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7)
- 2023(7051)
- 2022(5955)
- 2021(5332)
- 2020(4374)
- 2019(9997)
- 2018(9722)
- 2017(19347)
- 2016(9995)
- 2015(10867)
- 2014(10605)
- 2013(10736)
- 2012(10312)
- 2011(9315)
- 2010(9398)
- 2009(8752)
- 2008(8054)
- 2007(7074)
- 2006(6644)
- 2005(6095)
- 学科
- 济(68211)
- 经济(68179)
- 管理(24576)
- 业(21366)
- 地方(20728)
- 方法(19795)
- 数学(17875)
- 数学方法(17781)
- 企(15480)
- 企业(15480)
- 地方经济(13810)
- 中国(13635)
- 农(13101)
- 学(11947)
- 业经(11584)
- 财(10007)
- 农业(9555)
- 环境(8673)
- 产业(8486)
- 制(8406)
- 经济学(7683)
- 体(7598)
- 融(7259)
- 金融(7256)
- 发(7137)
- 贸(7126)
- 贸易(7120)
- 和(6925)
- 易(6706)
- 结构(6414)
- 机构
- 学院(145407)
- 大学(144884)
- 济(73214)
- 经济(71916)
- 研究(55128)
- 管理(51440)
- 理学(44093)
- 理学院(43449)
- 管理学(42784)
- 管理学院(42496)
- 中国(40773)
- 科学(31677)
- 财(30634)
- 京(30429)
- 所(27089)
- 经济学(24535)
- 研究所(24461)
- 财经(24433)
- 中心(24150)
- 江(22235)
- 经(22064)
- 经济学院(21807)
- 农(20615)
- 院(20189)
- 范(20169)
- 师范(20010)
- 北京(19033)
- 业大(18593)
- 财经大学(17842)
- 州(17388)
- 基金
- 项目(94777)
- 科学(75584)
- 基金(69985)
- 研究(69487)
- 家(60550)
- 国家(60103)
- 科学基金(51927)
- 社会(47392)
- 社会科(45079)
- 社会科学(45071)
- 基金项目(37585)
- 省(36754)
- 自然(31739)
- 自然科(30953)
- 自然科学(30948)
- 自然科学基金(30400)
- 教育(30253)
- 划(30152)
- 资助(27866)
- 编号(26249)
- 发(22762)
- 重点(21445)
- 成果(20858)
- 部(20727)
- 国家社会(20516)
- 发展(18858)
- 创(18829)
- 课题(18744)
- 展(18611)
- 教育部(18016)
共检索到225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子勋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首次透露两个重要信息: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下限"和"上限",但根据2013年年初中国政府设定的年度经济目标,不难理解,"下限"是经济增长保证年度GDP增长率不低于7.5%,"上限"是物价上涨保证全年CPI不超过3.5%。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文军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实现预期目标,需要牢牢把握"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方针,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经济,精准施策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创造有效供给,培育消费新动力,助推消费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增强并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长春
追赶型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依靠结构转型和基础能力提升两股力量推动。当前,中西部仍有40%左右的农业就业人口,推动其中部分人口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快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有效手段。制度变革虽然对当期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但对预防堕入中等收入陷阱非常重要。
关键词:
库兹涅茨效应 制度变革 有效投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凤林
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竞争均衡条件下,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变化和部门间的资源流动被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受生产结构变动的影响,在预期不足和要素流动受限制的条件下,结构转变极有可能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因此,劳动力和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由此可见,经济增长不仅是一个总量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结构变动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文佳 陈江龙 刘飞 叶欠
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课题,潜力释放的空间优选则是城乡空间格局统筹的基础。基于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构建经济发展潜力、居住便利性和生态环境耦合而成的指标体系,评估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居住适宜性空间序列,形成适宜性分区,并根据农村居民点潜力的空间分布,统筹考虑城镇发展和耕地保护的要求,建立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优先序的选择矩阵,形成分时序、分空间的潜力释放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陆渡镇、浏河镇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最优的区域主要位于沿江的东海等4个行政村,次优先潜力释放的区域包括陆渡等3个行政村,第三优先潜力释放的区域包括斑竹等10个行政村,第四优先潜力释放区域包括天浜等6个行政村,最后...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潜力释放 适宜性评价 太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新立
推进经济改革进而释放发展潜力,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释放城市化潜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业现代化潜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释放资本潜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释放民间投资潜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释放消费需求潜力、推进税收体制改革释放就业需求潜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释放自主创新潜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利用湖南省武陵山片区2001-2018年37个县(市、区)的数据,在剖析市场潜能与经济增长溢出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面板和空间计量模型估计其作用效应。