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0)
2023(7552)
2022(6426)
2021(5624)
2020(4567)
2019(9837)
2018(9700)
2017(18601)
2016(9441)
2015(10197)
2014(9790)
2013(9449)
2012(8586)
2011(7871)
2010(8206)
2009(8047)
2008(7199)
2007(6389)
2006(6021)
2005(5552)
作者
(26247)
(22296)
(21958)
(20937)
(13997)
(10447)
(9839)
(8387)
(8262)
(7724)
(7649)
(7135)
(6986)
(6930)
(6781)
(6723)
(6561)
(6375)
(6150)
(6085)
(5495)
(5302)
(5206)
(5141)
(5065)
(4931)
(4626)
(4593)
(4368)
(4297)
学科
(62478)
经济(62449)
管理(28146)
(21605)
方法(18337)
地方(16899)
(16783)
企业(16783)
数学(16296)
数学方法(16145)
环境(12897)
地方经济(12470)
中国(12192)
(11512)
(10833)
业经(10606)
(9520)
农业(8104)
(7932)
经济学(7587)
(7497)
贸易(7492)
(7184)
(7172)
(7065)
(6903)
(6661)
金融(6660)
资源(6625)
(6342)
机构
学院(138088)
大学(134123)
(68874)
经济(67712)
管理(49546)
研究(49230)
理学(42417)
理学院(41966)
管理学(41215)
管理学院(40966)
中国(36864)
(29153)
科学(27650)
(26809)
(24295)
财经(23150)
经济学(22792)
研究所(21796)
中心(21719)
(20853)
(20401)
经济学院(20183)
(18085)
(17719)
(17198)
师范(17059)
财经大学(16799)
北京(16722)
业大(16511)
(16229)
基金
项目(88004)
科学(69806)
研究(65712)
基金(64176)
(55070)
国家(54664)
科学基金(47380)
社会(45006)
社会科(42760)
社会科学(42752)
(34879)
基金项目(32975)
教育(28980)
自然(28159)
(27925)
自然科(27454)
自然科学(27449)
自然科学基金(26916)
资助(26260)
编号(25899)
(21159)
成果(20197)
重点(20130)
国家社会(19374)
(18795)
课题(18116)
(18002)
发展(17689)
(17431)
创新(16940)
期刊
(84851)
经济(84851)
研究(44424)
中国(24747)
(22576)
管理(19673)
学报(17214)
(17160)
科学(17154)
经济研究(15686)
大学(13400)
学学(13030)
业经(12486)
技术(12359)
财经(12133)
(11737)
金融(11737)
农业(11734)
(10659)
教育(10295)
问题(10212)
统计(8781)
技术经济(8470)
(8157)
(7826)
世界(7313)
商业(7142)
决策(7086)
国际(7053)
经济问题(6472)
共检索到213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璐璐  刘容子  鲍献文  李真  
据1999,2002-2005年渤海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无机氮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箱式模型,估算渤海及各分区现状下及不同经济增长率下的环境容量预测值。估算结果显示,分污染物来看,各年份均是无机氮较大,石油类次之,活性磷酸盐较小;分区域来看,各年份各污染物均是渤海中部较大,辽东湾、渤海湾次之,莱州湾最小;从时间变化来看,除活性磷酸盐外,石油类和无机氮自2002年到2004年逐年减小。假设渤海污染物排入量随着经济增长每年增加5%,以达到环境容量极限值需要的年数来看,自2005年,分别在7年、4年、17年后渤海的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将达不到一类水质标准,50年、19年、37年后超过四类水质下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铁鹰  李京梅  
扩展性地分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将环境容量统一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中,在理论上放宽了基本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199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除环渤海地区外,其他沿海省份的实际入海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均小于其环境容量,除辽宁、河北等省份污染物排放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外,其他省份没有超过环境阈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蔚  王锐兰  李丽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GDP持续快速的增长,环境却变得越来越糟,似乎已成为GDP增长的必然代价之一。鉴于此,对中国GDP可持续增长的环境容量支撑问题进行探讨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从客观事实出发,正面提出问题;然后深入分析GDP可持续增长与环境容量发生冲突的现实可能性以及GDP增长突破环境容量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GDP可持续增长与环境容量的平衡问题提出几点建议,试图给人们一些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  张艳  
经济发展规模受环境资源的限制,合理的经济规模是解决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文章在测算出的山东水环境容量资源前提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测算出山东省的最优经济规模。测算结果表明,就水环境中COD排放而言,1996~2005年山东经济规模理论值略小于实际值,这说明山东目前水环境容量已存在过度利用的现象。在目前全省环境物品消费偏好指数不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全省水环境恶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  王绪龙  
目前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文章在测算出的大气环境容量的前提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测算出山东省的最优经济规模。测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山东经济规模已趋近合理,理论值与实际值之比趋近于1,这说明山东目前经济发展规模已接近环境容量条件下的最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斌  符毅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GDP、能源消费量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GDP和能源消费量增长是环境恶化的成因,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之间长短期内所存在的均衡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军  赵先贵  程冬鸽  马娟霞  吴姝冬  
文章利用环境负荷控制方程,以GDP和能源消耗量为参数,对陕西省2000~2007年的环境负荷计算分析,并对2010、2015、2020年环境负数进行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黄超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秀英  李果  贾沁媛  
区域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向来密不可分。随着环渤海经济区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该地区内高职教育大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高职教育发展也能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提供新的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骥  唐任伍  
环渤海地区能源呈现消费增长快、自供给率低和单位GDP能耗高等特点,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影响加大。本文根据能源约束条件预测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将呈现低速增长趋势。缓解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采取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循环经济和改革能源价格等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文  罗润东  房光婷  
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利用有效劳动和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模型对环渤海五省市1978-2006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等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五省市人力资本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开始由"物质资本投资推动"向"人力资本推动"转变,但五省市均呈现出非均衡的经济增长态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悦  
根据辽宁省环渤海地区1999年-2010年经济和环境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原理和模型,建立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对辽宁省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环渤海地区水环境污染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其EKC曲线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主要呈显著的三次曲线特点,即工业COD曲线为"倒N"型、工业氨氮曲线为"U"型、生活COD曲线为"U"型、生活氨氮曲线为"N型";此外,生活污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呈线性关系。由此可见,环境质量的改善并非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自动发生。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目前人口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更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故出现了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派和以美国西蒙为代表的盲目乐观派。但是,无论是悲观派还是盲目乐观派,都没有从理论上正确阐述人口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因此,本文试图就人口和生态问题作些探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毅  卢庆沙  赵强  麻战洪  周盼  
区域环境容量评价与分析是区域合理开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在ARC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容量分别进行评价与分析,形成等级图,然后,进行各因素空间叠加,经综合分析与评价,将核心区划分为5个区域:优良区、合理区、饱和区、超饱和区、过度饱和区,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其主旨是为促进该区域空间科学开发与布局、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对规范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理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冯利华  
经济增长预测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至今尚未取得满意成果的难题。由于传统的方法往往是用单一的模型(如灰色系统模型、自回归模型和指数模型等)进行计算,因而所考虑的影响因子不够全面。事实上,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是多方面的,如资源丰度、社会经济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