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5)
- 2023(16464)
- 2022(13986)
- 2021(12892)
- 2020(10980)
- 2019(25118)
- 2018(24980)
- 2017(48936)
- 2016(26203)
- 2015(29414)
- 2014(29339)
- 2013(29306)
- 2012(26786)
- 2011(23966)
- 2010(24311)
- 2009(22823)
- 2008(22284)
- 2007(19727)
- 2006(17550)
- 2005(15989)
- 学科
- 济(131969)
- 经济(131839)
- 业(97952)
- 管理(89105)
- 企(87837)
- 企业(87837)
- 方法(55306)
- 数学(45544)
- 数学方法(44856)
- 业经(35037)
- 农(33375)
- 财(32689)
- 中国(27509)
- 地方(26050)
- 农业(23878)
- 学(23601)
- 务(23566)
- 财务(23490)
- 财务管理(23464)
- 企业财务(22218)
- 理论(21326)
- 制(21226)
- 技术(21049)
- 和(20710)
- 贸(18982)
- 贸易(18971)
- 划(18741)
- 策(18403)
- 易(18348)
- 环境(17440)
- 机构
- 学院(384670)
- 大学(380399)
- 济(165010)
- 经济(161876)
- 管理(156665)
- 理学(135126)
- 理学院(133711)
- 管理学(131403)
- 管理学院(130714)
- 研究(126000)
- 中国(96400)
- 京(81022)
- 科学(76872)
- 财(73716)
- 所(63607)
- 农(60567)
- 财经(59030)
- 研究所(57605)
- 江(56813)
- 中心(55886)
- 业大(55277)
- 经(53559)
- 北京(51233)
- 经济学(49604)
- 农业(47279)
- 范(46639)
- 师范(46246)
- 院(45660)
- 州(45492)
- 经济学院(44466)
- 基金
- 项目(254854)
- 科学(201880)
- 基金(186325)
- 研究(185908)
- 家(161377)
- 国家(160021)
- 科学基金(139494)
- 社会(118509)
- 社会科(112463)
- 社会科学(112430)
- 省(99674)
- 基金项目(98266)
- 自然(91222)
- 自然科(89160)
- 自然科学(89144)
- 自然科学基金(87558)
- 教育(84173)
- 划(82452)
- 资助(77959)
- 编号(75270)
- 成果(59109)
- 重点(56684)
- 部(55609)
- 发(54624)
- 创(54351)
- 课题(50989)
- 创新(50181)
- 国家社会(48695)
- 科研(48256)
- 教育部(47862)
- 期刊
- 济(188609)
- 经济(188609)
- 研究(114563)
- 中国(68518)
- 管理(63299)
- 财(58990)
- 农(55379)
- 学报(55165)
- 科学(53660)
- 大学(42344)
- 学学(40387)
- 农业(38512)
- 技术(36552)
- 教育(35212)
- 融(31810)
- 金融(31810)
- 业经(30909)
- 经济研究(30633)
- 财经(29741)
- 经(25631)
- 问题(23680)
- 技术经济(22894)
- 业(22139)
- 统计(19704)
- 现代(18824)
- 商业(18201)
- 策(18088)
- 科技(17602)
- 世界(17564)
- 理论(17529)
共检索到570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欢 庄子银
传统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通常假定代表性企业,而实际上企业是异质性的,它们的规模分布极不均衡,即大量小规模企业与少量大规模企业并存。近年来,学者们构建了一系列满足企业规模动态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型,结果表明单个企业创新、知识外溢和异质性企业之间的资源再配置共同推动了经济增长,而传统内生增长理论则忽略了异质企业之间资源再配置的作用。本文根据影响企业规模的因素将文献分为三类,分别为外生冲击和外生技术进步驱动企业规模变化的文献、内生技术创新驱动企业规模变化的文献以及其他因素驱动企业规模变化的文献。这些研究使得从微观企业增长到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清晰,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关键词:
企业规模分布 企业增长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陈华
学术界关于企业规模的研究文献大致可以归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关于企业规模分布的,主要讨论企业增长、规模以及最终的分布形式。第二类是关于企业规模报酬的,主要讨论企业的规模与其盈利性之间的关系。第三类是关于企业规模决定的,主要讨论企业规模(边界)的影响因素。第四类是关于企业规模极限的,主要讨论企业规模最大能有多大。本文集中讨论这四类文献在理论和经验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柳思维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陈华博士最近出版了专著——《流通企业规模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从微观层面上深入研究了流通企业的连锁复制问题,并构建了一个系统性的解释框架。该书不仅从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而且在方法上也有独到之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银平
伴随着剧烈的产业洗牌和生产集中度的提升,那些规模巨大且依靠人为合并的企业,能否成为创新的主体,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企业增加值的来源从GDP核算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企业增加值的增长。而企业增加值的增长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新设立的企业带来的增加值,另一个是已有企业产出的增加。后者的增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苏苏 叶祥松 张少华
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借助Lee et al.,(2013)分析框架检验了我国大型工业企业和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研究表明:(1)大型企业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更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缓解地区经济波动。这种积极作用存在典型的门槛效应,将因大型企业的规模扩张进一步增强。(2)同时发展不同规模企业有利于地区经济稳定,但是我国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发展不协调显著抑制了地区经济进一步增长。(3)在规模上我国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一个门槛比例,超过这一比例,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稳定效应都会得到增强。抓好大型企业发展和搞活企业生态建设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梁柱
关于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分歧,尤其表现在Rodriguez和Rodrik(2000)的评论中。在过去的十年中,数据的丰富和数据质量的提高,新的工具变量的发现以及新的计量方法的运用,使得该领域成为国际经济学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贸易开放的内生性表现,然后从工具变量法、倍差法、配对法和其他识别方法等四个部分展开介绍近年来在这些领域中控制贸易开放的内生性方法,重点关注新的工具变量的构造。应用这些控制内生性方法的研究表明,贸易对于人均收入具有显著地正效应,并且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全球化对收入的总体影响中,约有一半的效应是来自于纯粹的货物贸易的影响,另一半是来自于全球化的其...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经济增长 内生性 工具变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培丽 周湘凤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灾的频繁发生,水资源安全逐渐被纳入经济增长研究框架,并日益受到关注。尤其近十年以来,国外学术界不断深化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一是不断深化和拓展水资源安全的内涵;二是逐步完善水资源安全的评估指标;三是深入剖析水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四是对经济增长的水资源安全作出实证分析;五是提出确保水资源安全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水资源 水资源安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芬
