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56)
2023(14482)
2022(12476)
2021(11497)
2020(9404)
2019(21598)
2018(21625)
2017(42141)
2016(22525)
2015(25322)
2014(25504)
2013(25551)
2012(23523)
2011(21334)
2010(21517)
2009(20092)
2008(19273)
2007(17279)
2006(15691)
2005(13909)
作者
(65704)
(55277)
(54714)
(52193)
(34860)
(26393)
(24507)
(21769)
(20798)
(19506)
(18804)
(18475)
(17423)
(17340)
(16878)
(16809)
(16046)
(15908)
(15735)
(15485)
(13733)
(13642)
(13301)
(12775)
(12487)
(12343)
(12059)
(12015)
(11282)
(10779)
学科
(115711)
经济(115601)
(65512)
管理(59428)
(50846)
(44283)
企业(44283)
方法(43035)
数学(37060)
数学方法(36714)
农业(33914)
业经(27515)
中国(26711)
地方(26351)
(22751)
(20816)
(17874)
(16006)
贸易(15997)
理论(15839)
(15607)
(15449)
环境(15052)
(14878)
地方经济(14427)
(14171)
(13785)
银行(13746)
(13665)
(13588)
机构
学院(332009)
大学(330705)
(144850)
经济(141992)
管理(132158)
理学(114845)
研究(114446)
理学院(113641)
管理学(111887)
管理学院(111305)
中国(85474)
(69613)
科学(69005)
(67617)
(61080)
(57264)
业大(53132)
研究所(52076)
农业(51498)
中心(51481)
财经(49124)
(48552)
(44688)
北京(43636)
经济学(43613)
(43517)
师范(43201)
(40274)
经济学院(38928)
(38680)
基金
项目(223437)
科学(175989)
研究(166730)
基金(162448)
(140401)
国家(139149)
科学基金(119605)
社会(107245)
社会科(101229)
社会科学(101202)
(87021)
基金项目(86543)
自然(75149)
教育(73750)
自然科(73310)
自然科学(73296)
自然科学基金(71987)
(71655)
编号(68841)
资助(65956)
成果(55574)
(49539)
(49388)
重点(49218)
课题(46049)
(45671)
国家社会(44235)
创新(42563)
教育部(42362)
人文(42084)
期刊
(169842)
经济(169842)
研究(100614)
(69674)
中国(63428)
学报(51373)
科学(48739)
农业(47368)
管理(45683)
(43943)
大学(40024)
学学(38187)
教育(31629)
业经(30344)
(29642)
金融(29642)
技术(28065)
经济研究(25512)
财经(24341)
问题(22769)
(21413)
(20893)
技术经济(17944)
世界(17121)
(16919)
理论(16011)
经济问题(15859)
现代(15660)
农业经济(15377)
科技(15374)
共检索到493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亢亢  
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协调发展,对稳就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农村劳动力蓄水池视角,研究经济增长、城镇就业与新市民数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新市民数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在城市经济扩张时能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城市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劳动力又会回流至农村或小城镇,农村发挥了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基于此,从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水平、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瑛  陈澍  
文章估计并描述了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劳动力蓄水池的规模、职业结构和空间分布情况,发现劳动力蓄水池呈空间非均衡分布,沿海地区无论规模还是专业化程度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利用微观企业数据,构建计量模型检验劳动力蓄水池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显示:(1)劳动力蓄水池状况对新建企业选址有显著影响,企业倾向于选择劳动力蓄水池总量规模大、供需结构匹配度高、工资水平低的城市;(2)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技术水平要求高的产业受供需结构匹配度影响更强烈,工业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提升将进一步凸显供需结构匹配的重要性;(3)其他控制变量也影响企业选址,但不同行业的关注点各有侧重。轻工业重市场,重工业重资源,高技术产业重地价。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璇  
要让企业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用人机制,必须在管好现有队伍的同时,制定长远的人才继任机制,关键是建立企业的后备人才库,即人才"蓄水池"。人才"蓄水池"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后备人才筛选办法、明确的人才"蓄水池"准入机制;另一方面是建立人才"蓄水池"的退出机制。总之,动态管理人才"蓄水池",要持续对人才"蓄水池"中的人进行考察,跟进员工发展,优胜汰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朔  冯素杰  
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但归根到底,经济增长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助推器,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要靠经济增长。根据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名义GDP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今年国家制定了“压经济增长、保体制改革”以及2005年“转移农业劳动力800万至1000万”的宏观调控目标,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解读是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适宜经济结构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是迅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要条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产业间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是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非农业部门转移。这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同时揭示了我国劳动力转移效应的时间阶段性与区域差异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浮  谭敏  朱凤武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城市化、工业化中后期的耕地保护和资源环境压力仍然巨大。土地的无序流转、用地结构失衡、集约效率低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的建设、发展和土地制度改革。严格的制度保障了耕地保护的基本面向好,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和困境仍然存在,这说明现行的耕地保护制度还有许多不足,仍有需要改进的空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勇胜  薛继亮  
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方法对1979-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肯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并检验了国外劳动力转移理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伟  
农村劳动力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式,且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构建四地区六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根据2000和200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已由2000年的1.054%增加到2007年的5.565%,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增长的幅度最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正在由负向正转化;相对于区域内转移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东中差距、东西差距、西中差距分别增加5.738%、6.668%、12.627%,比2000年各地区的差距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各地区非农产业部门附加值上升,农业部门附加值下降,其中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服务业部门的影响较大,对西部地区重工业部门的影响最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贾伟  辛贤  
本文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方法,利用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设定模拟方案,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GDP,却拉大了各产业增加值间的差距;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使农业产品产量下降,而工业产品产量上升,农业产品价格上涨、工业部门、服务业产品价格下降;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目的增加,各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幅度在下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秀梅  田维明  
生产要素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流动是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利用建立生产函数的方法估计我国不同部门劳动力配置的边际生产率,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由从事农业转向从事非农产业导致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的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从长期看,建立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旭辉  彭现美  马成文  
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经济模型,并在增长核算框架下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53—201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总产出增长的贡献分别为20.43%和14.78%。分阶段看,不同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截然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由行政命令引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产出增长的贡献为负,而改革开放后由市场机制引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产出增长的贡献显著为正,并且其贡献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因此,政府应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和户籍制度改革等诸多方面做出努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荆丰  
文章致力于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我国整体经济以及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基于均衡理论的均衡模型,并分别从全国、东部、西部、中部抽取了实证分析所需的数据。实证结果证实了劳动力转移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表明了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用生产资料成本、增加了农用基础投入、促进了农产品产出、加速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多角度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润  吴俊玲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形式是通过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实现的。由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部门,因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正是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部门转移,所以,在劳动力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必然伴随生产率的提高。陕西省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正因为如此,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文中1978-2005年间的陕西省内劳动生产率分析印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为加速这种劳动力的移动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