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0)
- 2023(12741)
- 2022(10559)
- 2021(9697)
- 2020(7936)
- 2019(18125)
- 2018(17736)
- 2017(33747)
- 2016(17918)
- 2015(20488)
- 2014(20425)
- 2013(20301)
- 2012(19012)
- 2011(17230)
- 2010(17508)
- 2009(16680)
- 2008(16216)
- 2007(14479)
- 2006(13146)
- 2005(12373)
- 学科
- 济(93052)
- 经济(92941)
- 管理(57231)
- 业(48174)
- 企(39084)
- 企业(39084)
- 方法(31275)
- 数学(27547)
- 数学方法(27362)
- 中国(26296)
- 财(23344)
- 农(20931)
- 地方(20535)
- 制(20217)
- 业经(18587)
- 贸(16279)
- 贸易(16261)
- 易(15854)
- 学(15226)
- 体(14645)
- 银(14129)
- 银行(14117)
- 融(13763)
- 金融(13760)
- 农业(13713)
- 行(13606)
- 地方经济(13605)
- 环境(13406)
- 务(12006)
- 财务(11970)
- 机构
- 大学(265306)
- 学院(263163)
- 济(126925)
- 经济(124678)
- 管理(97679)
- 研究(96385)
- 理学(82675)
- 理学院(81776)
- 管理学(80833)
- 管理学院(80315)
- 中国(76004)
- 财(61265)
- 京(55889)
- 科学(51021)
- 所(47329)
- 财经(47206)
- 经(42930)
- 中心(42737)
- 研究所(42080)
- 经济学(41861)
- 江(39728)
- 经济学院(37332)
- 北京(36218)
- 农(35775)
- 财经大学(34908)
- 院(34517)
- 范(32727)
- 师范(32475)
- 业大(31281)
- 州(30633)
- 基金
- 项目(165506)
- 科学(131853)
- 研究(126107)
- 基金(122536)
- 家(105572)
- 国家(104776)
- 科学基金(89856)
- 社会(84901)
- 社会科(80729)
- 社会科学(80707)
- 基金项目(63164)
- 省(60935)
- 教育(57599)
- 自然(53162)
- 自然科(51910)
- 自然科学(51896)
- 划(51451)
- 自然科学基金(51021)
- 资助(50204)
- 编号(48890)
- 成果(41784)
- 部(39068)
- 重点(37791)
- 国家社会(37079)
- 发(36943)
- 制(36619)
- 课题(35180)
- 教育部(34512)
- 创(34288)
- 中国(33251)
- 期刊
- 济(149338)
- 经济(149338)
- 研究(90285)
- 中国(59093)
- 财(49292)
- 管理(40024)
- 学报(34378)
- 科学(34370)
- 农(33889)
- 教育(28513)
- 大学(28055)
- 融(27904)
- 金融(27904)
- 学学(26308)
- 经济研究(25772)
- 财经(25506)
- 技术(23252)
- 农业(22759)
- 经(22164)
- 业经(19998)
- 问题(19163)
- 贸(17207)
- 世界(16207)
- 国际(15307)
- 技术经济(14040)
- 业(12783)
- 统计(12332)
- 经济问题(11828)
- 现代(11618)
- 经济管理(11382)
共检索到421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博·罗斯坦 臧雷振
国家的行政能力如何作用于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以中国为例,一方面不同国际评估机构对中国有关腐败和政府质量评估存在分歧,另一方面中国却仍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公众福祉进步,这种现象即为"中国式悖论"。究其原因在于:相比西方传统中以韦伯式官僚体制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而言,"干部制"这种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模式在公共行政中所起到的作用常被学者所忽略。不同于韦伯式官僚体制备受规则制度的桎梏,干部制则能够集中精力去执行具体的政策方针。所以,中国的干部组织避免了韦伯式官僚的授权问题,能够更为有效地执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范从来 谢超峰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含义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作为一个过程,共享发展是其新阶段。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这要求中低收入者从增长中获得的收益大于高收入者即实现益贫式增长。本文以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益贫式增长实现路径。实现益贫式增长的关键一是着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多种形式就业,促进居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二是提高再分配政策设计的精准性。
关键词:
益贫式增长 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 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建德
本文探讨了市场经济、市场失效和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评述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体制特征,得出本文的主要论点:在当代,克服市场失效的手段不同,才会构成经济体制的差异;中国经济体制的主要特色,在于非市场的替代市场失效的创新方向。强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存在二元取向,抵制“市场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文凯
本文结合已有的理论和跨国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关关系,观察其中中国的特殊之处。本文也结合中国数据预测城市化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轨迹。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服从一个统计上显著的S型曲线规律,而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城市化的推进,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和第三产业发展。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下的投资率和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消费率明显偏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本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每推进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人均实际收入增长2.25个百分点。根据它们的动态关系,可以预计我国在2012年...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匡小平 熊高鹏
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在自身历史和国情所形成的国家制度框架下嵌入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笔者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脉络,研究认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现代财政制度既要成为协调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的纽带,又要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国家认同建设的有效制度安排,进一步增强国家秩序能力、国家赋权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等国家治理能力,维护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主体和道路性质,支撑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格局,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逻辑下,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遵循根本制度要求,受基本制度制约和影响,同时支撑和影响重要制度的效能。基于以上双重逻辑,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建设主题,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建设主线,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建设重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地方政府公司化"理论框架难以完全解释建立在中国特色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基于"新苏南模式"的经验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快速发展秩序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优越性。地方政府通过征地制度,把土地作为公有生产资料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形成政府主导的、公共性的城市开发体制。