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4)
2023(7950)
2022(6502)
2021(5539)
2020(4583)
2019(10053)
2018(9509)
2017(19126)
2016(9845)
2015(10606)
2014(10741)
2013(10966)
2012(10543)
2011(9638)
2010(9849)
2009(9149)
2008(8667)
2007(7843)
2006(7191)
2005(6652)
作者
(29753)
(25111)
(25064)
(23902)
(15651)
(11743)
(11271)
(9700)
(9413)
(8860)
(8709)
(8202)
(8096)
(7999)
(7936)
(7877)
(7501)
(7143)
(7009)
(6725)
(6508)
(6068)
(6058)
(5732)
(5727)
(5686)
(5383)
(5056)
(5053)
(4869)
学科
(74576)
经济(74549)
管理(26840)
(24399)
地方(22080)
方法(21806)
数学(19591)
数学方法(19429)
(18112)
企业(18112)
地方经济(15712)
中国(14636)
(14127)
业经(13847)
(12557)
产业(11830)
环境(10235)
农业(10203)
(10142)
(9038)
经济学(8366)
(8214)
(8028)
(8003)
金融(8002)
结构(7756)
(7605)
(7599)
贸易(7595)
(7208)
机构
学院(154117)
大学(151647)
(81702)
经济(80444)
研究(59195)
管理(56454)
理学(48436)
理学院(47830)
管理学(47201)
管理学院(46906)
中国(43072)
科学(33688)
(32676)
(31177)
(29598)
经济学(27388)
研究所(26774)
财经(26116)
中心(25150)
经济学院(24384)
(23572)
(23205)
(21994)
(21367)
北京(19693)
业大(19499)
(19151)
财经大学(19094)
师范(18976)
科学院(18608)
基金
项目(100702)
科学(80775)
基金(74192)
研究(73390)
(64429)
国家(63993)
科学基金(55086)
社会(51051)
社会科(48807)
社会科学(48798)
(39797)
基金项目(38600)
自然(32715)
(32427)
自然科(31896)
自然科学(31892)
自然科学基金(31357)
教育(31006)
资助(30026)
编号(27213)
(25960)
重点(23397)
国家社会(22384)
(21920)
发展(21855)
(21574)
成果(21152)
(20677)
创新(19585)
课题(19461)
期刊
(98490)
经济(98490)
研究(50385)
中国(27241)
(24024)
管理(22830)
科学(20870)
学报(20639)
(20074)
经济研究(17654)
大学(16014)
学学(15675)
技术(14263)
财经(14043)
业经(13990)
农业(13689)
(13040)
金融(13040)
问题(12726)
(12527)
技术经济(10565)
统计(9413)
(8957)
(8458)
世界(8426)
经济问题(8303)
商业(8260)
教育(8081)
决策(7643)
经济管理(7626)
共检索到237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焦翠红  李秀敏  
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赢局面的有效手段。利用2007年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多目标投入产出优化模型,模拟不同经济增长率和低碳约束下各行业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潜力,估计与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相适应的最优产业结构。结果显示:各行业在不同的经济增长和低碳约束情境下调整方向保持一致,调整幅度差异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取决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贡献的目标导向,在高经济增长目标的前提下,一些碳排放系数较高的产业随着碳强度约束的加强反而呈现出更大的调整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丹  
文章构建了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规划模型,通过线性规划求解出节能减排约束下30个省市经济增长的最优解;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因素建立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计量模型,分析了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丹  
文章构建了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规划模型,通过线性规划求解出节能减排约束下30个省市经济增长的最优解;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因素建立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计量模型,分析了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公维凤  
本文建立了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和碳强度约束下各省经济增长优化模型。在考虑了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情况下,分析了五种情景中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最优分配路径的异同,指出了各种情景中能耗和排放变动较大的省区,比较了各种情景下的节能减排成本。从全局最优角度看,在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和碳强度指标约束下,贵州、宁夏和新疆等经济发展较慢,其他省区经济发展较快。加快这些省区经济发展,要以降低山西和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为代价;减慢发展过快省区的经济增长对提高发展较慢省区的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但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明显;改变全国能耗强度和碳强度降低程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较明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省  王金营  
“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3.5%和18%”,考虑“十四五”期间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约束,构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经济增长优化模型,对“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各产业能源强度、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供给数量进行预测,为经济增长优化模型参数的设置提供依据。采用遗传算法对经济增长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结果表明,中国“十四五”期间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可分别降低19%和24%,在满足节能减排约束的前提下,最优年均经济增长率为6.4%。实现这一优化结果,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至65%,增强第二产业实力,降低比重至29%,降低煤炭消费比重至50%,提高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至12%、19%。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莎莎  高明  黄清煌  
