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2)
2023(9973)
2022(8282)
2021(7684)
2020(6369)
2019(14547)
2018(14020)
2017(28533)
2016(15010)
2015(16863)
2014(17155)
2013(17246)
2012(16195)
2011(14631)
2010(15117)
2009(14287)
2008(14542)
2007(13126)
2006(12008)
2005(11273)
作者
(41235)
(34457)
(34222)
(33056)
(22175)
(16181)
(15834)
(13258)
(13077)
(12572)
(11990)
(11287)
(11200)
(11162)
(10973)
(10738)
(10303)
(10021)
(9879)
(9432)
(8758)
(8392)
(8113)
(8073)
(8041)
(8007)
(7514)
(7353)
(6924)
(6662)
学科
(82896)
经济(82839)
管理(47181)
(44393)
(33388)
企业(33388)
方法(30085)
(29095)
数学(27552)
数学方法(27358)
(22563)
银行(22418)
(22136)
中国(21338)
(20989)
(20463)
地方(20258)
(16525)
金融(16525)
(15588)
贸易(15575)
(15186)
(14166)
制度(14164)
业经(14091)
(14073)
财务(14060)
财务管理(14011)
财政(13561)
企业财务(13324)
机构
学院(215561)
大学(213047)
(110272)
经济(108245)
管理(82713)
研究(73859)
中国(69941)
理学(68544)
理学院(67944)
管理学(67175)
管理学院(66765)
(61250)
财经(44111)
(42861)
(39880)
科学(36943)
经济学(36601)
(36566)
中心(35317)
(34444)
经济学院(32784)
财经大学(32406)
研究所(31779)
(30738)
银行(29528)
(29345)
北京(27814)
(27528)
(27179)
(27155)
基金
项目(124403)
科学(98707)
研究(94724)
基金(92623)
(77176)
国家(76552)
科学基金(66853)
社会(63971)
社会科(60905)
社会科学(60889)
基金项目(46691)
(46299)
教育(42039)
资助(40878)
自然(39847)
自然科(38928)
自然科学(38921)
自然科学基金(38278)
(37873)
编号(37416)
成果(31384)
(29025)
重点(27177)
(27147)
国家社会(26875)
(26062)
教育部(25951)
课题(25834)
人文(25592)
(24900)
期刊
(129880)
经济(129880)
研究(82566)
(51139)
(46619)
金融(46619)
中国(43205)
管理(31756)
(26751)
财经(23849)
经济研究(23169)
科学(22823)
学报(22597)
(20371)
大学(18825)
学学(18232)
技术(17847)
业经(17639)
问题(16343)
农业(16209)
(15190)
国际(14140)
教育(12852)
技术经济(12779)
理论(12402)
世界(12290)
统计(12148)
实践(10787)
(10787)
(10571)
共检索到365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德勇  杜亚斌  李鹏  
以2013—2019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为样本,研究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向好时,理财投资者降低风险补偿收益要求,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下降;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增加,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上升;严格的监管政策会促使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承担意愿,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下降;商业银行"刚性兑付"使得融资人违约风险对银行理财产品溢价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银行理财产品管理机构需加强风险定价管理,建立逆周期风控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明东  宗怿斌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日趋显现。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其发生态势、具体流程、构成情况等都值得关注和重点研究,尤其是信贷资产类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尤为显著。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致央行货币监测与货币定义的难度加大;二是加剧了市场的投机风险;三是对维护金融稳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四是信贷类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央行的信贷窗口指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卢满生  
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其表外运作模式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上升、广义M2统计失真、社会融资规模调控难度加大以及政策工具运用效果弱化等诸多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焱  
经过十余年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重要的财富管理工具,在利率管制背景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创新的关系。理财规模的不断扩张及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及中介目标的影响日益显现,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本文以理财产品业务模式和投资投向为出发点,系统论证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推动理财市场健康发展,应不断完善政策工具,规范市场秩序,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鼓励混业经营及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以简化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直观地反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对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并得出结论:不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以表外或表内核算,若理财资金投资于增量金融资产,仅改变存款结构,并不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若投资于存量金融资产,短期非均衡时会降低货币供应量,而长期均衡时会增加货币供应量。JJ(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证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货币供应量、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从长期均衡来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增加会促进货币供应量增加;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证明,从短期非均衡来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增加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翟光宇  
