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7)
- 2023(13051)
- 2022(10883)
- 2021(9811)
- 2020(8035)
- 2019(18486)
- 2018(18043)
- 2017(35314)
- 2016(18521)
- 2015(20787)
- 2014(20757)
- 2013(21040)
- 2012(20408)
- 2011(18780)
- 2010(19045)
- 2009(17819)
- 2008(17288)
- 2007(15234)
- 2006(13973)
- 2005(13232)
- 学科
- 济(112828)
- 经济(112743)
- 业(48857)
- 管理(47705)
- 方法(41215)
- 数学(36987)
- 数学方法(36838)
- 企(35883)
- 企业(35883)
- 中国(32484)
- 地方(28400)
- 农(26501)
- 业经(21985)
- 财(19663)
- 贸(19566)
- 贸易(19552)
- 易(18881)
- 农业(18525)
- 学(17707)
- 地方经济(17614)
- 制(17252)
- 融(16190)
- 金融(16190)
- 银(15483)
- 银行(15464)
- 行(15051)
- 发(14794)
- 产业(14675)
- 环境(14455)
- 体(12964)
- 机构
- 大学(280217)
- 学院(279737)
- 济(140437)
- 经济(138248)
- 研究(106730)
- 管理(103350)
- 理学(87839)
- 理学院(86836)
- 管理学(85816)
- 管理学院(85276)
- 中国(82571)
- 财(61159)
- 京(60009)
- 科学(58352)
- 所(53604)
- 财经(48521)
- 研究所(48088)
- 经济学(46617)
- 中心(46252)
- 经(44216)
- 农(42662)
- 经济学院(41943)
- 江(41699)
- 北京(39131)
- 院(37953)
- 范(36335)
- 师范(36006)
- 财经大学(35976)
- 业大(35160)
- 州(32904)
- 基金
- 项目(177176)
- 科学(141873)
- 研究(132284)
- 基金(131636)
- 家(113533)
- 国家(112639)
- 科学基金(96654)
- 社会(90321)
- 社会科(86091)
- 社会科学(86079)
- 基金项目(67988)
- 省(66536)
- 教育(59089)
- 自然(57359)
- 自然科(56056)
- 自然科学(56045)
- 划(55679)
- 资助(55218)
- 自然科学基金(55150)
- 编号(50332)
- 发(44958)
- 成果(41422)
- 部(41226)
- 重点(40216)
- 国家社会(39386)
- 发展(37595)
- 展(37023)
- 创(36457)
- 课题(36135)
- 教育部(36099)
- 期刊
- 济(163024)
- 经济(163024)
- 研究(94977)
- 中国(59144)
- 财(44207)
- 管理(40756)
- 农(39899)
- 学报(38161)
- 科学(38069)
- 融(31235)
- 金融(31235)
- 大学(30103)
- 经济研究(28693)
- 学学(28306)
- 农业(27487)
- 财经(26017)
- 教育(25751)
- 技术(24281)
- 业经(24155)
- 经(22729)
- 问题(21863)
- 贸(19425)
- 世界(17782)
- 国际(17324)
- 技术经济(16719)
- 统计(15368)
- 业(15003)
- 商业(13828)
- 经济问题(13725)
- 策(13394)
共检索到445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海清
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之间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效应,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就业的拉动效应均有限,但对城镇的影响要大于农村。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则相对均衡。因此,实施积极的产业和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发展 就业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悦 张居营
在促进就业问题已经逐步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层面上时,需要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找到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通过对2002~2012年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一系列检验,选择最优的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菊华
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三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90~2011年间的宏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认为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既有增加效应又有挤出效应,产业发展对劳动就业有二重性作用,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与产业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据此从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和延长中国劳动力红利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发展 劳动就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波
利用时间序列框架内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技术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评价1978—2005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数量联系。实证分析发现,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体系资金运用和金融深度都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且,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边界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也实证检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别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市场总融资额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是股票市场周转率的格兰杰原因。文章最后给出实证结论和简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锋 张芳 刘娟
文章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在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作用过程中的传导和作用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城镇化均在产业结构至经济增长间表现为正向部分中介效应;金融集聚、城镇化的并行总体中介效应不显著;存在产业结构→金融集聚→城镇化→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城镇化→金融集聚→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金融集聚 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浩 沈文星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提升经济增长的水平。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第一产业的发展,以推动安徽省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检验 安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乔晓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文斌 徐飞雄 贺小荣
在综述国内外文献并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文章通过构建Engel-Granger两步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以1978~2008年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和因果作用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分别有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到旅游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但与国际大多数研究结果不同的是,尚不存在旅游发展到经济增长或第三产业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德才 卢晓勇 杨伊 厉彦蕲
本文首先构建了金融发展指数,使用小波变换法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分解成短、中、长和全周期四个序列,然后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分别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交叉谱和VAR方法相互印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存在性、领先滞后关系和影响系数的符号和大小。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在不同周期上都存在显著的复杂因果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均衡发展不同期限的金融市场以及均衡配置经济增长对不同期限金融融资需求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弢 杨玉梅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相关关系。随后,从安徽省银行存款水平、银行贷款水平、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四个方面,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具体表现为:银行业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李彦龙
文章根据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anel-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经济增长自身的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的贡献率相对金融发展本身较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应向阳 张捷
为了验证我国近年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结果,采用了一个普通的面板数据模型,收集1985~2006年中国各省份的数据,所用的估计手段既包括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方法(FE)和随机效应方法(RE),还包括广义矩估计(GMM)和极大似然估计(MLE),从而大大提高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实证结论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这些正向影响基本上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都是显著为正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显著为负。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对中国29个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就长期而言,金融发展是供给导向型的,即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就短期而言,金融发展是需求跟随型的,即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发展。因此,推动金融发展的政策,有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检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宏
社会资本对理解转轨情境下的当代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十分重要。采用中国东、中和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中国转轨时期不同制度水平下社会资本、金融发展及其联合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正规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社会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社会资本与正规金融发展的联合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非正规金融与社会资本的联合效应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并且制度越完善,这种负面效应越明显。因此,在深化制度改革和金融发展的同时,应注重社会资本结构优化和平衡,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