公共投资支出差异是造成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之一。在公共投资支出中,又以基础建设投资所占比重最大。基础建设投资以其拉动总需求的直接效应,降低私人经济部门生产成本的间接效应,以及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是,我们并不能仅仅从总量角度去考察基础建设投资对经济绩效的作用,而应该更细致地考察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并根据投资收益的大小确定具体的投资方向。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总量上的基础建设投资并不缺乏,但缺乏合适的投资结构和地区分布。
关键词:
公共支出 基础建设投资 生产绩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张磊
经济增长动力分为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两大系统。在需求动力方面,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交替,未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供给动力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结构供给和制度供给等推动力。新常态经济增长仍要从需求和供给双侧发力,既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抓住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加速要素升级,推动创新发展,以制度改革增强长期经济增长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文蔚 陈勇
公共债务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上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实证研究主要聚焦在债务阈值的存在性、政府债务规模的测度以及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许多精炼的模型认为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确定的,这也表明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多是取决于经济周期和结构因素,试图单一地估计一个债务系数适用所有国家和所有时期是不可能的。这些研究方法与结论对于我国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公共债务 经济增长 债务阈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娜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并未涉及实际汇率,原因是满足购买力平价的实际汇率对经济影响为中性。但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实际汇率的内生性通常难以成立,2008年"罗德里克新论"即"低估有利于经济增长"观点的提出,引发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大讨论,对该问题的研究难点在于二者复杂的作用机理尚未理清。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归纳和分析试图梳理出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当一国施行外部导向型政策、贸易品部门弱小以及存在二元经济结构时,实际汇率低估通过促进贸易品部门发展提升整个经济体的资本要素积累、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可能引发经济结构变革,从供给层面提升经济增速。但实际汇率低估促进经济增长只在发展中国家的特定发展阶...
关键词:
实际汇率偏离 经济增长 罗德里克新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士红
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因而人力资本理论自提出以来便一直受到经济学界的持续关注。本文就人力资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首先回顾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然后讨论影响人力资本结构的关键因素:教育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下降对人力资本禀赋的影响以及制度对人力资本作用的影响。最后对文献进行评述和总结,以期为人力资本发展领域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教育 创新 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士红 何平 张锐
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一直是经济学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但传统理论在探讨经济增长的问题时,并没有充分重视自然资源的约束。自20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发表《经济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以来,关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不断深入,并将资源和环境因素引入主流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探讨资源替代、市场机制和技术进步在突破资源约束中的作用。近年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禀赋、资源依赖和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二是资源替代与资源价格波动突破资源数量与质量约束的方式和路径;三是技术进步的动因及其解决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研究结论认为,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源约束 资源替代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海峰 王爱萍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是学术界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莫衷一是。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归纳,认为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实证模型的选择是用单调变化模型还是非单调变化模型,关键变量的测量是使用单一指标体系还是采用多指标体系,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去确定,而不是仅仅依靠统计上的拟合优度指标去判断;对研究结论要谨慎解读,不能脱离具体的研究背景而随意推广;未来的研究要跳出窠臼,尝试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充分考虑样本国家异质性以及加入技术创新等能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变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煜 罗琦
近年来,我国经济基本面出现了实质性的转变,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变的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学术界就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特征、矛盾、增长动力以及调控的政策选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融入了一带一路、反腐、城镇化等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分析视角,还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与结构主义理论引入进来。本文旨在归纳、梳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发展 增长动力 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