本文首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增长率等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理论推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进而造成存款转移和增长乏力。实证分析表明,贷款增速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关性不显著,但同业拆借利率对贷款的抑制作用明显,存款增长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负相关。实证结果证实了理论推理,在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条件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冻结资金有限,信贷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相关性减弱,货币政策效果被削弱。货币政策应尽快从依赖数量型工具转为价格型调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建坤  范俊林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变化导致存款余额的相应变动,使得针对现金和存款进行统计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受到影响,但并非是"理财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减少"或者"理财减少=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简单关系。表内理财产品对现行广义货币供应量统计并不产生影响,而表外理财产品是否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则取决于其资金运用方向,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财资金可能滞留在金融体系内部(体现为同业存款),从而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统计失真。受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现行广义货币供应量明显低估,通过资金运用方向的估算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测算出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变动趋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珊珊  邓智琦  
理财产品较为成功地规避了信贷管制,从而间接地创造了货币供给,这是当前多数文献讨论并形成的共识。本文另辟蹊径,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研究问题:通过对理财资金流动和资产负债表传导的考察,对银行理财产品自身所具有的、直接的货币创造功能进行了分析论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健全银行理财产品统计信息制度、优化完善理财业务相关会计科目设计、贴近创新实践适时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等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少广  
在股市低迷、黄金动荡、存款负利率的大背景下,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我国居民最重要的投资渠道。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已从2004年的14家银行,发展到如今的121家银行,理财产品也从几百种迅速增长为超过2万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之所以异常火爆,一是因为有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出于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但当前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突出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金储一秀  袁亚凯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金融业与世界金融关系的拉近,越来越多的新兴金融衍生品进入中国。国内的商业银行早已不满足于仅仅经营资产与负债业务获取收益,理财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目标,通过理财产品的发售,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提升收益。但是,就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来看,即使是相对比较规范的大型商业银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理财产品的不当处理既给投资者造成了损失又影响了银行的声誉,严重影响了理财产品市场在国内的发展。本文就当前理财市场现状、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作了一系列的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改进和完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国内理财市场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晓敏  
本文针对当前理财产品品种不断丰富、规模急剧上升的实际,分析理财产品存在的洗钱风险隐患及制约理财产品反洗钱水平提升的瓶颈,在工作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寻求办法,切实解决理财产品中反洗钱风险管理存在的机制不畅、被动性和难识别等问题。为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洗钱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东  
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逐年递增,利用理财产品进行质押融资在一些银行也开始广泛出现,为了降低这种新型融资方式带来的风险,文章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着手,指出通过理财产品进行质押融资的风险因素情况,最后提出了防范对策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增武  
影子银行体系的诞生模糊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窗口指导口径,比如2010年中央银行制定的信贷规模上限为7.5万亿元,但如果加上通过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的贷款投放规模,2010年的新增货币供应量将大幅提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史焕平  李泽成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影子银行增长率、M2增速及经济增长率的MS-VAR模型并选取1990~2014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区制下,区制2中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要大于区制1中的作用效果,即货币扩张时,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减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而在货币紧缩时,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加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边  刘莉亚  陈垠帆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理财业务的高速成长为商业银行累积了大量的风险,但无论是监管层、业界还是学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理财产品驱动因素以及其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上,忽略了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所引发的风险累积及其对资本市场稳定的潜在影响。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国境内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据,从股价崩盘的角度研究其对银行自身股价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会带来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越大,其股价崩盘风险越大;监管压力和理财产品刚性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建议:相关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监管考核压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做好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淡化预期收益概念,并落实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更多地发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