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6)
- 2023(12190)
- 2022(10672)
- 2021(9862)
- 2020(8263)
- 2019(19166)
- 2018(19200)
- 2017(37572)
- 2016(20337)
- 2015(22903)
- 2014(23001)
- 2013(22957)
- 2012(21258)
- 2011(19376)
- 2010(19574)
- 2009(17948)
- 2008(17293)
- 2007(15180)
- 2006(13632)
- 2005(12045)
- 学科
- 济(101309)
- 经济(101214)
- 管理(57198)
- 业(52677)
- 企(43416)
- 企业(43416)
- 方法(40696)
- 数学(35229)
- 数学方法(34839)
- 地方(22949)
- 农(22030)
- 学(22003)
- 中国(21909)
- 业经(19863)
- 财(19548)
- 农业(15297)
- 制(14670)
- 和(14510)
- 理论(14440)
- 贸(14436)
- 贸易(14428)
- 地方经济(14419)
- 环境(14020)
- 易(13874)
- 融(12268)
- 金融(12266)
- 银(12207)
- 银行(12162)
- 技术(11845)
- 划(11766)
- 机构
- 大学(300695)
- 学院(297262)
- 济(125504)
- 经济(122944)
- 管理(117596)
- 研究(103772)
- 理学(102074)
- 理学院(100891)
- 管理学(99142)
- 管理学院(98617)
- 中国(74891)
- 科学(64368)
- 京(64104)
- 财(54837)
- 所(52741)
- 研究所(48302)
- 农(46364)
- 中心(45015)
- 财经(44460)
- 业大(43588)
- 江(42790)
- 北京(40611)
- 经(40340)
- 范(39900)
- 师范(39571)
- 经济学(38307)
- 院(37205)
- 农业(36210)
- 州(34547)
- 经济学院(34220)
- 基金
- 项目(202277)
- 科学(158918)
- 基金(147341)
- 研究(147301)
- 家(128328)
- 国家(127317)
- 科学基金(108871)
- 社会(93116)
- 社会科(88208)
- 社会科学(88183)
- 基金项目(78391)
- 省(77897)
- 自然(70752)
- 自然科(69062)
- 自然科学(69046)
- 自然科学基金(67810)
- 教育(66630)
- 划(65888)
- 资助(60997)
- 编号(59280)
- 成果(48666)
- 重点(45168)
- 部(44605)
- 发(43690)
- 创(41299)
- 课题(40773)
- 创新(38574)
- 科研(38344)
- 教育部(38247)
- 国家社会(38113)
- 期刊
- 济(142311)
- 经济(142311)
- 研究(91701)
- 中国(51516)
- 学报(47222)
- 科学(44223)
- 管理(43525)
- 农(41898)
- 财(40134)
- 大学(35334)
- 学学(33377)
- 教育(29714)
- 农业(29275)
- 技术(25397)
- 融(23389)
- 金融(23389)
- 经济研究(23371)
- 财经(22064)
- 业经(20794)
- 经(18862)
- 问题(18196)
- 技术经济(16138)
- 图书(15428)
- 理论(14904)
- 业(14248)
- 科技(13773)
- 现代(13707)
- 实践(13389)
- 践(13389)
- 版(13066)
共检索到43528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雪梅
以经济增加值(EVA)进行绩效评估显得过于简化,结果有效却没有寻求根源;平衡计分卡又过于繁复,过于细化导致操作性差。单独使用任意一个,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依据整合理论,将两者整合却可能产生1+1≥2的效果。EVA整合平衡计分卡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它以EVA作为核心指标,以内部生产运营过程和销售服务过程作为直接动因指标,以员工的学习和成长作为内部间接动因指标,以外部环境作为外部动因指标。它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为目标,同时使各层级指标明确,并互为依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武燕
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作为新型的业绩评价和战略管理工具受到广大企业管理者的青睐。本文根据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的有关理论,分析了两者整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整合模型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建议。
关键词:
股东 利益相关者 平衡计分卡 经济增加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睿 刘向伟
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方式,进而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记分卡(BSC)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提出了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扩展的平衡记分卡(EBSC)和可持续经济增加值(SEVA)概念,并对两者进行整合,为企业战略实施和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庞文薇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Added,简称EVA),是公司的税后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EVA体系消除了会计制度中的某些缺陷,被认为是衡量公司价值的有效指标。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来全面衡量与管理公司的绩效和价值。本文把这两个本用于经济领域企业管理的价值管理工具,用于高校图书馆的绩效衡量和管理,为中国高校图书馆提供了系统的管理方法,以期提高中国高校图书馆的总体管理水平。并在文末对价值管理(Value-based Management)等相关焦点领域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经济增加值 平衡记分卡 高校图书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印猛 李燕萍
以昆山信达电子公司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将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记分卡(BSC)整合战略价值管理模型运用于其战略决策、战略执行和绩效评价的全过程,说明基于AHP的BSC和EVA整合战略价值管理能推动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荣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组织方式正在不断转变,绩效评估体系变革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针对当前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将经济增加值(EVA)与平衡计分卡(BSC)两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绩效评估的新思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绩效 评价 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志学 杜丽丽
