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8)
2023(5541)
2022(4673)
2021(4009)
2020(3339)
2019(7680)
2018(7512)
2017(15468)
2016(7768)
2015(8465)
2014(8463)
2013(8799)
2012(8578)
2011(7844)
2010(8313)
2009(7877)
2008(7553)
2007(7025)
2006(6631)
2005(6321)
作者
(23621)
(19910)
(19710)
(19124)
(12711)
(9437)
(8975)
(7642)
(7524)
(7187)
(7009)
(6624)
(6437)
(6436)
(6411)
(6230)
(5865)
(5825)
(5700)
(5304)
(5155)
(4835)
(4788)
(4647)
(4619)
(4524)
(4304)
(3999)
(3960)
(3831)
学科
(62529)
经济(62504)
管理(21036)
方法(19150)
(19021)
数学(17184)
数学方法(17126)
地方(16720)
(14836)
企业(14836)
地方经济(12756)
中国(12082)
(10179)
业经(10040)
(9942)
(9583)
(8731)
(8108)
金融(8108)
产业(8063)
(7494)
银行(7481)
(7375)
贸易(7366)
(7352)
(7089)
(7048)
经济学(6926)
农业(6925)
环境(6597)
机构
大学(122734)
学院(122729)
(69597)
经济(68542)
研究(48700)
管理(43696)
中国(38540)
理学(36501)
理学院(36069)
管理学(35617)
管理学院(35373)
(30005)
科学(25473)
(25311)
(24999)
经济学(23983)
财经(23605)
研究所(22268)
经济学院(21339)
(21319)
中心(21013)
(18935)
财经大学(17336)
(17069)
(16780)
北京(16438)
科学院(14876)
(14482)
(14438)
师范(14301)
基金
项目(72821)
科学(58011)
基金(54636)
研究(53371)
(47096)
国家(46764)
科学基金(40014)
社会(37610)
社会科(35936)
社会科学(35928)
基金项目(27873)
(26948)
自然(23439)
资助(23304)
教育(22997)
自然科(22809)
自然科学(22805)
自然科学基金(22449)
(22063)
编号(19349)
(17726)
重点(16991)
(16834)
国家社会(16689)
成果(16068)
(16007)
经济(15879)
发展(14959)
教育部(14797)
(14779)
期刊
(85015)
经济(85015)
研究(45203)
(23655)
中国(22508)
管理(18588)
(16090)
金融(16090)
经济研究(15943)
学报(15702)
科学(15646)
(14794)
财经(13326)
大学(12379)
学学(12048)
(11760)
问题(10981)
技术(10496)
业经(10304)
农业(9562)
(8859)
技术经济(8658)
国际(8532)
世界(8439)
统计(7892)
经济问题(6892)
(6611)
经济管理(6605)
商业(6406)
决策(6184)
共检索到202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红忠  童小龙  张卫平  
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为应对经济下行吸纳了大量不良资产,这使央行资产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其是否成为近期全球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值得探讨。本文将央行资产结构纳入货币模型,引入非线性设定,采用数值模拟进行机制分析;然后以中美等五个重要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央行资产结构调整对汇率的总体和非对称效应,并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单独检验。结果表明,央行资产结构调整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且在经济下行区域,对汇率的影响程度更大;经济增长、相对利率和货币政策也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变量;相比其他发达经济体,中国央行资产结构调整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更大。因此,从长期来看,为应对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压力,中国央行应适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降低人民币资产对外汇资产的"天然折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友敬  方汉中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研究经济增长趋势首先应弄清什么叫做经济增长。关于经济增长概念,各家之说很不相同,有的强调这一方面,有的强调那一方面,其概念不是“大同小异”,而是相差甚远。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我们认为一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容易混淆,并经常交替使用;二是经济增长的内容繁多,难以高度概括;三是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研究本体时容易掺进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晴  张斌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要是由要素禀赋变化导致的。经济增速维持在7.5%左右,经济结构的优化是新常态的主要特征。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对税收增长的趋势和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未来房地产税收贡献率的下降和"营改增"及增值税全面转型形成的减税会对稳定税负带来较大压力,因此需要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改革,提高直接税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娟  
经济的空间结构构成宏观经济的重要内容。由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路径不难看出,经济增长中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的趋势是发展水平一致性和产业结构性相统一的空间均衡的逐步实现。当前我国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拉大和产业结构相似的空间结构现状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谋求增长过程的持续,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要采取措施均衡区域空间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帮喜  赵奕菡  冯志轩  
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出发,利用剩余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结构两个范畴构建了一个关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框架,并从经验层面讨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增长的总量和结构性特征。本文分别测算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种潜在增长率和大道路径,刻画了中国经济剩余的生产分配以及最优增长结构。通过经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由于持续的资本使用—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中国存在着一般利润率和潜在增长率的长期下降趋势;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显著降低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中国面临着低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困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结构性问题,这一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解决,并代之以高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模式。结合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阶段性及周期性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受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期经济增长将回稳到7%—8%的区间。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扩张放慢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中期稳增长也将提出诸多新的挑战。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忆粟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中每单位GDP所能带动的就业人数在不断下降。如果这种下降的速率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就会造成就业规模的缩小。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并不比第二产业具有更强的带动就业能力。本文根据上海的统计数据检验和分析了这种关系,并对未来的就业趋势进行了预测。所得出的结论是,要维持和扩大就业规模,必须控制就业相关系数的下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辛仁周  
本文对二次大战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世界人口增长的基本态势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指出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不平衡性使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使这些国家人口与粮食的矛盾更为突出,饥民人数大量增加;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恶化。作者对90年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作了总体分析,并从人口与经济均衡发展、南北双方和谐发展、发展与和平的角度,阐述了90年代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发展和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影响。文章认为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必不可少的措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洋  
该文以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变量组成全球宏观经济的协整系统,基于长期协整关系分解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再进一步运用因子模型提取世界经济周期因子。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中国与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具有长期的共同增长趋势,而提取的世界经济周期因子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53%,说明世界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长期和短期协同关系。现阶段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长期趋势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其中2012年至2015年中国年均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为7.16%。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促进了短期需求并形成周期成分,但并没有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文秋良  
本文利用1993—2004年分省的经济增长和贫困数据分析了全国和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变化的趋势,计算了总的经济增长和部门经济增长对不同地区贫困人口减少的弹性。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的减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缓解贫困不仅要靠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减贫弹性,使穷人更多地从经济增长中受益,而农业部门的增长具有更高的减贫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光和  潘辉  吴利  
文章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大;若以1992年为界将改革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则两个阶段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后一阶段大幅拉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宪春  
在本轮周期中,经济增长率回落是周期性因素和国际金融危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在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周期性回落时对当前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国民经济核算的不同方面,分析了在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后,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及存在的矛盾,并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