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9)
- 2023(11769)
- 2022(10420)
- 2021(9603)
- 2020(8032)
- 2019(18499)
- 2018(18578)
- 2017(36483)
- 2016(19545)
- 2015(21963)
- 2014(22037)
- 2013(22018)
- 2012(20275)
- 2011(18296)
- 2010(18312)
- 2009(16943)
- 2008(16051)
- 2007(13968)
- 2006(12464)
- 2005(11007)
- 学科
- 济(98897)
- 经济(98808)
- 管理(56913)
- 业(51145)
- 企(42375)
- 企业(42375)
- 方法(39918)
- 数学(34821)
- 数学方法(34506)
- 地方(22502)
- 中国(20999)
- 农(20694)
- 学(20507)
- 业经(18927)
- 财(18905)
- 环境(14830)
- 农业(14357)
- 地方经济(14337)
- 贸(13917)
- 贸易(13909)
- 和(13858)
- 制(13490)
- 易(13354)
- 理论(13342)
- 划(11841)
- 技术(11600)
- 务(11451)
- 财务(11392)
- 财务管理(11375)
- 融(11332)
- 机构
- 大学(284921)
- 学院(282346)
- 济(121663)
- 经济(119205)
- 管理(113442)
- 理学(98716)
- 研究(97657)
- 理学院(97605)
- 管理学(95997)
- 管理学院(95509)
- 中国(70249)
- 京(60287)
- 科学(59819)
- 财(52199)
- 所(49053)
- 研究所(44801)
- 农(42609)
- 中心(42544)
- 财经(42457)
- 业大(41163)
- 江(39877)
- 经(38569)
- 北京(38151)
- 经济学(37047)
- 范(36556)
- 师范(36261)
- 院(35318)
- 农业(33142)
- 经济学院(33081)
- 州(32378)
- 基金
- 项目(193732)
- 科学(152309)
- 基金(141479)
- 研究(141189)
- 家(122766)
- 国家(121784)
- 科学基金(104769)
- 社会(89874)
- 社会科(85165)
- 社会科学(85141)
- 基金项目(75596)
- 省(74748)
- 自然(68034)
- 自然科(66407)
- 自然科学(66394)
- 自然科学基金(65203)
- 教育(63416)
- 划(62461)
- 资助(58487)
- 编号(56664)
- 成果(45489)
- 重点(42779)
- 部(42602)
- 发(41833)
- 创(39721)
- 课题(38580)
- 创新(37055)
- 科研(36864)
- 国家社会(36813)
- 教育部(36701)
- 期刊
- 济(137133)
- 经济(137133)
- 研究(86576)
- 中国(48972)
- 学报(43708)
- 管理(42427)
- 科学(41027)
- 财(38296)
- 农(38191)
- 大学(32899)
- 学学(31202)
- 教育(26748)
- 农业(26711)
- 技术(24450)
- 经济研究(22836)
- 融(21372)
- 金融(21372)
- 财经(21101)
- 业经(20166)
- 经(18045)
- 问题(17339)
- 技术经济(15665)
- 理论(14230)
- 图书(13921)
- 科技(13325)
- 现代(13028)
- 业(13022)
- 实践(12801)
- 践(12801)
- 商业(12467)
共检索到411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立祥 赵蓉
以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模型(EKC)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国大陆地区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历年各地区的大气污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经济增长、能源强度对中国污染气体排放起促增效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大气污染产生了积极的减排效应,而政府管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甚微。同时运用门限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印证了能源强度与大气污染呈"倒N型"特征。最后结合EKC曲线的特征和结论证明了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城市已率先越过拐点并保持相对稳定,且环境质量改善比较明显。部分东南部省份已经越过EKC曲线的拐点,但大气质量改善压力仍然巨大。多数中部和西部省份处于峰值阶段,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峻。因此建议根据各地区在EKC曲线的不同位置制定差异化政策,以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双重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大气污染 EKC曲线 空间计量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凯波 曹宝 张玉虎 刘晓宇 孙启宏
对中美两国的大气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构建的EKC模型与Tapio脱钩模型都能很好地表述GDP与SO_2、NO_x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EKC三次拟合结果R~2>0.85,脱钩分析表明我国SO_2和NO_x分别在2006年、2011年后呈持续强脱钩状态,美国SO_2和NO_x分别在1975年、1991年后整体呈现强脱钩状态。(2)中美两国倒"U"型曲线有所不同,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比美国向左下方移动,按照经济增长水平,我国较美国提前到达大气污染排放峰值点。(3)从SO_2、NO_x两个大气污染指标看出目前我国大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处于负相关,进一步支持了我国推动绿色发展方式与节能效果,但是相对美国来讲,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经济增长 EKC 脱钩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锋华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级单位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将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代理指标,验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就是判断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是否显著,结果表明环境效应显著且地区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造门限回归模型来分析人均GDP和对外贸易度因素对于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从全国总体来看,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目前已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部分;东部地区基本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侧,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锋华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级单位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将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代理指标,验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就是判断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是否显著,结果表明环境效应显著且地区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造门限回归模型来分析人均GDP和对外贸易度因素对于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从全国总体来看,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目前已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部分;东部地区基本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侧,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达 王春晓
本文应用1998—2004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综合简化型模型,研究了3种大气污染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在3种大气污染物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二氧化硫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N型曲线,与多数研究结果不相符;同时,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能耗和环境政策强度四个解释变量总体上对3个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并包含明确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大气污染 面板数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秀端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关系已逐步成为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之一。研究选择高强度能源开发的典型区域——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研究手段,定量刻画高强度能源开发区快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双向作用的强度。研究表明,高强度能源开发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研究区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与水资源消耗存在正向增强效应,尤其是烟尘排放,但程度在减弱;反之,三种环境污染物排放与水资源消耗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制约效应,最显著的是SO_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秀端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关系已逐步成为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之一。