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9)
- 2023(13244)
- 2022(11060)
- 2021(9842)
- 2020(8113)
- 2019(18299)
- 2018(17244)
- 2017(33103)
- 2016(17750)
- 2015(19481)
- 2014(19243)
- 2013(18945)
- 2012(17640)
- 2011(16356)
- 2010(16387)
- 2009(15287)
- 2008(14726)
- 2007(12840)
- 2006(11620)
- 2005(10258)
- 学科
- 济(95880)
- 经济(95760)
- 管理(50616)
- 业(44332)
- 企(34777)
- 企业(34777)
- 方法(33676)
- 数学(29694)
- 数学方法(29440)
- 中国(23528)
- 地方(21647)
- 学(21310)
- 农(20316)
- 财(18292)
- 业经(17754)
- 制(15184)
- 环境(14273)
- 农业(13927)
- 贸(13906)
- 贸易(13901)
- 地方经济(13622)
- 易(13411)
- 融(12199)
- 金融(12198)
- 体(11702)
- 银(11557)
- 银行(11505)
- 经济学(11315)
- 行(11047)
- 理论(10766)
- 机构
- 大学(271181)
- 学院(268268)
- 济(120632)
- 经济(118444)
- 管理(99030)
- 研究(97990)
- 理学(86521)
- 理学院(85357)
- 管理学(83880)
- 管理学院(83377)
- 中国(70913)
- 科学(60858)
- 京(56183)
- 财(52316)
- 农(50554)
- 所(50003)
- 研究所(45952)
- 业大(43105)
- 中心(43093)
- 财经(42803)
- 农业(40057)
- 经济学(39742)
- 经(39041)
- 江(39001)
- 经济学院(35800)
- 院(35171)
- 范(35045)
- 师范(34618)
- 北京(34375)
- 财经大学(31944)
- 基金
- 项目(186178)
- 科学(147732)
- 基金(139378)
- 研究(127873)
- 家(124820)
- 国家(123853)
- 科学基金(105360)
- 社会(87683)
- 社会科(83215)
- 社会科学(83195)
- 基金项目(74368)
- 省(70580)
- 自然(68443)
- 自然科(66912)
- 自然科学(66888)
- 自然科学基金(65704)
- 划(60718)
- 教育(57209)
- 资助(54772)
- 编号(46980)
- 重点(42648)
- 部(41368)
- 发(40575)
- 创(38595)
- 国家社会(38217)
- 成果(36959)
- 创新(36296)
- 科研(35559)
- 教育部(35304)
- 计划(34853)
- 期刊
- 济(134551)
- 经济(134551)
- 研究(80420)
- 中国(49461)
- 学报(48385)
- 农(45077)
- 科学(44870)
- 财(38257)
- 大学(35968)
- 管理(35131)
- 学学(34739)
- 农业(29979)
- 经济研究(23309)
- 财经(22433)
- 融(22019)
- 金融(22019)
- 业经(19764)
- 经(19528)
- 问题(19016)
- 技术(18726)
- 教育(18550)
- 业(15160)
- 技术经济(14004)
- 版(13363)
- 贸(13325)
- 世界(12617)
- 资源(12602)
- 商业(12542)
- 业大(12405)
- 统计(12338)
共检索到390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一洲 吴次芳 罗文斌
研究目的: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方法:空间密度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根据自然禀赋、集聚经济和政策制度三个维度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分析,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正向效应,但中西部城市与东部相比更偏向于依赖初始禀赋;在当前的产业集聚初步阶段,产业多样性比专业化更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城市交通成本降低、消费多样性和高人力资源素质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于东部城市的影响效应要高于中西部城市;经济开放政策呈明显的正向效应;目前土地市场化政策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土地经济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城市发展内涵进行简单界定,进一步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入探析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适度的不明确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覃一冬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关于经济空间集聚的研究视角,采用我国2003—2009年间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集聚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Marshall所强调的三个外部性经济均显著影响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但是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和知识外溢却呈现出离心力作用。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扩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增加教育投入能促进城市经济集聚,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则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一体化。
关键词:
城市经济集聚 外部性 新经济地理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建军 陈国亮 黄洁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探索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成因与发展趋势,并采用全国22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知识密集度、信息技术水平、城市和政府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与制造业集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论在受地理因素影响方面,还是受累积循环因果关系影响方面都较弱。另外,根据服务业集聚与城市规模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由于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截然相反的集聚路径,这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将长期存在集聚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在城市相对规模达到一定的熵值后集...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城市规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庄晋财 敖晓红
新经济地理理论关于空间非均衡性对区域经济聚集影响的观点,为创业活动空间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212个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创业者实施创业活动的空间选择,受到区域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前者包括市场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关联等因素,后者包括区域政策法规等正式制度和社会风俗、价值观等非正式制度。因此,地方政府制定吸引创业的支持政策,只有考虑了区域空间的非均衡性,才能实现吸引创业聚集的目标。
关键词:
