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9)
2023(15408)
2022(13239)
2021(12247)
2020(10080)
2019(23017)
2018(22763)
2017(43649)
2016(23130)
2015(25735)
2014(25685)
2013(25356)
2012(23239)
2011(21252)
2010(21252)
2009(19439)
2008(18584)
2007(16325)
2006(14398)
2005(12635)
作者
(66055)
(54874)
(54565)
(51979)
(35017)
(26284)
(24846)
(21516)
(20900)
(19491)
(18718)
(18547)
(17487)
(17390)
(16950)
(16685)
(16437)
(15920)
(15682)
(15612)
(13627)
(13414)
(13079)
(12564)
(12462)
(12141)
(12017)
(11939)
(11040)
(10697)
学科
(110446)
经济(110342)
管理(71356)
(65294)
(55998)
企业(55998)
方法(43149)
数学(36787)
数学方法(36401)
中国(26397)
地方(26165)
(23866)
业经(23747)
(22367)
(21820)
技术(20010)
理论(17363)
(16835)
农业(16544)
(16397)
环境(16112)
(15972)
贸易(15959)
地方经济(15889)
(15379)
(14616)
金融(14613)
(14309)
银行(14275)
(14107)
机构
大学(334123)
学院(331870)
(139583)
经济(136678)
管理(134386)
理学(116785)
理学院(115467)
管理学(113631)
管理学院(113009)
研究(112142)
中国(81823)
(70438)
科学(68104)
(60700)
(55015)
研究所(50189)
中心(50075)
财经(49243)
(47684)
(45919)
业大(45704)
(45069)
(44749)
师范(44726)
北京(44544)
经济学(42390)
(40998)
(38789)
经济学院(37904)
财经大学(36715)
基金
项目(228466)
科学(181559)
研究(170071)
基金(166179)
(143572)
国家(142380)
科学基金(123659)
社会(109206)
社会科(103522)
社会科学(103497)
(89443)
基金项目(88603)
自然(78871)
教育(77457)
自然科(77050)
自然科学(77036)
自然科学基金(75650)
(74630)
编号(68705)
资助(66783)
成果(55358)
(50853)
重点(50830)
(50218)
(49706)
课题(47224)
创新(46793)
国家社会(44863)
教育部(43604)
人文(43124)
期刊
(157154)
经济(157154)
研究(101212)
中国(62081)
管理(51487)
学报(48064)
科学(46301)
(44171)
(40883)
教育(38806)
大学(36739)
学学(34299)
技术(30288)
农业(28731)
(26278)
金融(26278)
经济研究(25811)
业经(24512)
财经(24147)
(20778)
问题(19416)
图书(18643)
技术经济(18272)
科技(17328)
理论(16120)
现代(15284)
商业(15213)
(14582)
实践(14437)
(14437)
共检索到486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国庆  曾刚  顾娜娜  
受1990年代末期"社会转向、文化转向、制度转向"思潮影响,近年来,有关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延伸。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主要从知识、网络、学习、创新等4个方面展开,集中于网络特征、空间属性和动态演化等问题的探讨。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者文献的梳理,从创新网络的结构、邻近性、网络演化等3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简要评价并提出了未来深化研究的初步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尚勇敏  
"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地方空间"向"流动空间"转变的背景下,多主体、多尺度的网络化模式成为创新导向,动态性、路径依赖性与邻近性等演化经济地理学分析思维有助于理解创新网络演化规律和机制。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1991—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创新网络演化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创新网络演化研究的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核心研究内容和学术争议。结果表明:①创新网络结构演化、演化路径与演化机理是国外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借鉴西方演化理论和研究范式,企业、产业和区域等创新网络演化实证探讨受到国内研究重视;②多维邻近性机制下的创新网络形成与演化、全球—地方多空间尺度耦合的创新结网以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成为研究的知识基础;③创新网络演化是否呈现路径依赖有待解答,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创新网络演化影响的重要程度存在争议,着眼于多集群的创新网络演化则是新近的前沿领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活动环境效应内在机制研究和经济活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关东  唐承丽  周国华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冲击与扰动,如何有效应对外界风险,保持区域经济系统稳定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现实问题。而韧性理念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为区域经济系统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本文从区域经济韧性的概念内涵、测度与评估、影响因素及演化过程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其主要贡献及不足,从“专业化与多样化”“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锁定与解锁”“协同演化”等方面阐述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分析框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以期为后续区域经济韧性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曙光  杨晓昕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促进集聚是区域政策中促进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但与自发产生的集聚相比,区域政策指导下形成的集聚其知识溢出水平低且创新成果不显著。本文借助产业营销与采购(IMP)学说丰富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创新政策内涵,明确了"产业集聚、社会资本、知识与创新"等区域创新政策实施中的关键概念,有助于推动政策在区域组织层面上准确实施。本文建议区域政策关注集群各成员间的资源交互过程,鼓励集群中经济个体通过共同项目的实践促使知识接纳与吸收,并结合自身的社会资本进行再创造以形成良性创新循环,促使经济活动中的思想与研发成果在更大范围的商业活动中产生创新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曙光  杨晓昕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促进集聚是区域政策中促进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但与自发产生的集聚相比,区域政策指导下形成的集聚其知识溢出水平低且创新成果不显著。本文借助产业营销与采购(IMP)学说丰富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创新政策内涵,明确了"产业集聚、社会资本、知识与创新"等区域创新政策实施中的关键概念,有助于推动政策在区域组织层面上准确实施。本文建议区域政策关注集群各成员间的资源交互过程,鼓励集群中经济个体通过共同项目的实践促使知识接纳与吸收,并结合自身的社会资本进行再创造以形成良性创新循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安国  张越  张英奎  
本文对最近十多年来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理论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对新经济地理学标准版本与扩展版本进行的比较研究,探讨以新经济地理学扩展版本为核心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并就以新经济地理学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主要包括核心—边缘模型、城市演化模型和集聚与贸易模型,并且已发展成为均衡框架中解释经济地理驱动力量的重要理论之一。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局限性是过分依赖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替代弹性效用函数和冰山运输成本等假设条件,大量运用抽象数学模型,缺乏实证检验。随着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长春  张剑锋  周华庆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支撑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百度地图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精确的"高速公路"现状组和"非高速公路"对照组,定量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对区域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络为区域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地区受到的影响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长春  张剑锋  周华庆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支撑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百度地图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精确的"高速公路"现状组和"非高速公路"对照组,定量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对区域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络为区域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地区受到的影响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长春  张剑锋  周华庆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支撑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百度地图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精确的"高速公路"现状组和"非高速公路"对照组,定量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对区域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络为区域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地区受到的影响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建吉  王艳华  苗长虹  
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是区域转换增长动力、打造新的增长路径的必然选择。新兴产业的形成及其与特定地理环境的交互作用也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演化转向以及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既促进经济地理学的繁荣和学科地位的提升,也为新兴产业的形成与演化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全面梳理区域新兴产业形成的研究兴起与深化的过程,从区位机会窗口、相关多样化与技术关联、区域产业分叉、政策与制度安排等既相互争论又高度互补的方面,来系统阐述区域新兴产业形成的经济地理机制,并针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深化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梁慧  毛焱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