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0)
2023(9654)
2022(8421)
2021(7472)
2020(6656)
2019(14653)
2018(14254)
2017(27479)
2016(14843)
2015(16850)
2014(17247)
2013(17463)
2012(16762)
2011(15582)
2010(15869)
2009(14886)
2008(14647)
2007(13493)
2006(11924)
2005(10973)
作者
(46554)
(39339)
(39248)
(37705)
(25064)
(18721)
(17975)
(15376)
(14625)
(13884)
(13609)
(13070)
(12658)
(12461)
(12438)
(12322)
(11795)
(11675)
(11361)
(11270)
(9864)
(9782)
(9601)
(9098)
(8997)
(8856)
(8580)
(8458)
(8014)
(7818)
学科
(87897)
经济(87838)
管理(43445)
(41587)
方法(33759)
(33562)
企业(33562)
数学(29673)
数学方法(29420)
地方(20276)
中国(18787)
(17947)
(17598)
业经(15649)
(15534)
技术(14222)
地方经济(13564)
(12436)
(12421)
贸易(12416)
农业(12408)
(11912)
环境(11361)
(11313)
(10842)
金融(10839)
理论(10671)
(10191)
银行(10163)
(9754)
机构
大学(236376)
学院(234030)
(107999)
经济(105843)
管理(87375)
研究(85089)
理学(74994)
理学院(74021)
管理学(72794)
管理学院(72330)
中国(62143)
科学(51369)
(50147)
(45526)
(44290)
研究所(40164)
(38978)
中心(37941)
财经(36642)
(35826)
经济学(34688)
业大(33929)
(33082)
北京(31938)
(31433)
师范(31160)
经济学院(31136)
农业(30638)
(29778)
(27960)
基金
项目(149831)
科学(117770)
基金(109140)
研究(107705)
(95312)
国家(94605)
科学基金(80275)
社会(69978)
社会科(66483)
社会科学(66461)
基金项目(58063)
(57853)
自然(51085)
自然科(49893)
自然科学(49878)
教育(49000)
自然科学基金(48973)
(48889)
资助(44444)
编号(42672)
成果(34676)
重点(34047)
(33724)
(33571)
(31071)
课题(29385)
国家社会(29324)
创新(29273)
教育部(28825)
科研(28483)
期刊
(124733)
经济(124733)
研究(71849)
中国(43699)
学报(35937)
(35097)
(34384)
科学(34274)
管理(31870)
大学(26740)
学学(25276)
农业(23048)
技术(22843)
经济研究(20642)
教育(20526)
(19146)
金融(19146)
财经(18838)
业经(17038)
问题(16380)
(16375)
技术经济(15205)
统计(12800)
(12652)
(12537)
(11437)
世界(11354)
商业(11079)
科技(10765)
理论(10764)
共检索到353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志军  赵欣  周德  
熵是基于统计学原理用来描述地理系统的空间差异性的一个重要参量,它蕴含着较还原论、确定性理论更为科学的思维范式。而对某一经济地理系统熵情的科学认识,有助于深入解析其内在特征、运行机制、演变过程。基于此,文章对经济地理事物/系统"熵"发生的背景、存在状态、多组分混乱程度的量化描述及分析原则进行了梳理,目的就是要推动熵情这一概念及其思维范式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进而,文章还对目前使用较多的分形、复杂网络、元胞自动机(CA)、仿生技术、异速生长等技术的使用基础进行了评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兆量  
叶裕惠同志所编的《中国经济地理概论》是近年来同类书籍中比较好的一本。它在三个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尝试,将对今后的《中国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产生影响。一、在论述第一和第二两个产业部门的同时,开拓了第三产业布局。这是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的飞跃,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和及时的。鉴于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早已大大超过了第一、二产业,因此,开拓第三产业布局是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将为后人效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孙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受到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来,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学派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演化路径成为集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形成的传统解释及其不足,然后回顾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研究特点和主要研究思路,最后指出了在中国应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孟叶  吴浩波  
