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9)
2023(9098)
2022(7085)
2021(6166)
2020(4927)
2019(11169)
2018(11348)
2017(22295)
2016(11850)
2015(13167)
2014(13517)
2013(13153)
2012(12034)
2011(10954)
2010(11435)
2009(11000)
2008(10706)
2007(9548)
2006(9181)
2005(8875)
作者
(33763)
(28619)
(28530)
(27580)
(18361)
(13420)
(12893)
(11026)
(10790)
(10176)
(10076)
(9598)
(9444)
(9414)
(9159)
(8862)
(8340)
(8249)
(8187)
(7592)
(7428)
(6955)
(6873)
(6741)
(6560)
(6559)
(6273)
(5987)
(5860)
(5415)
学科
(78119)
经济(78063)
管理(30566)
(26495)
方法(21674)
(20097)
企业(20097)
数学(19411)
数学方法(19278)
地方(19213)
中国(18819)
(16231)
业经(15124)
(13906)
(13746)
地方经济(12791)
(12453)
(11376)
(11045)
金融(11045)
农业(10715)
(10246)
经济学(10161)
(9861)
银行(9849)
(9548)
土地(8765)
体制(8513)
产业(8465)
环境(8422)
机构
大学(174948)
学院(174533)
(88228)
经济(86676)
研究(67671)
管理(61942)
中国(54152)
理学(51237)
理学院(50641)
管理学(49853)
管理学院(49503)
(41235)
(37747)
科学(36129)
(34168)
财经(31372)
研究所(30102)
中心(29620)
经济学(29600)
(28445)
(28242)
(26642)
经济学院(26167)
北京(24503)
(24101)
财经大学(22976)
(22562)
师范(22387)
(21455)
业大(21326)
基金
项目(103475)
科学(81894)
研究(77885)
基金(75956)
(65474)
国家(64961)
科学基金(55507)
社会(52944)
社会科(50254)
社会科学(50239)
(38752)
基金项目(38728)
教育(34712)
自然(32426)
(31942)
自然科(31635)
自然科学(31627)
自然科学基金(31064)
资助(30891)
编号(30473)
成果(25559)
(24280)
重点(23519)
(23364)
国家社会(23179)
课题(21890)
发展(20601)
(20419)
教育部(20394)
(20386)
期刊
(111885)
经济(111885)
研究(64258)
中国(42016)
(32235)
管理(26234)
(25576)
科学(23288)
学报(22974)
(22721)
金融(22721)
经济研究(19334)
大学(18458)
财经(17748)
学学(17373)
教育(17132)
农业(16301)
业经(15631)
(15543)
技术(15490)
问题(14500)
(10923)
技术经济(10339)
国际(10224)
世界(10181)
统计(9374)
经济问题(9102)
改革(8938)
(8938)
经济管理(8518)
共检索到295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志刚  王青  
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土地违法问题;土地违法行为的主体不仅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更涉及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农村集体组织。为深入了解经济增长与市场化改革对不同主体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运用全国层面的统计数据开展了相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政府和企业的土地违法面积均显著增加;而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则能有效减少土地违法的案件数。进一步地,经济增长和市场化改革对各级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农村集体组织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的研究也指出,为有效控制土地违法行为的扩大,中国政府仍需采取转变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陶坤玉  张敏  李力行  
市场化改革可以减少寻租空间,从而降低腐败等违法案件的发生。我国国有土地出让所经历的市场化改革,为验证上述结论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对土地违法案件的影响。我们发现,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协议出让和挂牌出让方式会对违法案件的数量和涉案面积构成正向的影响,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招标和拍卖出让方式则有助于遏制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分地区的比较显示,东部地区的土地违法案件受市场化影响程度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然,这可能源于各地区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程度的不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龙开胜  陈利根  
研究目的: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土地违法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关系,为土地违法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经济计量分析。研究结果:经济增长与土地违法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全国层面、东部地区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验也确实符合"土地违法随经济增长先增加后减少"的论断,但中两部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不显著;人均GDP达到2万元是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出现的一个比较恰当的位置。研究结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手段在土地违法查处中的作用是加强土地违法治理的重要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法威  
现阶段,协调好经济增长和违法用地的矛盾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通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利用1999年-2007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经济增长与违法用地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滞后1期,经济发展与违法用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滞后2期,经济发展与违法用地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具体而言:在经济增长的初级和中级阶段,经济增长是违法用地的诱因;在经济增长的高级阶段,经济增长与违法用地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这是由于一方面经济增长不再依靠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违法用地的大面积蔓延反倒会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研究的政策启示是,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土地违法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欧胜彬  张耀宇  陈思源  朱新华  
基于2001-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从全国层面和省级层面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土地违法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与其拐点分布。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与土地违法之间存在显著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但在省级层面,除江苏、河南、新疆等3个省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以外,其他省份尚未拟合成库兹涅茨曲线;政府干预能改变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值,如通过土地督察可加大土地违法成本,减少其涉案面积,降低其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土地督察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推动土地督察立法,完善土地督察联动机制,并对土地督察机构工作人员形成激励约束机制,避免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潇  
本文基于54个国家1970~2000年的有关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大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对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趋于积极,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则有正有负,整体综合动向不十分明晰。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维持经济增长率稳定可能存在冲突。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可以考虑通过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预留政策准备期、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承受状况、防范改革中止带来的相应冲突等措施来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霍强  蒋冠  
