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8)
2023(6818)
2022(5643)
2021(4960)
2020(4135)
2019(9314)
2018(9001)
2017(18229)
2016(9373)
2015(9989)
2014(10147)
2013(10263)
2012(9832)
2011(8872)
2010(9182)
2009(8755)
2008(8476)
2007(7685)
2006(7015)
2005(6638)
作者
(28121)
(23897)
(23624)
(22846)
(15381)
(11432)
(10748)
(9021)
(8851)
(8536)
(8472)
(7906)
(7697)
(7687)
(7629)
(7338)
(6887)
(6879)
(6645)
(6468)
(5973)
(5796)
(5766)
(5506)
(5474)
(5351)
(5259)
(4890)
(4849)
(4626)
学科
(67561)
经济(67518)
管理(26893)
(25722)
方法(22599)
数学(20599)
数学方法(20487)
(19994)
企业(19994)
地方(16194)
(13015)
中国(12509)
地方经济(12304)
(11497)
(10288)
业经(10193)
(8653)
金融(8653)
(8384)
财务(8378)
财务管理(8367)
(8323)
企业财务(8127)
农业(7798)
(7284)
银行(7273)
环境(7210)
经济学(7152)
(6979)
(6928)
机构
大学(145968)
学院(144765)
(76884)
经济(75665)
研究(54981)
管理(52275)
理学(44843)
理学院(44318)
管理学(43678)
管理学院(43389)
中国(40659)
(34359)
科学(30086)
(29212)
(28082)
财经(27500)
经济学(26251)
研究所(25254)
(25014)
经济学院(23391)
中心(23286)
(21521)
(20999)
财经大学(20500)
(19328)
北京(18494)
业大(18287)
农业(16633)
(16615)
科学院(16603)
基金
项目(91438)
科学(73065)
基金(69808)
研究(64353)
(61153)
国家(60701)
科学基金(52029)
社会(45297)
社会科(43236)
社会科学(43222)
基金项目(36066)
(33502)
自然(32445)
自然科(31756)
自然科学(31747)
自然科学基金(31223)
资助(29373)
教育(28364)
(28166)
编号(22601)
(21144)
重点(20743)
(20444)
国家社会(20240)
成果(18574)
教育部(18561)
(18480)
(18362)
人文(18011)
(17412)
期刊
(89427)
经济(89427)
研究(49272)
(27447)
中国(24843)
学报(21992)
管理(21272)
科学(20265)
(19107)
大学(16893)
经济研究(16642)
学学(16533)
(15818)
金融(15818)
财经(15469)
(13486)
农业(12576)
问题(11596)
技术(11591)
业经(10402)
(9847)
技术经济(9530)
国际(9307)
统计(8775)
世界(8566)
(7621)
教育(7162)
经济问题(7041)
经济管理(6957)
决策(6899)
共检索到225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国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经济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经济增长过热、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过热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对经济增长、流动性过剩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过热与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所以,实施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及继续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德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外部经济失衡加剧;同时,国内经济方面出现了由流动性过剩引起内部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导致了我国经济出现了内外"双失衡"。该文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流动性过剩和国内房地产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顺差与流动性过剩是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并依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文彬  
本文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的考察,探索了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产业结构根源。文章首先回顾了关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内在关系的若干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其次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基于统计数据的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现有产业结构下流动性过剩的生成机理,进而论证了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这一基本观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朝华  唐海风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分配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增长带来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难以有效放大,储蓄和净出口的高增长成为必然。储蓄的高增长导致银行的存贷差上升,其分流导致股市和房市的流动性过剩;净出口的持续高增长和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导致国际收支持续的高顺差。由于汇率缺乏弹性,基础货币的被动增加和货币乘数的预期外上升一并导致货币供给过剩。强化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发行约束;调整外贸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消费需求;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利用流动性过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三十年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化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创造了一种不稳定的双赢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在全球产业转移中获得了要素生产力递增的收益。要素生产率递增可能使采取固定汇率的货币经历从高估到低估的转变,全球产业转移支持了发展中国家广泛而持续地保持这一优势,并以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间跨国补偿机制实现了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平衡,也创造了全球流动性过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春红  彭光裕  
采用2000—2009年的GDP、股票市场流通市值以及交易值的季度数据,从实证角度对此时段的投资者情绪、股票市场流动性和资本化率进行计量分析,通过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投资者情绪、股票市场流动性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了投资者情绪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市场流动性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相兵  秦昌才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流动性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文章基于我国1979年至2008年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找到了说明流动性问题的两个因子—资本项目关联因子和经常项目关联因子,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华福  王海港  
本文区别于经济增长趋同理论,从水平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增长问题,主要基于收入分布视角从流动性方法上分析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在不同年份的变动情况,并探寻影响流动性因素。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2012年和2015年两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分析城市人均GDP的位置流动、水平流动性及分解,建立多项式Logit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处于较低的流动性,固化严重,但流动性质量较好;其次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市流动性更多的是来于净增长,东北绝大部分城市经济出现位置互换,实际净增长很小;最后市场化指数和实际使用外资都增加城市经济增长位置变动的活跃程度,高校数量的作用则相反;中部和东北部比东部更能使城市经济增长向下流动,使城市人均GDP增加值变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建国  
由著名经济学家李京文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最近得出重要结论:经济高速增长不等于过热。如果采取适当的产业发展政策,增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1988年的经济过热有可能避免,整个80年代经济仍可以更快发展而不会导致过高通货膨胀。这是该课题组运用最新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1979-1988年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政策模拟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涛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全球经济失衡是造成世界范围流动性过剩的催化剂。其中,发达国家是流动性输出的重要来源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是流动性输入的主要目的地。后者又通过私人或官方对外资本输出的方式,将部分过剩的流动性回流到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造成了投资过快增长、通胀压力上升、资产泡沫积聚、资本流动冲击等风险。因此,必须重视经济对外失衡问题,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锐  
中国经济在扩张性运行中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和独特的金融环境,传统的调控手段已经力不从心。防止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需要在经济发展战略、外汇管理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方面深耕细作。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信  张海冰  
近期,全球流动性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但对其确切含义却众说纷纭。文章深入分析了流动性概念、形成原因及其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这有助于认清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国际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面临的挑战,并采取适当的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健  
地方债务究竟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中国的政府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离不开庞大的流动性支持,构建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也必须把流动性作为关键因素加以考虑。本文认为,举借(清偿)地方债务,能够增加(减少)经济中的流动性,并通过地方政府事权、基础设施投资、官员政绩竞赛等三条渠道提高(降低)投资规模和投资机会,进而推动(拉下)地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年新增债务占GDP的比重小于6%时,地方债务能够成为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为地方经济增长服务;而依靠大规模的举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在长期内只会取得完全相反的结果。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量的流动性被用于清偿巨额的到期债务,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贺晟  孙烽  
市场导向的融资体系与银行导向的融资体系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在一个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银行中介与股票市场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的差异,深入论证了两种融资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结论是,市场体系与银行体系在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居民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