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8)
- 2023(12870)
- 2022(11381)
- 2021(10681)
- 2020(9068)
- 2019(20838)
- 2018(20740)
- 2017(40055)
- 2016(21864)
- 2015(25078)
- 2014(25371)
- 2013(25075)
- 2012(23378)
- 2011(21281)
- 2010(21591)
- 2009(20239)
- 2008(19776)
- 2007(17696)
- 2006(15966)
- 2005(14479)
- 学科
- 济(105163)
- 经济(105028)
- 管理(65017)
- 业(57859)
- 企(48830)
- 企业(48830)
- 方法(41087)
- 数学(35137)
- 数学方法(34622)
- 中国(24722)
- 农(23730)
- 地方(23660)
- 学(22902)
- 财(22491)
- 业经(21110)
- 制(19078)
- 理论(15917)
- 农业(15557)
- 贸(15485)
- 贸易(15476)
- 和(15259)
- 易(14921)
- 地方经济(14599)
- 环境(14393)
- 银(14205)
- 银行(14169)
- 融(13936)
- 金融(13935)
- 体(13761)
- 行(13494)
- 机构
- 大学(325146)
- 学院(321650)
- 济(132537)
- 经济(129521)
- 管理(125166)
- 研究(111157)
- 理学(107218)
- 理学院(105957)
- 管理学(104015)
- 管理学院(103430)
- 中国(83159)
- 京(70122)
- 科学(68504)
- 财(61179)
- 所(57002)
- 研究所(51313)
- 中心(49634)
- 农(49155)
- 财经(48180)
- 江(47860)
- 业大(46003)
- 北京(45212)
- 范(43554)
- 经(43429)
- 师范(43203)
- 院(39967)
- 经济学(39915)
- 州(39009)
- 农业(38094)
- 经济学院(35441)
- 基金
- 项目(210127)
- 科学(163892)
- 研究(154696)
- 基金(151272)
- 家(131053)
- 国家(129947)
- 科学基金(110835)
- 社会(96796)
- 社会科(91492)
- 社会科学(91466)
- 省(81060)
- 基金项目(80069)
- 自然(71371)
- 教育(70347)
- 自然科(69620)
- 自然科学(69606)
- 自然科学基金(68339)
- 划(68123)
- 编号(63257)
- 资助(63244)
- 成果(53040)
- 重点(46566)
- 部(46182)
- 发(44727)
- 课题(43737)
- 创(42459)
- 教育部(39716)
- 创新(39630)
- 科研(39568)
- 大学(39435)
- 期刊
- 济(157906)
- 经济(157906)
- 研究(101521)
- 中国(61984)
- 学报(50270)
- 管理(48172)
- 科学(46638)
- 财(46479)
- 农(45595)
- 大学(38158)
- 教育(36015)
- 学学(35714)
- 农业(31219)
- 融(28683)
- 金融(28683)
- 技术(28096)
- 财经(24667)
- 经济研究(24422)
- 业经(23451)
- 经(21113)
- 问题(20309)
- 图书(17612)
- 技术经济(17023)
- 理论(16694)
- 业(15013)
- 实践(14960)
- 践(14960)
- 现代(14796)
- 科技(14617)
- 贸(14513)
共检索到490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分析了地理学中的尺度概念及其类型,强调尺度在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范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地理学中的尺度变化,具有从早期微观尺度研究转向宏观微观结合以及宏观精细化研究的特征。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宏观研究传统应该继续发扬,但同时应加强其微观研究。其微观研究可沿着三个层面展开:①在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上从小区域或点位入手;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分解,抓住其中最基本的单元,借助微观研究解释、揭示宏观现象;③对宏观(中观)对象的研究中,注意微观视角,即利用相关技术,构造精细的宏观模型。
关键词:
尺度 微观研究 经济地理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任务。反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典的办法,可以用实物劳动生产率,如每个职工每年或每日、每时生产所得的粮食或钢、汽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提供粮食9~17万斤,肉6千到1万3千斤(不包括禽类)。印度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平均提供粮食1,700斤,肉8斤,对比十分明显。实物劳动生产率的缺点是不同的产品不能相加,无法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水平。要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必须借助货币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乐育
我国经济地理学在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曾逐步形成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或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科学这一看法,此观点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地理工作者与生产(力)布局实践相结合,从而发展了生产(力)布局的应用研究;而另一方面,则由于它混淆了学科研究对象(理论问题)与具体工作任务(实际问题),模糊了经济地理学的主攻方向,从而削弱了经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胡兆量、陆大壮《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一文指出了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荣生
一、经济地理学不完备问题研究的意义不完备问题是指存在于一定层次科学系统中,利用本层次的科学知识(包括理论和方法)无法解决和证明的问题。它强调其不完备的“科学层次”和“解决的不可能性”。不完备问题事实上就是一定层次科学系统中的“不可能点”即“限制点”。进行不完备问题的研究就是要寻找和解决学科中的这些“限制点”,为学科的飞跃发展找到突破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云虹