同时地方政府不断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普遍、公平地实现市民化,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形成城市开发的社会基础。苏南的经验对全国后发地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土地制度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又快又好的城市化模式,不仅促进了城市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国家和农民新型关系的形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凯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安排,与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于这一问题,基于宏观经济学一般均衡框架的严谨学术研究是缺乏的。本文将土地制度因素纳入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系统研究了土地制度及土地供给模式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本文明确了中国特色土地制度安排对于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重要性。反事实分析显示:在基准模型设定下,如果中国采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制度安排,那么GDP将比当前水平下降36%。其核心原因在于:一是土地要素市场的特殊性;二是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数值模拟表明,中国现行土地供给模式并非最优,商业及住宅用地的供给不足抑制了服务业发展和居民消费。随着工业部门相对缩小以及基础设施产出弹性下降,这种抑制作用会愈发明显。中国需要改进土地供给模式,尤其是要扩大商业及住宅用地供给、降低服务业部门的土地要素成本,这可以从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和居民福利提升、改善总需求结构、替代"土地财政"进而抑制地方政府"高杠杆"风险等多方面促进未来经济更好发展。
关键词:
土地制度 经济增长 基础设施 土地财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永强
自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推行EVA考核起,至今已八年有余,但从EVA概念进入中国算起,EVA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二十个年头。21世纪初,作为EVA理念的缔造者和最为积极的推销者,美国思腾思特公司为中国带来了EVA价值管理理念,然而,仅仅两年后就由于"水土不服"挥别中国市场;此后,国务院国资委成为促使EVA"落地"中国的中坚力量,其对这
关键词:
EVA 经济增加值 中国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思明
空间交互策略分析框架下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从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角度,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多水平模型,从纵、横向竞争两个方面分别检验了232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策略互动特征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式分税制不存在类似联邦财政体制的纵向竞争,为促进辖区经济增长,纵向财政关系更多地表现为表面妥协和制度创新;而横向竞争关系则存在群组效应,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刻意降低税收征管效率,同一区域内的地级市政府偏好于采用土地财政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区域的地级市政府则偏好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应适当引入不同省份辖区内地级城市间的横向税收竞争,适当抑制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城市间的税收竞争。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税收竞争 群组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邵传林
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中国式分权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以及市场化进程作为门槛变量影响中国式分权下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依据,并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和地区市场化进程均正向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当市场化进程高于某一门槛值后,中国式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降低。并且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本文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尧
在中国式分权的背景下,出于缓解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等动因,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电力需求。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1999—2010年30个省区的动态面板系统进行估计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期相吻合:财政分权、电力需求、市场化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各省区的经济增长、第二产业比重、市场化程度、城市化水平显著地影响了电力需求,财政分权、人口、电力耗能指数与电力需求正相关,价格与电力需求负相关;而在不同省区,同一影响因素对电力需求的作用力度不同。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瑞翔 范金
本文构建一个三部门理论模型,分析中国特有的双重转型、经济增长以及结构失衡三者之间关系,并得到以下结论:中国经济之所以顺利转型,在于将渐进性转型和二元结构转型相结合,在国有经济存量保持不变条件下,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吸纳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在此同时,国有经济并未被非国有经济所完全取代,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实现共存;在特有的双重转型过程中,无论是资本要素还是劳动力要素市场,都存在严重的资源错配,导致中国经济近年来出现多重结构失衡现象。
关键词:
双重转型 资源错配 经济增长 结构性失衡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文魁
经典的现代化理论及分析框架未将经济增长作为重要内容,与现代化研究关联较大的发展经济学也没有把经济增长放到应有位置。对历史资料的梳理表明,1979年我国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主要是出于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步水平较低、经济增长追赶过程较长等方面的考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战略谋划,都将经济增长指标作为核心目标之一,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变得更加具体、更可测度。不过,到2035年,如果把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目标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需付出更大努力,应对一些重要挑战。充分挖掘潜力、释放民间活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合理经济增长,应与发展质量的提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须遵循这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增长 发展质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谢贞发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存在一个难以被一般经济规律所解释的特殊现象:税收收入长期超GDP增长的"中国税收增长之谜"。本文发现它与中国式分税制的设计及税收征管集权改革密切相关。中央税收征管集权改革不仅直接有利于提高国税部门的征管效率,而且通过压缩地税部门的"征管空间"限制了地方政府的横向税收竞争行为。本文在地区间横向税收竞争的实证框架中加入中央税收征管集权变量所得的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中央税收征管集权改革显著抑制了地区间横向税收竞争的程度。同时,由于中国式分权的基本特征并未改变,中国式分税制没有破坏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机制,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的同向增长。但与中央税收集权改革相...
关键词:
税收竞争 税收征管集权 中国税收增长之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毛萍 康世瀛
在对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要求与有限资源和环境支持能力之间的矛盾进行描述后,文章对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实际障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企业网络 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