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6)
- 2023(12510)
- 2022(9957)
- 2021(8645)
- 2020(7077)
- 2019(15574)
- 2018(15050)
- 2017(29999)
- 2016(16006)
- 2015(17618)
- 2014(17932)
- 2013(17810)
- 2012(16603)
- 2011(15054)
- 2010(15269)
- 2009(14157)
- 2008(13792)
- 2007(12553)
- 2006(11383)
- 2005(10657)
- 学科
- 济(97190)
- 经济(97128)
- 管理(43055)
- 业(42211)
- 方法(32631)
- 企(32368)
- 企业(32368)
- 数学(28832)
- 数学方法(28662)
- 地方(25053)
- 中国(23153)
- 农(20788)
- 业经(19631)
- 学(18263)
- 财(16754)
- 地方经济(16309)
- 产业(14556)
- 农业(14461)
- 制(14304)
- 融(13518)
- 金融(13517)
- 贸(12230)
- 贸易(12221)
- 银(12146)
- 银行(12125)
- 环境(12004)
- 易(11721)
- 行(11692)
- 发(11676)
- 体(11445)
- 机构
- 学院(243054)
- 大学(242142)
- 济(117540)
- 经济(115528)
- 研究(91399)
- 管理(88749)
- 理学(76132)
- 理学院(75189)
- 管理学(74019)
- 管理学院(73542)
- 中国(68702)
- 科学(53291)
- 财(50867)
- 京(50725)
- 所(46703)
- 研究所(42220)
- 财经(40833)
- 中心(39882)
- 农(39655)
- 经济学(39047)
- 经(37076)
- 江(37027)
- 经济学院(34900)
- 业大(33194)
- 院(32708)
- 北京(31882)
- 农业(30839)
- 范(30680)
- 财经大学(30346)
- 师范(30341)
- 基金
- 项目(159358)
- 科学(127398)
- 基金(118476)
- 研究(114393)
- 家(104087)
- 国家(103335)
- 科学基金(88472)
- 社会(77635)
- 社会科(73967)
- 社会科学(73951)
- 基金项目(61883)
- 省(61433)
- 自然(55175)
- 自然科(53926)
- 自然科学(53913)
- 自然科学基金(53015)
- 划(51254)
- 教育(50234)
- 资助(48029)
- 编号(42890)
- 发(37593)
- 重点(36768)
- 部(35427)
- 成果(34231)
- 国家社会(33832)
- 创(32703)
- 发展(30879)
- 创新(30873)
- 课题(30572)
- 展(30467)
- 期刊
- 济(136925)
- 经济(136925)
- 研究(77716)
- 中国(46187)
- 财(38604)
- 学报(37625)
- 农(36451)
- 科学(36138)
- 管理(35355)
- 大学(28538)
- 学学(27497)
- 融(26035)
- 金融(26035)
- 农业(24472)
- 经济研究(24052)
- 财经(22166)
- 业经(20109)
- 技术(20046)
- 经(19489)
- 问题(18103)
- 教育(17607)
- 技术经济(14162)
- 贸(13703)
- 业(12885)
- 统计(12749)
- 世界(12423)
- 商业(12289)
- 国际(12078)
- 策(11582)
- 经济问题(11311)
共检索到372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超
文章基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性差异,计算了各地区2006-2012年产业结构高度值,发现经济增长速度对总体的产业结构高度产生负的影响,而市场化程度对总体的产业结构高度产生正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在前期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后,已达到工业化水平或接近于完成工业化阶段,其产业结构高度相对较高,然而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范围却处于低位水平。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经济自由度和开放度较高,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资源配置较合理,因此这些地区能够按照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较快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戴腾辉 董永亮
区域性差异是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文章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发展数据从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产业结构转型速度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内生力三个角度对其进行量化,三个维度的量化结果均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依据量化结果就当前经济下行环境下如何有效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烈亚 翟印礼 梁霁
该文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中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与林业统计年鉴相关历史数据,计算得出了1997~2006年间全国26个省、市、区历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值(R)。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R值的省际差异与各年的离散程度,计算了10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率的平均贡献率(M),同样对M值也进行了相应的空间差异分析。论文的最后部分得出了3个重要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林业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空间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来会 王振 何春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却起着不同的作用。文章使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自然资源整体上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自然资源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且存在拐点,对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实证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得出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影响 区域差异 影响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世伟 司颖华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份的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数据,基于面板数据的长期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变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整体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显著负相关。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的变动显著负相关。对不同区域从长期来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关系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显著负相关。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的变动关系不显著,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的变动显著负相关。因此,考察我国奥肯定律的存在性,不能只针对国家层面的数据,而应该利用各地区面板数据从不同区域来考察,这样才能使奥肯定律在我国政府准确把握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来会 王振 何春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却起着不同的作用。文章使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自然资源整体上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自然资源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且存在拐点,对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实证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得出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影响 区域差异 影响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朝华 邓亚波 刘玲杉 裴文婷
选取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Panel-IV),从规模和结构维度分析我国银行信贷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信贷规模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中部地区信贷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信贷的期限结构、主体结构、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银行业,以银行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未来的几年实施差异化和结构化的信贷政策,可以改善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果。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骏 徐瑞扬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MLI指数并使用异质性面板格兰杰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实证分析1995至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分别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表现出中国的生产要素正在向生产率和能源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转移。然而,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依旧明显,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协调各省域经济增长速度及能源利用效率,以免扩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MLI指数 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丽英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推动改革深入的重要力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各区域,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资本的投入;对劳动力数量的简单依赖,东西部正在下降,中部在上升。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总的说来有正的贡献,但却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东部在增加,西部在降低,而中部的市场化程度对经济的贡献为负。因此通过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使中西部市场主体处于与东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市场化程度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旺舟 武友德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模型,以2000-2005年为考察期,对湖北省17个市(州)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竞争能力及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目的是识别和认识各市(州)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与劣势,为相关部门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异和改善全省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天星 潘明道 徐凡 王昭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了1996—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其所属八地市的三次产业对沈阳经济区GDP的贡献。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沈阳和鞍山的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最后,针对弱化全区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全区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执中
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区域性一体化趋势有了惊人的发展。这个问题引起世界舆论界的热切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它对大多数国家都有着切身的利益。它将引起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本文拟就区域性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做些探讨。一、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经济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焦翠红 李秀敏
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赢局面的有效手段。利用2007年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多目标投入产出优化模型,模拟不同经济增长率和低碳约束下各行业的经济增长潜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潜力,估计与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相适应的最优产业结构。结果显示:各行业在不同的经济增长和低碳约束情境下调整方向保持一致,调整幅度差异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取决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贡献的目标导向,在高经济增长目标的前提下,一些碳排放系数较高的产业随着碳强度约束的加强反而呈现出更大的调整潜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献波 林雄斌 孙东琪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法珂
随着能源危机的多次爆发,世界各国对国内能源非常重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和能源消耗来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能源过度消耗给我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环境恶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等。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我国的环境变化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我们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及时进行生产设备的更新。我们需要使用低碳能源来替代高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以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改变产业结构的方法,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本文对我国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