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传统区位理论早在20世纪初即已开始从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来考察产业集聚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和地方化背景下,与产业集群有关的企业网络、新产业区、区域创新系统等问题受到关注。至于新经济地理学,则是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运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来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及其动力进行模型化分析的。当前,国际经济地理学的多角度转向也相应带来了产业集群研究的多元化特点,因此,我国的产业集群研究应结合这一特定背景,以经济地理学(包括新经济地理学方法)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而形成并突出集群研究中的中国特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根据对国际经济地理学的文献分析和作者的研究体会 ,提出企业网络研究在经济地理学新近出现的研究方向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特殊的国情 ,形成了中国特殊的企业网络 ,为经济地理学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入进行相关研究 ,有希望推出创新成果 ,提高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企业网络 研究创新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近年来,演化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尤其是欧洲日益受到重视,这可能是因为演化思想为分析产业空间集中的出现和经济的空间差异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解释。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分析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变化演化,但却忽视了其空间特性,这正是经济地理学者所关注的领域。经济地理学吸收演化经济学的有关养料后,分析了这些空间特性对企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富有成效地将本地生产系统、根植性和区域学习过程等与演化思想结合起来,用演化思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及规律,试图在经济地理学中全面引入演化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胁田武光 ,沈象仁,张豪禧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国外地理学界对经济地理学性质和方法的看法,但个别提法值得商榷,供大家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拉昌,魏也华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进入了制度重建的新阶段,社会科学日益重视“制度”因素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强调制度、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文章深入分析西方学者提出的制度转向、制度厚度概念及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评析,并简要探讨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梁慧 毛焱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C.布揚諾夫斯基 梁元博
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基础问题在我国成为争论和著述的题材已经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了。苏联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是从一定的角度去研究我国的生产。我们亲眼看见我国地理正在异常迅速地、甚至可以说是飞跃地改变着。但是说起来很奇怪,许多经济地理学家虽然专门研究苏联经济地理,却很少参加或者可以说完全不参加我国新地理的建设工作。由于某些经济地理学家的科学工作脱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而他们的理论体系就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脱离生活的、教条主义的性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建法,黄叶芳
由经济学家倡导的“新西方经济地理学”的兴起使西方经济地理学面临重大挑战。也揭示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评述当前关于西方经济地理学的动向、问题与有关争论
关键词:
新西方经济地理学 全球化 世界城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Б.Н.謝米夫斯基 張文奎 張曉天
1951—1953年间"在哲学问题"杂志上展开了对经济地理学理论问题的争论,其中特别是揭露了所谓"区域学派"的巨大原则性的错误,该学派的根本立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抵触的。特别奇怪的是:任何一个"区域学派"的拥护者也没敢参加这次争论。显然,在哲学杂志的篇幅上,揭露了他们理论观点之荒谬。但是,仍然如故,"区域学派"的拥护者们对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建法
系统工程是一门运用计算机和数学组织、管理、研究各种系统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改变着许多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的面貌。经济计量学、经济控制论、人口预测控制、水资源系统工程、农业系统工程、计量地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就是突出的标志,反映了软件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地理学作为软件学中的一支,可以从系统工程中汲取许多有益的东西。系统工程的核心:系统性、模型化、最优化系统工程以各种系统的最优设计和运行为研究对象。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最优化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永顺 马诗萍 王成金
海底光缆网络是后福特制生产体系下关乎国际电信、社会经济乃至国防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海底光缆网络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前沿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对学科体系发展和国家政策引导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文献综述融合海底光缆网络多学科知识并开展系统讨论,形成以下几个基本认识:(1)海底光缆网络的研究成果较少,但呈加速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以其自身的设施属性为主,并逐渐向其所关联的社会经济部门传导,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深入讨论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导向。(2)海底光缆网络的研究可以从交通运输地理学、基础设施地理学、信息与通信地理学和网络空间地理学等多维视角进行展开,促进各细分领域研究的深化与泛化,从而丰富和完善新时期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未来海底光缆网络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应重点关注面向全球互联互通地理研究、区域发展的时空交互机制、地缘政治博弈的新叙事内容以及流空间与世界城市网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