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7)
- 2023(5517)
- 2022(4601)
- 2021(3948)
- 2020(3185)
- 2019(7023)
- 2018(6951)
- 2017(13658)
- 2016(6963)
- 2015(7646)
- 2014(7591)
- 2013(7636)
- 2012(7330)
- 2011(6853)
- 2010(7211)
- 2009(6911)
- 2008(6315)
- 2007(5719)
- 2006(5536)
- 2005(5204)
- 学科
- 济(56406)
- 经济(56385)
- 管理(23403)
- 地方(16295)
- 环境(16265)
- 方法(15351)
- 业(14893)
- 数学(13606)
- 数学方法(13553)
- 地方经济(12343)
- 学(11134)
- 企(10999)
- 企业(10999)
- 中国(9670)
- 农(9222)
- 业经(8916)
- 划(8559)
- 生态(8035)
- 资源(7954)
- 经济学(7589)
- 发(6892)
- 财(6873)
- 和(6863)
- 农业(6743)
- 规划(6332)
- 环境规划(6190)
- 产业(5587)
- 融(5478)
- 金融(5478)
- 制(5239)
- 机构
- 学院(110661)
- 大学(109031)
- 济(60653)
- 经济(59739)
- 研究(43672)
- 管理(39744)
- 理学(33748)
- 理学院(33363)
- 管理学(32951)
- 管理学院(32760)
- 中国(32374)
- 科学(24825)
- 财(24187)
- 京(22550)
- 所(22033)
- 经济学(20423)
- 研究所(19925)
- 财经(19251)
- 中心(18543)
- 经济学院(18073)
- 经(17337)
- 江(16679)
- 院(15670)
- 农(15120)
- 北京(14545)
- 科学院(14115)
- 财经大学(13948)
- 业大(13704)
- 范(13585)
- 师范(13499)
- 基金
- 项目(70390)
- 科学(55948)
- 基金(52317)
- 研究(51262)
- 家(45473)
- 国家(45179)
- 科学基金(38653)
- 社会(36486)
- 社会科(34736)
- 社会科学(34726)
- 基金项目(27467)
- 省(27029)
- 自然(22800)
- 自然科(22071)
- 自然科学(22066)
- 划(21876)
- 自然科学基金(21626)
- 资助(21028)
- 教育(20881)
- 编号(18358)
- 发(17734)
- 国家社会(16295)
- 重点(16279)
- 部(15313)
- 济(15008)
- 发展(14910)
- 经济(14870)
- 展(14694)
- 成果(14074)
- 创(13871)
共检索到175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关伟 金一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为厘清能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复杂影响,文章构建了能源利用、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三者的时序演进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能源利用、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程度,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2001—2016年,能源利用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整体水平较弱。经济增长水平发展趋势良好,但仍然存在地区差距。生态环境各地区差异明显。②空间格局上,能源利用呈现出以点带面的特征,经济增长整体呈现东部大于中西部的特征,生态环境前期南方落后于北方,后期各省市得到平稳发展。③东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呈现出经济增长大于能源发展,且首期至中期最为显著。中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而言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大致持平,在首期和中期时冲击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上呈现出能源发展大于经济增长,至中期时最为明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峻 邓仕杰 张晟
如何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文章把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构建一个考虑环境税的内生增长模型,运用最优控制方法求解模型的最优均衡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生态环境与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环境税对最优增长路径的影响。发现环境税的开征降低了最优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却提高了人们的最优消费水平。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可以帮助减小因环境税给经济增长率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环境税 可持续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洪登永 沈建华
经济增长中资源运用与生态环境的道德意义洪登永沈建华一、资源运用与生态环境没有资源,任何经济活动都不可能发生。资源是形成一切活动的基础,每一种资源的用途所产生的影响,远比它的直接存在更为深远。当世界经济发展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人们已发现在资源运用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显武 艾远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郗希 李超 王克西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宏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研究已经不能回避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但如何将生态环境压力量化,并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中,尚无定论。文章将总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比值作为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描述生态环境的承压情况。然后,将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看作全社会生产函数的新投入要素,以拓展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测算出中国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贡献"为18.51%。进而所定义的绿色GDP就是总GDP减去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加大对社会产出的"总贡献"部分。这样,绿色GDP的核算公式说明生态保护非但未减少生产总值,还无形中增加了绿色GDP,...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中胜
以苏州市为例,文章考察了经济发展质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作为基础,以人均工业废气、人均工业废水、人均二氧化硫人均固定废弃物的排放量等四个方面作为环境质量的替代指标,我们考察了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广泛存在,体现在苏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曲线,但是除了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达到拐点以外,其余污染物排放量的拐点还未到来,环境污染压力仍然很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第二产业的比重、城市化的进程、对外贸易以及外商直接投资都对苏州市的环境质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雷 汪天凯 俞岳
基于2000年~2015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腐败、金融生态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腐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腐败的发生则降低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加强反腐败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策略之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尚兴娥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对立与统一,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出路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寻找发展循环经济的正确途径,达到解决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矛盾的目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生态环境 矛盾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雷 汪天凯 俞岳
基于2000年2015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腐败、金融生态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腐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腐败的发生则降低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加强反腐败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策略之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瑞萍
在梳理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已有的两者协调发展关系的理由原因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分类与总结,国内外学者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理论的演进过程来看,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研究重点不同,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并对国内外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现状进行对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李蕾
文章通过选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17省市2008—2016年数据,在对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水平集中在[0.4,0.8]之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物流业生产总值对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企业R&D经费投入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经济增长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经济增长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圈内表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指标的时序数据进行协整、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都市圈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动态性。研究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方差分解表明区域经济增长在生态环境方差解释方面起关键作用,由工业污染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龚飞鸿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整治了由于长期战争和封建统治带来的创伤,1953年在农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45.42%的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92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的第2年结束,工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67.15%。国内生产总值(GD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