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放缓、流动性趋紧、利率居高不下的复杂局面,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是重要的课题。文章构建包含金融摩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并选用1980—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认为,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是正向的,对投资的影响在2000年前后由正转负,与经济增长长期负相关,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的经济增长弹性呈增大趋势。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在短期应稳健审慎推进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在长期应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畅通利率微观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举  范合君  
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增长是目前我国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相关的研究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在估计方法与数据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改进方法。并根据扩展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取直接估计的方法,在全要素生产率中把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加以分离,分别测度了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发现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影响,贡献率达到14.22%。这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上与实证上的支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升艳  陈杰  赵刚  
城市土地从计划配置向市场化配置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缺乏直接的检验。本文通过构建多个土地出让市场化指标,基于1999—2015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土地出让市场化在长期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机制为,土地出让市场化通过融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影响经济增长。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上升,既可以通过提高土地资本化程度,增加城市融资规模来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又可以通过土地价格信号的更有效发挥,引导生产要素组合更有效匹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璋  唐忠  樊步青  
经济增长有赖于要素投入,在我国当前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土地要素是最基本的要素单元,研究其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构建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并对比土地要素投入对于工业与服务业部门产出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包含土地要素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平衡增长路径,但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组合配置效率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土地要素投入的增长率高于劳动力要素时,经济持续增长,反之技术进步才能使得经济持续增长。且进一步构建包含结构关系和总量关系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耦合协调度。测算数据表明:我国此两要素的协同水平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东部地区协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最低。未来地方政府应注意发挥本地优势,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提高不同要素资源的组合配置效率,发挥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协同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青  陈志刚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镇风华  舒帮荣  李永乐  陈利洪  
基于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时段全国及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和土地违法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显示:在全国层面,1990-1996年,经济增长与土地违法间无显著因果关系;1999-2006年,滞后1期经济增长率和土地违法表现为双向因果关系,而滞后2期经济增长率是土地违法的单向格兰杰原因;2006-2013年,滞后1期经济增长是土地违法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滞后2期土地违法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不同制度演进时期,因经济发展水平及土地违法治理政策偏好的差异,经济增长和土地违法间的因果关系存在时段及区域差异:1990-1996年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朝凤  朱丹丹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但是系统考察市场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研究仍比较匮乏。本文在一个引入市场化与不完全契约的内生增长模型中,从市场潜力角度考察了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潜力扩大会提高长期增长率,市场化改革则通过扩大市场潜力对增长率的正影响,而促进长期增长。在此基础上,基于1999~2009年间中国省份38个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发现这一结论显著成立;在控制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禀赋、FDI、市场竞争、多样化与专业化及变量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晨  陈荣杰  徐向宇  
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按先下游部门后上游部门的顺序展开,而产业政策主要支持上游部门发展,形成市场化改革以下游部门为主、产业政策以上游部门为主的配对组合。这一配对组合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如果市场化改革主要作用在上游部门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下游部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更优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基于Liu(2019)的分析框架,在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链位置对市场化改革和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与产业政策分别作用在下游部门和上游部门的经济效果最优。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数据开展数值模拟和反事实分析,比较“下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上游市场化改革+下游产业政策”“上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和“下游市场化改革+下游产业政策”四种组合的产出效应,结果发现,相比于其他三种组合,现实政策组合“下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对经济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本文的分析结果为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管理相互配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毅  石春华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正处于一个微妙的时期,经济增长趋缓,三大需求中,投资增速下滑、进出口负增长,物价涨幅较小。而金融运行与宏观经济走势相比,却存在一些不同步的地方。今年以来,货币相对宽松,人民币快速升值,再加上近期尤其是6月中旬以来,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如何看待经济增长趋缓背景下,经济金融改革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