创业活动 空间选择 产业环境 制度环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王志强 崔永涛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自由资本垂直联系模型,利用1998年~2013年空间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规模报酬递增机制、市场规模相对大小以及交通的相对便捷度因素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地区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相对进程等制度因素也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效应,而人力资本相对优势对区域产业集聚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席艳玲 吉生保
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地理分布的分析和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1997—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利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交通便利度和人力资本因素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交通便利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需要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技术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前者表现出负的外部性,后者则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近年来,演化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尤其是欧洲日益受到重视,这可能是因为演化思想为分析产业空间集中的出现和经济的空间差异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解释。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分析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变化演化,但却忽视了其空间特性,这正是经济地理学者所关注的领域。经济地理学吸收演化经济学的有关养料后,分析了这些空间特性对企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富有成效地将本地生产系统、根植性和区域学习过程等与演化思想结合起来,用演化思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及规律,试图在经济地理学中全面引入演化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胁田武光 ,沈象仁,张豪禧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国外地理学界对经济地理学性质和方法的看法,但个别提法值得商榷,供大家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任务。反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典的办法,可以用实物劳动生产率,如每个职工每年或每日、每时生产所得的粮食或钢、汽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提供粮食9~17万斤,肉6千到1万3千斤(不包括禽类)。印度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平均提供粮食1,700斤,肉8斤,对比十分明显。实物劳动生产率的缺点是不同的产品不能相加,无法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水平。要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必须借助货币指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华友 丁四保 高斌
文章从理论、方法和实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背景,进而对其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认为,正如经济地理学所言,新经济地理学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对研究空间的模糊化、强调研究方法的模型化、外部经济的片面化、区位形成的历史偶然性等,但是新经济地理学在很多方面,如对市场结构的强调、对过于经验化描述的摒弃以及报酬递增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等表现出对经济地理学范式的修正。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寿义 张永恒
在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税收,将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税收的一部分,从数理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单一关系,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的关系会因产业类别和经济规模而存在差异;另外,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也会由于其实施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率先增强环境规制将成为经济集聚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其效应可能会随着其他地区的"跟随战略"而趋于弱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祥
文章使用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均对城市化发展存在显著影响,而早期城市规模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亮 刘卫东
边界作为特殊的区位,受到地理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回顾西方学者对国家边界及其边界效用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议题,并提出对未来边界及边界效应研究的启示。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国家边界的研究集中体现在边界效应上。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传统区位论对边界的研究主要关注边界作为两国分割线所起到的屏蔽作用;随着全球贸易的激增,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学者们用大量的数学模型对边界效应及其屏蔽程度进行了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引起了学者们对一体化和边界效应转化的深入争论。全球化进程中边界和边界效应研究的3大主要议题也随着研究发展阶段贯穿,集中在对边界效应强度的分析,边界地区的一体化效应以及边界效应的转化等方面。根据国外研究进展及我国沿边开放的背景,未来可在边界地区集聚效应、边界地区管治和边界地区合作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我国服务业工资差异研究"课题组 张军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我们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工资差异的因素作了初步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以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其服务业集聚程度高0.2%左右,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而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中,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平均高0.181%,且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不明显。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城市层面的其他特征对服务业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潜能 产业集聚 工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