研究选择高强度能源开发的典型区域——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研究手段,定量刻画高强度能源开发区快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双向作用的强度。研究表明,高强度能源开发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研究区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与水资源消耗存在正向增强效应,尤其是烟尘排放,但程度在减弱;反之,三种环境污染物排放与水资源消耗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制约效应,最显著的是SO_2和烟尘。研究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应注重污染物的控制、环境制度的落实、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等,以实现未来的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昭利 周亚虹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国际社会对此多有批评,但这种批评没有考虑到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也曾有过污染严重的历史。本文在控制了更多合理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利用其他国家的历史数据和我国东部发达省市1997~2008年的数据,首次比较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二氧化硫污染。结论发现,在去掉京津沪这三个直辖市以后,其他六省份的污染低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水平,但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可能会高于其他国家。本文认为,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新一轮重工业化导致的,本文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关键词:
二氧化硫污染 国际比较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孟凡蓉 陈子韬 王焕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目前发展的两大主题,但两者关系的不协调阻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也是政府协调两者关系的关键。文章根据已有文献建立环境库茨涅兹曲线方程并对其进行扩展,以2001-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选取与雾霾现象等关系密切的烟粉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对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均烟粉尘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科技创新对烟粉尘排放具有增强和抑制两方面影响,而抑制作用相对更强;科技创新能够改变EKC形态,降低拐点所对应的经济水平要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孟凡蓉 陈子韬 王焕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目前发展的两大主题,但两者关系的不协调阻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也是政府协调两者关系的关键。文章根据已有文献建立环境库茨涅兹曲线方程并对其进行扩展,以2001-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选取与雾霾现象等关系密切的烟粉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对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均烟粉尘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科技创新对烟粉尘排放具有增强和抑制两方面影响,而抑制作用相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颖 王文华
以1997~2005年河南省经济发展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近10年来,河南省产业结构、能源消费量、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投入的年度变化特征,同时与全国平均值及相邻若干省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河南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及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较高的煤炭消费量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投入比例偏低有一定相关性。文章对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工业废气 大气污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漫 傅强 张亚军
本文根据三大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分区,分别建立高、低污染物排放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外商直接投资的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比较了3个变量的双向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碳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的3个变量的动态关系显著而高排放区却不显著,工业废水高低排放区均不显著;(2)在三大污染物的低排放区,外商直接投资均能显著地促进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3)在低碳区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意味着该地区经济增长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漫 傅强 张亚军
本文根据三大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分区,分别建立高、低污染物排放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外商直接投资的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比较了3个变量的双向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碳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的3个变量的动态关系显著而高排放区却不显著,工业废水高低排放区均不显著;(2)在三大污染物的低排放区,外商直接投资均能显著地促进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3)在低碳区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意味着该地区经济增长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同时能源消费又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钰 徐成龙 刘雷 任建兰
环境污染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污染的关系及其时空演变格局是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选取SO2、粉尘两项指标反映大气污染状况,采取LMDI分解模型、脱钩模型以及地理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大气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时空格局,得出以下结论:①SO2排放总量呈现上升—下降—回升—下降的趋势,拐点分别在1997、2002和2005年;粉尘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拐点在1997年;大气污染与工业经济基本实现了从相对脱钩向绝对脱钩的转变,总体趋势有所改善。②从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分年度数据来看,规模总量效应是造成SO2、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效应是造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结构减排效应对于污染物减排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③就空间格局来说,淄博、莱芜、枣庄等地区地均SO2排放量较高,菏泽、临沂等鲁西、鲁南地区相对较低;济南、淄博、莱芜、烟台和枣庄等鲁中、鲁东以及鲁南地区地均粉尘排放量较大。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优化工业布局、创新环境管理措施、实施大气环境信息公开等相关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世前
可持续发展系统由环境、经济与社会构成,且三者间长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与互动关系。本文基于EKC理论研究框架分析中国工业污染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关系,为了提高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的精度,借助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布谷鸟搜索算法对未来几年内中国工业污染水平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近期中国工业污染水平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污染总量和污染水平处于相对高位,这种传统的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将在未来对中国的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成果将为政府完善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