研究发现:片区整体市场潜能强度不断提升,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片区内部作用强度不一;市场潜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关联-集聚-溢出"空间效应过程,经由价格提升、要素流动等形成集聚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但市场分割、邻近竞争的存在明显抑制了周围地区空间溢出;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大致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其有效溢出范围为80 km内,并在影响范围、方向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厉克奥博 吴舒钰 郭美新 陆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中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国将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当前,国民经济仍然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中国在消费、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外需等方面存在的八大问题仍然需要关注。如能充分发挥中国的高国民储蓄率、高质量人力资源、统一大市场等九大潜力点,中国经济仍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通过综合有效施策,重振增长,释放活力,中国长期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为2035年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总体目标打好基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同斌 刘琳
本文采用中国地市级数据,通过合理评价不同市场化阶段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差异化效应及其变动趋势,对"简政放权"如何释放改革红利给出解释说明。研究结论认为:总体而言,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不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先促进后阻碍的倒"V"型影响,市场摩擦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逐渐消失,在市场化程度较高时,政府支出的拥挤性凸显,"简政放权"可以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地,将政府与市场在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比分析可得,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市场化 简政放权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有许多限定和暗含的条件,体现的是严格的市场经济标准,中国在政府支出与企业资本投入分配、资金供给竞争中性、人口迁徙和劳动力流动、土地要素配置、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和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等方面与假设条件存在较大偏差,实际是这些方面体制的扭曲。因此,可用这些市场经济假设条件“应有但没有,应有多少但没有那么多、或者比应有的多” 的还原逻辑,分析体制扭曲导致的产出损失,以及收入、消费与生产过剩的关系,将改革红利模糊的定性“猜测”变为量化测度。本文估算了理顺各项体制扭曲改革带来的经济增长潜能,以及2019—2035年形成国民产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环境需要的居民收入和消费应有的增速。研究发现,应当继续推进市民化的城市化,快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满足八亿多农村居民和目前城镇非户籍居民对工业品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延长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工业化时间。以前20年人口增长影响后20年经济增长的定律看,如果不进行有关方面的改革,中国难以在2035年前跨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而分低高力度不同方案进行配套改革,则可以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中,获得经济增长潜能最大的改革,是还原土地要素市场交易配置和土地资本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改栋 赵花兰
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类结构。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 ,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增长。本文从两者的结合角度 ,通过历史、实证的分析方法 ,来研究这一结合体对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认为产业 -空间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汤光华 舒元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目标。从概念上看,经济增长一般指的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或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处于就业状态。在两者的决定因素中,有些是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起作用的共同因素,有些只是影响某一方面。这样,一方面,两者的变化形态可以是多形态的;另一方面,随着决定因素势力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简泽
经济增长空间上的不平衡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一个技术外部性的视角下,这篇文章考察了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对经济增长地理结构的影响。理论和经验的分析表明,在逐渐成长起来的市场力量的作用下,技术外部性、工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正反馈机制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增延续和放大了地区间不平衡的工业化过程,从而导致了经济增长空间上的不平衡和地区收入差距时间上的持久性和自我增强的特征。
关键词:
技术外部性 工业空间组织 地区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烈亚 翟印礼 梁霁
该文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中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与林业统计年鉴相关历史数据,计算得出了1997~2006年间全国26个省、市、区历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值(R)。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R值的省际差异与各年的离散程度,计算了10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率的平均贡献率(M),同样对M值也进行了相应的空间差异分析。论文的最后部分得出了3个重要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林业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空间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烽 熊静 蔡翔
本文利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与过滤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不包括海南和台湾)就业总量及三产业就业量受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国经济增长对各省份就业量的推动作用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产业就业量受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就业 就业结构 空间自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