当前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机制的特点。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依靠加快要素积累为主、固定资本渠道占据主导地位、物化资本要素优势明显的特点;当前的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机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十八大提出的城市化战略仍有一定距离。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驱动机制 特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荣茂 张莉侠 孟令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曲线,即随着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先恶化,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质量又会逐渐改善。文章基于中国1991—2003年29个省级区域环境质量与人均GDP的数据,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固体排放物等变量与人均GDP拟合方程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结果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人口密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影响,而工业发展对这三种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 环境库兹涅茨假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抑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必须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平衡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抑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基凯 吴群 黄秀欣
耕地非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耕地非农化的关系是直接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山东省17个地级市1995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山东省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并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提出了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的最优配置数量。研究结果表明:①17个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在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3%,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无法低估的;②耕地非农化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从总体分布趋势上看,贡献率由鲁东地区向鲁西逐渐递减;③各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不仅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城市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郭忠兴
现阶段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地区差异,掌握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有利于耕地非农化指标的高效调配,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利用1989~2001年我国东、中、西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分省数据,测算了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GDP增量为对象的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等指标,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因素分解得到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类地区内部省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增大、中部减小、西部有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鉴于此,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地区间公平发展环境的角度出发,耕地非农化指标调控的重点在于三类地区各自内部省份...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经济增长 泰尔指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詹新宇
文章在包含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市场化因素,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为正,但其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市场化环境的影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的产出效应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市场化分类因素中"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素市场的发展程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人力资本产出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则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显著正效应。而且,市场化的人力资本产出效应及其直接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璟 陈继明 刘晓辉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F-H检验方法测算了中国总体和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间信贷资金流动性,并实证研究了区域间信贷资金流动性对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旨在缓解财政分权背景下"金融部门地方保护主义"的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改善了中国信贷资金的区域间流动性。同时,区域间信贷资金流动性的提高有助于地区金融发展对人均实际GDP增长促进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区域间信贷资金流动性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少甫 王伟 董登新
根据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以1995~2009年中国省级数据为对象,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考察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均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这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产业结构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化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受产业结构的影响,与人力资本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转化可以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有助于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郑海涛 任若恩
本文在行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ICT资本深化、ICT生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以及ICT使用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从研究结果看,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于ICT资本深化的贡献以及ICT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ICT使用还未带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由于中国处于ICT扩散的初期,尽管ICT有着很高的扩散速度,但ICT资本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低,信息化将在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望晓东 魏玲 江华
本文以广东省1995年~2010年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二三产业产值、城市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Eviews6.0对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以验证其是否平稳;在数据平稳的前提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以验证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然后用OLS法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得出变量间的影响作用大小。研究表明,非农经济增长是耕地非农化的原因,但耕地非农化并不促进非农经济增长;耕地非农化增量的变化是城市化率增量变化的原因。同时得出,建设占用耕地量对二三产业产值的弹性为1.2186,对二三产业产值增量的半弹性为0.05;三年前的建设占用耕地量增量每增加1000公顷,本年新增的城市化率水平将提高约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