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47)
2023(21748)
2022(17955)
2021(16402)
2020(13912)
2019(31415)
2018(30927)
2017(59223)
2016(32619)
2015(36534)
2014(36401)
2013(36024)
2012(33312)
2011(30249)
2010(30568)
2009(28493)
2008(28115)
2007(25233)
2006(22643)
2005(20043)
作者
(98158)
(82674)
(82207)
(78001)
(52219)
(39567)
(37289)
(32216)
(31269)
(29260)
(28241)
(27645)
(26340)
(26012)
(25719)
(25432)
(24634)
(24185)
(23772)
(23675)
(20585)
(20461)
(20228)
(18933)
(18716)
(18582)
(18288)
(18032)
(16910)
(16365)
学科
(152602)
经济(152447)
管理(90957)
(90560)
(68263)
企业(68263)
方法(62308)
数学(54970)
数学方法(54241)
(51027)
中国(38028)
业经(33785)
农业(33708)
(33581)
地方(33144)
(31383)
(25456)
(24182)
贸易(24170)
(23398)
环境(21333)
(20632)
理论(20626)
(20400)
技术(20331)
银行(20328)
(20284)
财务(20219)
财务管理(20169)
(20115)
机构
学院(475961)
大学(474093)
(199136)
经济(195078)
管理(179347)
研究(165918)
理学(155282)
理学院(153443)
管理学(150366)
管理学院(149479)
中国(124395)
科学(105354)
(100376)
(97160)
(87386)
(86042)
研究所(78433)
业大(77436)
中心(76598)
农业(75827)
(72713)
财经(70062)
(63725)
北京(62384)
(61476)
经济学(61377)
师范(60732)
(58839)
(57373)
经济学院(55157)
基金
项目(322284)
科学(252979)
基金(234670)
研究(226888)
(207765)
国家(206066)
科学基金(175448)
社会(145583)
社会科(137878)
社会科学(137838)
(126879)
基金项目(123586)
自然(115563)
自然科(112868)
自然科学(112827)
自然科学基金(110788)
(106938)
教育(103155)
资助(96447)
编号(90295)
重点(73331)
成果(72711)
(71008)
(70151)
(66322)
课题(62604)
科研(62193)
创新(62145)
国家社会(60963)
计划(60454)
期刊
(223812)
经济(223812)
研究(134099)
(92680)
中国(91203)
学报(82947)
科学(74016)
(67114)
管理(64209)
农业(62346)
大学(61649)
学学(58632)
(43479)
金融(43479)
教育(41642)
技术(40587)
业经(38623)
经济研究(35543)
财经(34810)
(32075)
问题(31016)
(30025)
统计(25540)
(24942)
技术经济(24442)
(23181)
资源(22651)
世界(22537)
科技(21940)
图书(21692)
共检索到70598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浩  王晓玲  
用1998-2013年资源枯竭型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非农产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非农产业均促进了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控制变量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也有利于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劳动投入虽对人口城镇化有正影响,但与空间城镇化呈负相关;经济制度对人口城镇化的负影响不显著,但阻碍了空间城镇化的发展。从空间差异来看,除东北地区影响不显著外,经济增长对其它区域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除西部地区外,非农产业也极大地促进了其它区域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同时物质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杏村  陈浩  
用2003~2011年资源枯竭型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模型,通过熵值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及区域差异,并探讨了城镇化、工业化、固定资产投资、技术进步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而揭示了区域差异的部分原因。发现:总体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正"N"型,东北部地区呈倒"U"型曲线,中部地区呈正"N"型曲线特征,西部地区呈正"U"型曲线特征。同时,不同的控制变量对不同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浩昌  
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在限定投资、消费、出口和人力资本的条件下,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土地城镇化;无论是人口城镇化,还是土地城镇化,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我国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符合"S"型曲线。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基凯  吴群  黄秀欣  
耕地非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耕地非农化的关系是直接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山东省17个地级市1995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山东省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并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提出了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的最优配置数量。研究结果表明:①17个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在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3%,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无法低估的;②耕地非农化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从总体分布趋势上看,贡献率由鲁东地区向鲁西逐渐递减;③各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不仅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城市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文章以2009-2013年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采用软件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实证分析了城市区域内部及城市之间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空间计量Morans’I指数检验,结果显示文章所选取80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对模型进行普通回归以及空间回归结果均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对空间效应的直接溢出和间接溢出进行分解,发现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能够显著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1.0912%,而消费、政府支出的空间溢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霆  申玉铭  
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是当前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服务业为驱动的发展模式对于提高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8年中国23座资源枯竭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等探究服务业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1)服务业在不同时期对城市转型的经济效应存在差异,随发展水平提升呈现“促进—抑制—促进”变化趋势;(2)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时期对城市转型的经济效应存在“负向—正向—负向”演变趋势,生活性服务业随发展水平提升呈现“抑制—促进—抑制”的效应变动;(3)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部门对城市转型的经济效应为负向,信息传输等高端服务业部门的效应为正向;(4)服务业对煤炭型和森工型城市转型的经济效应显著为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78—2011年中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江西、河南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对山西、湖南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丽萍  王旭霞  杨筠  
本文探讨西部12省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时空分布情况,并揭示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从空间分布看,城市化水平自西北至西南依次形成高、中、低三个不同梯度;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具有对应性;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人均GDP每增长1%,拉动城镇化率上升0.0384%,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对城镇化率的正向推动作用不一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强  
基于1996-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旅游业统计数据以及各省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用定量方法测度经济增长、城镇化及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异在过去二十年内呈现较为明显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城乡收人差异与经济增长、城镇化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稳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相比传统的非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本研究的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更为显著。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异同时具有正向与反向作用,主要取决于地区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产业区位熵的相对强弱。研究结果还表明,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对旅游产业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方面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磊  龚新蜀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西北五省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城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城镇化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1.2882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是西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提高0.701个百分点。推进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是西北地区破解生态瓶颈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琴  辛尧  
本文以河北省1990-2012年数据为样本空间,依次经过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非农产业结构存在长期同向协整而短期反向抑制的不同关系,并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探讨,提出完善制度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增加科技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立新  
本文利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所有区域的城镇化均有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影响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如果能协调发展,则会加快城镇化;反之,则会迟滞城镇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维今  李凯  
集聚经济产生的外部性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主要是MAR外部性还是Jacobs外部性起主导作用,学术界存在争议。利用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城市规模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外部性与城市产业发展中专业化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均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样化和专业化不是完全对立的;对不同规模的城市来说,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小型城市中,劳动力的影响更显著,而城市规模越大,资本作用表现越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斯丽娟  张利敏  
基于2006—2015年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研究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单位面积金融产出的扩大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增加值占比对经济发展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前一期技术水平对经济发展有较弱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外部性随着距离的变化呈"倒U形",技术外部性随着距离的变化呈"U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芸  彭千芮  
利用2010—2019年中国25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推进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供给对于城镇化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对于推进城镇化率的影响效应大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狭义的保障性住房的影响效应大于低价商品房以及其他更广义的保障性住房。机制分析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主要通过预期效应对城镇化率产生影响,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保障性住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效果。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供给以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应当有针对性地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并从扩大供给、全国统筹、协同推进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