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7)
2023(8574)
2022(7241)
2021(6360)
2020(4995)
2019(11257)
2018(11122)
2017(21555)
2016(11265)
2015(12507)
2014(12627)
2013(12803)
2012(12512)
2011(11558)
2010(12028)
2009(11292)
2008(10925)
2007(10119)
2006(9568)
2005(8946)
作者
(33565)
(28197)
(28038)
(26696)
(18111)
(13410)
(12750)
(10803)
(10793)
(10183)
(9998)
(9303)
(9216)
(9199)
(8930)
(8667)
(8284)
(8114)
(8102)
(7690)
(7390)
(6923)
(6794)
(6700)
(6494)
(6344)
(6217)
(6213)
(5785)
(5513)
学科
(75714)
经济(75565)
管理(27551)
(26978)
地方(24192)
中国(21596)
方法(20186)
(19774)
企业(19774)
(17891)
业经(17033)
数学(15575)
数学方法(15501)
地方经济(15485)
(12728)
农业(12653)
(11482)
(10719)
金融(10718)
(10701)
(10256)
(10252)
(10088)
银行(10075)
(9900)
环境(9849)
(9494)
贸易(9484)
理论(9374)
(9007)
机构
学院(170851)
大学(168403)
(83964)
经济(82395)
研究(68547)
管理(59831)
中国(52136)
理学(49460)
理学院(48807)
管理学(48161)
管理学院(47821)
科学(38209)
(37000)
(36814)
(35181)
研究所(31208)
中心(29553)
财经(28070)
(27741)
经济学(26993)
(26739)
(25236)
(24526)
师范(24333)
北京(24262)
(24063)
经济学院(23823)
(22142)
(20937)
科学院(20866)
基金
项目(101629)
科学(80336)
研究(78222)
基金(72261)
(61718)
国家(61128)
社会(53937)
科学基金(51885)
社会科(50025)
社会科学(50010)
(40382)
基金项目(37210)
教育(34288)
(32909)
编号(31230)
(29329)
资助(29280)
自然(29078)
自然科(28351)
自然科学(28347)
自然科学基金(27849)
成果(26514)
发展(24551)
(24144)
重点(23298)
课题(22973)
(22290)
国家社会(22166)
(20506)
(19869)
期刊
(111089)
经济(111089)
研究(62220)
中国(41782)
(27511)
(27052)
管理(25238)
科学(22738)
学报(22678)
(19857)
金融(19857)
教育(19708)
经济研究(18816)
农业(18344)
大学(17882)
业经(17149)
学学(16785)
技术(15739)
财经(15191)
问题(13980)
(13328)
世界(10704)
技术经济(10385)
(10318)
国际(9436)
经济问题(9129)
(8969)
商业(8964)
经济管理(8887)
改革(8596)
共检索到291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玲  
一、社会和谐发展的缘起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经济落后和新独立的国家开始主动发展它们的国民经济,在这些国家发展经济的计划里,都把经济的加速增长作为其追求的主要目标,甚至是惟一目标。较早提出经济发展概念的有发展经济学派的威廉森等。威廉森认为:经济发展可以定义为使用初级技术,从仅能维持有限人均收入水平的社会向现代的、高技术的和高收入的社会的转变过程。在威廉森的发展观里发展的标准是收入水平的提高、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佳贵  黄群慧  张涛  
本文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因素归结为7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大众消费时代来临,消费需求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稳定的因素;对外开放的深化,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高储蓄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和日益提高的劳动力素质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本要素;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模式”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奇迹。同时,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失衡的压力、来自分配差距扩大的压力、面临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压力。综观中国经济的全局,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还没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金铠  
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受到能源消费状况的严重制约和束缚。本文从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而在阐述循环经济的原则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既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也是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主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顺明  袁国华  
目前,我国主要以GDP增速高低论英雄,促使各地区为了GDP的增长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而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投资热潮,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也引发了较多的不和谐问题。某学者型领导在其近期公开出版的专著《告别GDP崇拜》中认为,该类现象是各地区过度崇拜GDP的结果,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志友  王家华  
文章以人均实际GDP和金融相关率分别作为衡量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对江苏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者存在协整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而为发展金融推动经济增长的观点提供了实证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和谐发展的有关金融变革的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畅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抑制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从而保证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是关乎全体社会成员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保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覆盖面窄,历史欠账负担沉重,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等。"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注重:努力实现制度全覆盖;建立社会保险卡,提升经办机构管理服务能力;发展补充保险,减轻政府偿债压力;提升社保基金"入市"规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国才  
世界银行在《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中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与和谐性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其实现机制则是经济的一体化。如果将世界银行关于区域经济层面上的这一论点转换至产业经济层面,工农业的不平衡增长与和谐性发展是否可以兼得呢?一、农业小部门化与工农业不平衡增长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国的产业结构会不断演进,且这种演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农业在前工业化时期的主导地位,逐步让位于工业化初期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元真  李茂荣  吴岳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刚  郭丰恺  
文章阐述了运用数据包络方法(DEA)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度的选择依据,从评价决策单元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系统地描述了DEA方法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度的思路,并提出了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最后,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四川省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万光碧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失衡、环境破坏、尤其是地区间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之间的差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破坏突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尽快有效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瑾  
社会资本是一种独立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特殊资本形式,其核心要素在于个体或组织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和具有互惠性的行为规范。社会资本能够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但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社会资本内容和实质的不同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培育现代社会资本,避免其缺陷,构建以社会资本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方  
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文章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出发,在阐述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并指出转变观念、强化政策法规导向、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突破技术瓶颈和培养全民意识是和谐社会语境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选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尚荣  
青海保险业的发展,落后于青海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对保险的需求不相适应。考虑青海自然灾害频繁,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亟需完善的状况,以及生态立省的战略,青海保险业应积极发展财产保险、"三农"保险、责任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旅游保险、民生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并将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青海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伟  杨建伟  
本文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层面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现,也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途径。文章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都要求我们彻底摒弃“末端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范式,积极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