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6)
- 2023(11309)
- 2022(9771)
- 2021(8919)
- 2020(7743)
- 2019(18269)
- 2018(18160)
- 2017(36072)
- 2016(19524)
- 2015(22394)
- 2014(22704)
- 2013(22618)
- 2012(21151)
- 2011(19140)
- 2010(19755)
- 2009(18865)
- 2008(18453)
- 2007(16940)
- 2006(15071)
- 2005(13844)
- 学科
- 济(102889)
- 经济(102814)
- 管理(50867)
- 业(48426)
- 方法(44570)
- 数学(40428)
- 数学方法(39843)
- 企(38701)
- 企业(38701)
- 中国(22692)
- 银(22419)
- 银行(22274)
- 地方(21891)
- 制(21777)
- 农(21574)
- 行(20884)
- 财(19521)
- 学(18669)
- 业经(17954)
- 融(16894)
- 金融(16892)
- 贸(16078)
- 贸易(16065)
- 易(15424)
- 农业(14573)
- 地方经济(13987)
- 理论(13428)
- 和(12857)
- 度(12729)
- 制度(12713)
- 机构
- 学院(285991)
- 大学(285853)
- 济(129372)
- 经济(126780)
- 管理(107866)
- 研究(98333)
- 理学(91852)
- 理学院(90841)
- 管理学(88978)
- 管理学院(88456)
- 中国(83065)
- 京(60079)
- 科学(58591)
- 财(57737)
- 所(51038)
- 农(50243)
- 中心(46532)
- 研究所(46154)
- 财经(45899)
- 江(45070)
- 经济学(41908)
- 经(41458)
- 业大(41386)
- 农业(39530)
- 北京(38210)
- 经济学院(37627)
- 州(35701)
- 范(34783)
- 师范(34421)
- 院(34246)
- 基金
- 项目(181499)
- 科学(141936)
- 基金(131721)
- 研究(129816)
- 家(114489)
- 国家(113626)
- 科学基金(97042)
- 社会(82801)
- 社会科(78631)
- 社会科学(78606)
- 省(71193)
- 基金项目(68350)
- 自然(62728)
- 自然科(61327)
- 自然科学(61312)
- 教育(60543)
- 自然科学基金(60197)
- 划(59362)
- 资助(57033)
- 编号(52235)
- 成果(42336)
- 重点(41139)
- 部(40333)
- 发(39634)
- 创(37104)
- 课题(36286)
- 科研(34952)
- 创新(34828)
- 教育部(34686)
- 国家社会(34336)
- 期刊
- 济(144668)
- 经济(144668)
- 研究(89764)
- 中国(56716)
- 财(45512)
- 农(44594)
- 融(43919)
- 金融(43919)
- 学报(43302)
- 管理(39666)
- 科学(39611)
- 大学(32752)
- 学学(31219)
- 农业(27567)
- 技术(26967)
- 教育(25438)
- 经济研究(24617)
- 财经(23998)
- 业经(20914)
- 经(20584)
- 问题(18563)
- 统计(18388)
- 技术经济(16934)
- 策(16027)
- 业(15153)
- 决策(14926)
- 理论(14836)
- 贸(14709)
- 商业(13870)
- 国际(13139)
共检索到444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岳蓓蓓 郑循刚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Hodrick-Prescott滤波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率波动的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较大的制约作用,而经济增长只是对不良贷款率向下的变动趋势有明显影响,对不良贷款率本身波动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光林 王海军 王雪标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的机理上,构建PVAR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产能过剩变动会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产能过剩会给经济波动带来正向冲击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自身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由此表明,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光林 王海军 王雪标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的机理上,构建PVAR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产能过剩变动会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产能过剩会给经济波动带来正向冲击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自身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由此表明,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卢盼盼
本文采用2004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利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提高利率会推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正向冲击,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D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负向冲击,但综合影响是正向冲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江涛
文章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呈现恶化趋势,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都在不断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全要素增长率、规模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但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程度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水平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变动趋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儒昞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威 赵安平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根据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数据特征,运用Beveridge-Nelson(B-N)趋势周期分解技术,将1990年1季度以来的信贷余额季度数据分解为确定性趋势、随机趋势和周期成分。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信贷冲击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以及信贷周期、经济周期与总体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并获得了不同于现有文献的研究发现。
关键词:
信贷波动 经济周期 B-N分解 不良贷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浩 方盈赢
本文基于2004—2016年95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商关系越"亲清",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其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两者存在互补关系,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政府透明度、市场分配经济资源比重、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减轻企业税外负担、律师等市场中介服务条件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对降低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还存在异质性影响,相比低不良贷款率省份和外资入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亲清"的政商关系更能降低高不良贷款率省份和无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本文的研究对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和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丹娜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但是,较高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降低我国不良贷款的产生已成为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一直在高位徘徊,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最新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模型,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和贡献率。由实证结论发现:宏观经济因素与不良贷款余额负相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对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贡献度最大,每增加1%会导致不良贷款平均降低0.0249%和0.0248%;宏观经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操作层面上可通过扩大内需、改善商业银行的外部信用环境等措施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钱燕翔
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方法都是基于巴塞尔监管资本要求,却忽略或无法准确衡量不良贷款的经济资本问题。事实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经济资本配置和正常贷款是不同的。文章利用解析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对三类具有不同粒度构成的不良贷款组合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贷款组合分散化程度越高,损失分布与正态分布越接近,此时适合采用解析法计算经济资本。当贷款组合分散化程度较低但不含支配型贷款时,采用解析法和模拟法所得结果相差并不大。但是当组合含支配型贷款时,损失分布与正态分布出现较大偏离,模拟法更加适用。另外,贷款组合所需的经济资本量与贷款组合的分散程度大小一般呈负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芳 丁文锋
与金融领域的其他改革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显得有些滞后,此间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成为其改革进程的巨大障碍。十几年来,各方为扫清这一障碍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须做通盘考虑,既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角,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微观思路,综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外因素,才能有效克服此障碍。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内外因素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小果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提出运用利息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诱导作用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强调只有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不良贷款的新增。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利息率 不良贷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梅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是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 ,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要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 ,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