从早期的评介与比较到后来的应用与吸收,国内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仍处在追赶与模仿阶段,能理论建模的虽不少,真正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却鲜有耳闻。经历了早期的“火爆”到“因其局限性而感到失望”的阶段后,约从2008年开始,国内外新经济地理学在反思、完善中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依据思想、方法和技巧,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向上:城市与城市体系、异质性、运输成本、标定、与地理学融合,以及公共政策。在这些方向中,城市与城市体系理论、异质性的深化、运输成本内生化、公共政策可以成为未来主攻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小娟  柯善咨  
关系型经济地理学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将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嵌入到特定的区域制度和区域文化背景中,关注区域行为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多种地理尺度下的经济变动过程。文章探讨了关系型经济地理学的演进及其新的进展,分析了主要关系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表现形式,并对关系型经济地理学做出简要评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高  张薇  
产业结构演替是传统的研究话题之一,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分别探讨了产业结构及其内生技术动力。但影响产业结构演替的要素众多,并随研究区域、行业及产业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深的历史根植性。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演化经济地理学为更好地理解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要素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但研究转型国家产业结构演替时,需要对起源于欧美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进行修正。文章首先梳理了产业结构分析框架及演化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研究,并在评述其发展背景和研究特色的基础上,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结合中国发展特点,讨论了现有的产业结构演替研究在中国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安虎森  李锦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税收竞争理论认为:分散均衡条件下,税收竞争类似于标准税收竞争;而聚集均衡条件下,贸易自由度和聚集因素对税收竞争有重要影响。其研究结论是:区域税收差异随贸易自由度提高先增后减,聚集租金的存在使得核心区可以制定较高流动要素税率,简单的税收协调不一定改善两区域的福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庞效民  
90年代后半期以来西方经济地理研究呈现出一种文化研究趋向 ,即重视文化因素在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着重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把握世界、国家和区域的时空变化 ,强调在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来认识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空间特征 ,通过认识具体区域的基本特性来把握区域发展的本质 ,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地方多样性和地理差异。本文在简要回顾现代经济地理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介绍了经济地理文化研究趋向的产生原因和代表性著作 ,重点阐述了这一趋向的出现给经济地理学科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及其对相关的区域研究和规划理论的较大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华磊  
采用GIS及复杂网络等分析方法发现:在如今地理空间上广泛存在经济盆地和经济高原现象;呈现出经济盆地带和经济高原带纵纵交错的分布(贫富省份成带状式的交错分布)格局,类似物理中两波峰之间必存在一波谷的现象;城乡差距在地理空间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任一省份城乡差距的年数有"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乡镇人均纯收入之比"和"常数3.5年"的乘积近似决定;经济的毗邻关联度在地理空间呈现明显的圈层聚集性,且外围低于内层,低的省份集中在西部边境地区,高的省份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横断山脉和澜沧江以东的区域。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关系:如"一省份的地理海拔与对应的总GDP量呈现负相关","一省份的人均GDP量与对应的城乡差距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能  王群伟  赵增耀  
集聚外部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碳排放行为。邻接地区的环境倾销和转嫁效应显著,其中,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间有着较强的负向环境效应。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К.雅宗斯基  譚稼禾  
每一地理著作——或者是阐述整个一个国家,或者是阐述一国的某一个区——的基本任务是不仅提供该国或者该地区的地理情况,而且还要解释这一地理情况。只有在注意到所研究领域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形成的历史以后,才能得出这种解释。只有在指明这一区域的自然地理面貌、经济地理面貌怎样形成的以后,才能找到这一面貌之所以要形成目前这个样子的解释。由此可见,必须用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地理现象是没有疑问的了。问题倒不在于:在地理著作中应该不应该用历史的观点来考察地理事实;而是在于应该怎样来处理地理事实。在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