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1)
2023(9190)
2022(7691)
2021(7046)
2020(5880)
2019(13333)
2018(13229)
2017(25745)
2016(13691)
2015(15647)
2014(15686)
2013(15823)
2012(15246)
2011(14132)
2010(14572)
2009(13920)
2008(13785)
2007(12612)
2006(12079)
2005(11439)
作者
(43820)
(36662)
(36518)
(34986)
(23441)
(17565)
(16386)
(14329)
(14093)
(13243)
(12957)
(12234)
(12041)
(11925)
(11849)
(11351)
(10984)
(10643)
(10586)
(10261)
(9478)
(9123)
(9109)
(8608)
(8266)
(8232)
(8196)
(7831)
(7689)
(7150)
学科
(80628)
经济(80552)
管理(43385)
(35794)
(28948)
企业(28948)
方法(26394)
数学(22031)
数学方法(21737)
地方(19880)
中国(19137)
(18070)
(17048)
(16085)
业经(15192)
环境(14924)
地方经济(13615)
(13239)
农业(11950)
(11721)
理论(11311)
(10676)
金融(10676)
(10566)
(10470)
银行(10440)
(10420)
资源(10411)
贸易(10410)
(10266)
机构
大学(217202)
学院(214437)
(99555)
经济(97564)
研究(82362)
管理(76633)
理学(64186)
中国(63512)
理学院(63436)
管理学(62324)
管理学院(61937)
科学(49572)
(47279)
(46252)
(43824)
研究所(39263)
(36118)
中心(35936)
财经(35500)
(34630)
经济学(32287)
(32042)
北京(30695)
业大(29426)
(29099)
经济学院(28529)
(28464)
师范(28154)
农业(27980)
(27241)
基金
项目(132080)
科学(102967)
基金(95983)
研究(94519)
(85105)
国家(84438)
科学基金(70625)
社会(62068)
社会科(58754)
社会科学(58735)
(50338)
基金项目(49158)
自然(44569)
自然科(43341)
自然科学(43324)
自然科学基金(42545)
(42533)
教育(42025)
资助(41013)
编号(36480)
成果(31402)
重点(30680)
(30433)
(29589)
国家社会(26506)
课题(26064)
(26060)
教育部(25123)
科研(25040)
创新(24505)
期刊
(123775)
经济(123775)
研究(71947)
中国(46205)
(36568)
学报(35858)
(32926)
科学(32306)
管理(31598)
大学(26585)
学学(24888)
农业(21746)
(21414)
金融(21414)
经济研究(20339)
教育(20143)
财经(19680)
技术(17580)
(17281)
业经(16680)
问题(16403)
(12888)
技术经济(12179)
国际(11263)
资源(11201)
世界(11185)
图书(11154)
(10956)
统计(10707)
经济问题(10221)
共检索到351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任重  
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工业化早期阶段所带来的种种破坏性后果,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严重关切。1972年《增长的极限》一书所引起的世界性的争论,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资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从长远来看,科技进步能不断发现新的能源与资源,但在每一个特定的人类社会阶段,能源与资源危机总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改变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闫春英  
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经济体竞争加剧、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增长模式更迭等新的形势,需要应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多种矛盾因素叠加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传统竞争优势转弱和经济转型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经济增长,也会对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实现我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需要深化体制变革,解决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平衡发展,坚持民生导向以及加快政府职能改革,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政  
中国经济发展条件出现了重要变化,经济增长趋势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必须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扩大国内需求。结构调整既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更要增强竞争优势。在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更要立足现有产业,瞄准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缩小差距。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条件,也受政策环境的制约。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关键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在城镇有稳定的就业机会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兆良  
:2 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给人类带来新的繁荣 ,但技术是一把双刃的剑 ,如果缺乏理性指导也可能会伤害到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文章论述了 2 1世纪人类与自然界将可能面临的新的资源环境问题 ,如可能受到新旧传染病 ;以及气候变暖使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的扩大 ;电磁污染对人类、自然界的危害 ;还会出现太空污染 ;网络犯罪 ;因贫穷悬殊造成社会不稳定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翔  
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不难看出长期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是由结构演进至均衡路径逐渐达成的过程。通常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经济追赶阶段,其主要由前期结构变动所引起的。第二,为均衡增长阶段,其主要是由后期要素以及产出比例逐渐稳定所带来的。现代经济学理论指出,国家经济发展初期,产业结构逐渐由服务业与工业替代,由于农业生产率明显低于服务业与工业,使得产业结构过渡时期劳动力会促使经济飞速增长,出现"结构红利"。然而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彤  许元荣  
笔者认为,中国未来的增长表现并非"定数",而是取决于以下五个"动态增长关系"的具体动态演化。第一,从投资需求来看,基建投资能否平衡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基建在中国经济中承担了非常纠结的角色;从地方政府债务来看,基建已经导致过度举债需要收敛;从投资效率来看,基建的投资回报率并不乐观,继续扩张的空间值得担忧;但从对冲中国经济下滑风险、熨平经济波动的角度来看,基建发挥着至关重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简·哈特梅尔  李丽丽  王辰  
中国经济超过3 0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不能再倚重投资的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将怎样?本文分析劳动适龄人口增速放缓甚至开始下降时,中国是否仍有能力将G D P的一半用于投资,而这种投资是否会变得低效;由于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会下降,而未来农村劳动人口的转移是否将更多地流向服务部门而不是生产率较高的制造部门。文章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率将从现在的年均10%逐渐降至203 0年的6.5%;而如果对经济活动不利的因素如果都叠加在一起,增长率甚至有可能降至1.5%。文章指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在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减速,而是减速的时间点和程度大小。本文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本德  吴春燕  
罗马俱乐部提出的经济增长的极限理论 ,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理论所提出的“增长的极限” ,对法学研究和法学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尤其在如何确立和处理法学的价值目标 ;如何处理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加强对现代工业生产的调控与管理等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的农村改革,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经营体制的变革,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产品供给基本告别了绝对短缺时代,农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改善,而且还有力地支持了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洪川  胡鞍钢  
未来世界走向将根本改变两个世纪以来"大分化"趋势,将走向南北国家"大趋同"趋势,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五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本文通过对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贫困发生率、收入基尼系数四维指标对五大国发展分析(1980-2015),预计了发展趋势(2015-2030)。从人均GDP相对水平看,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呈现发展趋同;从人类发展指标看,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跃迁,尤其是中国最显著,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人类发展水平的进步;从贫困发生率来看,五大人口国家大幅度减少绝对贫困人口,进而导致世界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其中中国贡献最大;从基尼系数来看,中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他各国呈现较为复杂的情形,中国走上全面包容性增长轨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洪川  胡鞍钢  
未来世界走向将根本改变两个世纪以来"大分化"趋势,将走向南北国家"大趋同"趋势,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五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本文通过对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贫困发生率、收入基尼系数四维指标对五大国发展分析(1980-2015),预计了发展趋势(2015-2030)。从人均GDP相对水平看,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呈现发展趋同;从人类发展指标看,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跃迁,尤其是中国最显著,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人类发展水平的进步;从贫困发生率来看,五大人口国家大幅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