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1)
2023(15802)
2022(13188)
2021(11857)
2020(9956)
2019(22951)
2018(22268)
2017(42652)
2016(23058)
2015(25813)
2014(25623)
2013(25874)
2012(24657)
2011(22590)
2010(22404)
2009(20909)
2008(20572)
2007(18453)
2006(16410)
2005(15021)
作者
(72179)
(60399)
(60271)
(57385)
(38308)
(29110)
(27159)
(23667)
(22893)
(21307)
(21039)
(19953)
(19483)
(19309)
(19261)
(18896)
(18022)
(17966)
(17398)
(17354)
(15358)
(15005)
(14766)
(13867)
(13852)
(13499)
(13253)
(13013)
(12265)
(12121)
学科
(119400)
经济(119292)
管理(63849)
(61184)
(47558)
企业(47558)
方法(46735)
数学(41496)
数学方法(41200)
中国(30706)
(29075)
(26064)
(25387)
地方(25228)
业经(23349)
(21658)
贸易(21649)
(21036)
(20031)
农业(19715)
环境(18981)
(16149)
金融(16147)
(16068)
银行(16002)
地方经济(15988)
(15882)
(15357)
产业(15239)
(14801)
机构
大学(350649)
学院(347094)
(160259)
经济(157509)
研究(132170)
管理(128029)
理学(110366)
理学院(109029)
管理学(107288)
管理学院(106664)
中国(98439)
科学(80967)
(75037)
(69483)
(68525)
(68247)
研究所(63479)
中心(57806)
业大(55568)
财经(55102)
农业(54205)
经济学(51589)
(51201)
(50156)
北京(47760)
(46753)
经济学院(46473)
(43032)
师范(42433)
科学院(41249)
基金
项目(231975)
科学(182041)
基金(171597)
研究(160600)
(153764)
国家(152571)
科学基金(128013)
社会(106052)
社会科(100764)
社会科学(100737)
基金项目(90346)
(88298)
自然(83350)
自然科(81426)
自然科学(81394)
自然科学基金(80035)
(75815)
教育(71018)
资助(70511)
编号(59904)
重点(53514)
(52528)
(51967)
成果(47991)
(47911)
国家社会(45619)
科研(45121)
创新(45095)
计划(44431)
教育部(43746)
期刊
(177168)
经济(177168)
研究(105349)
中国(66065)
学报(63376)
(61365)
科学(56985)
(52010)
管理(46643)
大学(46475)
学学(44479)
农业(41399)
(30942)
金融(30942)
经济研究(30725)
财经(28615)
技术(26831)
业经(26048)
教育(25143)
(24899)
问题(23794)
(22971)
(20887)
技术经济(19154)
世界(18866)
国际(18603)
统计(17489)
(17183)
商业(15952)
科技(15906)
共检索到521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云龙  常先林  黄承锋  
基于1990年至2019年的中国历史数据,运用ARDL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抚养比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和抚养比的增加在遏制人均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人均GDP的增加则可能会导致人均碳排放的增长;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对人均碳排放量分别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在三个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是样本期内对人均碳排放量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诺金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两个阶段的经济增长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研究表明,新时代下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已经消失,转而进入人口负债阶段;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未来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年龄分布和就业分布的人口结构红利和制度改革是新时代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高等教育的收益不高,推广高等教育对经济的直接支持作用有限。外部需求减少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对我国外向型经济产生冲击,新时代下这一因素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基于以上发现,为促进中国经济更有质量地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挖掘人口数量红利、收取就业结构红利、扩大人口质量红利、注意转向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琚泽霞  
笔者在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95年~2011年间的样本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经济增长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但从长期来看碳排放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因;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动态关系,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碳排放量的变化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丽峰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能源消费量也逐年增加。运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三次产业及工业内部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能源密集型产品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3—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2006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0.87,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单位产值能耗在逐渐降低,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国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费特点,工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者,其中高耗能行业又是耗能大户;能源密集型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于以上分析,主要从工业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措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董耀武  谌勇  
本文运用1965-2015年国内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分析的计量与检测,结果发现:在短时间内,经济增长直接正向影响碳排放量,换言之,快速经济增长必定与高碳排放相呼应,此时倘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效用就会降低,说明在短期内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低碳、高增的目标;从长远上来讲,碳排放并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调整是两者之间的影响中介,表明可以依据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中间变量来实现低碳、高增的目标;整体上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调节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维阳  段学军  
对碳排放与经济、产业系统相互影响机理的研究已成为气候变化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并对研究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研究内容既涉及碳排放的经济学分析、三次产业发展的碳效应、交互关系、碳减排的经济损失等基础分析,又重点关注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国际碳流动等应用领域。研究多采用经济计量学、数理统计、情景分析、模型模拟、投入产出和碳足迹等定量方法,与定性研究相得益彰。研究内容呈现多层次性,理论不断深化,方法趋于多类型综合化,视角逐步向微观层面转向。最后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完善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进行方法创新,增强区域性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的研究模式和框架;扩展研究尺度,填补研究空白和薄弱之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管治华  
征收碳税已成为众多国家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措施之一。为了检验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征收碳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征收碳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和行业差异,在较低强度的碳税政策下,碳税对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阻碍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同时,征收碳税对大多数行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却不利于少数行业的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文兴  毛爱林  朱孝平  
基于国际公认方法估算中国30个省1997-2011年CO2排放量,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分别研究经济增长、城镇化及第二产业结构与其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及城镇化存在倒U型关系,而第二产业结构对CO2排放量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同时上一期CO2排放量与本期有着显著正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倪超  
文章基于经济收敛理论构建理论模型,以53个国家和地区、1960~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口增长与人均GDP增长率是显著的正向关系;而总人口增长、少儿抚养比和人均GDP增长率是显著的负向关系;总体而言,这期间人口转变因素解释了人均GDP增长中28.3%,其中20世纪八十年代人口转变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达到53.6%;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旸  蔡昉  
人口结构变化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影响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长率。人口红利消失将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已经在文献中被证实。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来看,中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的转变,这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非常相似。我们分别对中国1980~2030年和日本1960~2010年的潜在增长率进行了估计,通过对比发现,与日本相似,由于人口结构变化,中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将迅速降低。然而,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仍然坚持采用经济刺激计划试图维持之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导致经济泡沫不断膨胀并破裂,对实体经济的破坏可能远不止是"失去的十年"。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的教训,避免采用经济刺激方案,人为推高经济增长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婷婷  宋玉祥  浩飞龙  李秋雨  朱邦耀  
首先从人口结构视角,揭示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再以2003—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纳入空间效应后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并估计了人口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空间依赖性不断加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以及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失业人口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人口扶贫、人口政策调整、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管振   孙志军  
以往研究往往忽略了教育对人口结构的作用。将这一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在估计理论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教育对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教育通过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体技术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第二,教育通过降低生育率和提升寿命,推动人口老龄化和提升人口抚养负担,并通过推迟毕业时间,降低劳动参与率;第三,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劳动参与率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人均收入的增长。总而言之,教育解释了人口结构的变动,但是并未加剧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经济压力。研究结果不仅扩展了教育经济影响的分析视角,也对完善我国公共教育和生育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伟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少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也由低级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由此对我国的城镇就业带来了深刻影响。文章通过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解释,提出降低城镇就业压力的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翔  邓峰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