文章基于系统耦合模型测算出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系统耦合度,并利用系统矩估计法考察环境规制对系统耦合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有利于改善系统耦合度,意味着当前环境规制在履行节能减排职能的基础上,创新补偿效应也倒逼经济增长。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显著正向作用于系统耦合度,而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却明显抑制了系统耦合度。分阶段来看,伴随2006年节能减排政策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环境规制对系统耦合度实现了由负向到正向的根本性转变。此外,市场激励型规制工具和企业个体努力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经济共同发展,而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工具则扩大了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内在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九方面内在增长动力和压力。对"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研究了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针对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实践的新变化提出了四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忠奇  徐佳宾  
研究创新方向距离函数探讨中国兼顾节能减排的中期经济增长路径。首先,从研究方法层面探讨如何测算处置坏产出导致的经济增长损失。其次,通过数据模拟测算出适宜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在该路径下,既能实现中国的减排承诺,也能使减排对经济增长的损失降到最小。此外,文章也验证了波特假说,并测算了最优路径下的碳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娣  
该研究建立了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在减排目标、GDP增长率、就业率的多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中国实现国民经济最小波动的最优产业调整路径,揭示了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下应当鼓励和控制发展的重点行业:产值提升最大的应包括批发零售贸易、公共与居民服务业、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维修业、住宿餐饮业等排放系数较低且最终需求水平较高的行业,产值下降最大的则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石油加工及炼焦燃气等,这些行业无疑是实现国家在稳定增长前提下减排目标的关键。通过调整约束条件的强度,研究发现,随着碳减排约束的收紧、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所需的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会逐渐增大,并且减排力度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梁伟  朱孔来  姜巍  
文章从地方税视角,以单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社会核算矩阵,利用GAMS软件构建了一个包含24部门的CGE模型,研究了环境税不同的征税环节和税率对区域节能减排效果及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种征税方式和模拟的三档税率下,征收环境税对能源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但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单纯地征收环境税很难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2)在两种征税方式下,随着环境税税率的提高,地区产品"总调入"和"总调出"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且"总调入"的变化幅度大于"总调出",但"出口"逐步增加,而"省际调出"则趋于减少;(3)"消费性环境税"比"生产性环境税"的节能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星匀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协调以及多极化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每一个区域发展阶段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翔  邓峰  
将区域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者纳入区域经济研究框架下,把创新分为本地创新和周边地区创新,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地区创新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使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优化是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间传导环节,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贡献更大;同时区域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关系。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区域间尤其是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兵  刘光天  
探究节能减排约束下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构建两期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基于广东21个地级市2000~2013年的数据,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节能减排约束下经济主体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研究发现,2001~2013年,广东绿色生产率平均增长1.17%,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动力,效率恶化阻碍了生产率的进一步增长。从要素效应看,环境效应是绿色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其中工业废水效应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工业SO2效应和能源效应,工业CO2效应的贡献最小,它们都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绿色生产率增长;GDP的高速增长和资本的盲目扩张对绿色生产率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兵  刘光天  
基于绿色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的双重分解,本文首次采用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节能减排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分析节能减排能否实现环境和中国绿色经济的双赢。研究发现,1999—2012年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3%,其中节能减排绩效为1.20%,贡献度高达90.23%,是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减排绩效优于节能绩效,SO_2减排绩效优于COD减排绩效。节能减排主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实现环境和绿色经济的双赢,"波特假说"得到验证。三大地区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面临权衡,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通过"管理减排"和"自然减排"实现环境和绿色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献波  林雄斌  孙东琪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