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信息技术跳跃式进步、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凸显了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动摇了预算管理运行的根基和条件,导致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难以发挥其有效性。以某机械制造企业的业务为背景,阐述整合平衡计分卡(BSC)与全面预算的设计思想,从企业战略出发,以BSC为工具,构建基于BSC的全面预算模式,形成资本预算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经营预算以BSC四维度指标为作业量的编制体系,并以BSC的维度指标为基础设计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标准,采用打分制对预算执行和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实现预算与BSC二者的整合。
关键词:
全面预算 平衡计分卡 整合框架 企业战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复海 张冉
风险平衡计分卡是从四个角度出发,采用一系列风险评价指标,描述企业经营活动风险管理状况的管理工具。同时也是融入了ERM流程的风险管理工具。风险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流程与平衡计分卡实施流程十分类似。风险平衡计分卡是执行ERM的风险管理理念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得风险管理在企业内具有可操作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鞠占玲
平衡计分卡在几十年的应用中,经过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不断实践和摸索,已经成为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一种主要方法。本文对平衡计分卡的应用进行了改进,使其适应现代企业需要,尤其是将信息安全也纳入到整体的安全维度进行统一管理,是对传统方法的一种有效完善。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BSC考评体系 安全维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符蓉 谢晓霞 干胜道
EVA是国内近几年来颇为流行的财务管理新理念,与传统的基础概念NPV具有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弄清二者之异同,有助于揭示EVA和NPV的实质,并可通过EVA搭起理财学与会计学的桥梁。
关键词:
净现值 经济增加值 企业价值 比较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白胜
本文基于库恩的"范式"理论,从理论"扫尾"和用"范式"解谜两个方面,展望得出平衡计分卡的七个未来研究方向: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因果关系链验证、领导力的作用研究、战略学习的研究、平衡计分卡的边界研究、风险管理、预算管理、公司层面战略管理。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范式 风险管理 战略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白胜 李译琳 冯薇可
罗伯特·卡普兰将其研究平衡计分卡的方法提炼为创新行动循环,但是全套方法较为复杂,难以掌握。文章将此循环过程解构为四个既可单独使用又能组合实施的研究方法:实践者难题选题法、解决方案孵化法、介入行动研究法、持续改善研究法,再结合平衡计分卡的研究实例和其他管理会计领域的案例,解读其中的含义、做法、特征及优势,助推我国特色管理会计研究体系建设和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少勇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系统地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地平衡指标评价因素的一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 ,它也是一种将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企业长期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它包括财务指标、顾客指标、内部流程指标和创新与学习指标四个方面的一级指标。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战略管理 流程再造 测评指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大军 高荣祥
1992年罗伯特·R·卡普兰(Robert R Ka-plan)与大卫·P·诺顿(David Nort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平衡计分卡:良好的业绩测评体系"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的概念。该文公开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在美国有许多企业加入研究与实施平衡计分卡的行列。在随后几年的应用实践中,平衡计分卡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不断得以完善。自平衡计分卡的方法问世以来,我国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撰文介绍,并结合个人的理解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但如何在理论上把握平衡计分卡的精髓,在具体应用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则见仁见智,各说不一。本刊特约请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穆桂斌 鄢圣文
中国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失败,有的是平衡计分卡自身缺陷造成的,有的则源于企业实施过程中的误解以及实施方式或流程的错误。平衡计分卡从1992年作为绩效考核理念和工具出现,到1996年发展为战略管理工具,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路程。它自1996年被引入中国,到2008年一度成为人力资源经理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平衡计分卡在中国企业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这个工具的批评声也越来越多。究竟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怎样的工具?对于中国企业的价值和局限又在哪里?如何才能正确使用平衡计分卡?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