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1)
- 2023(11249)
- 2022(9865)
- 2021(9105)
- 2020(7681)
- 2019(17655)
- 2018(17651)
- 2017(34234)
- 2016(18425)
- 2015(20899)
- 2014(20933)
- 2013(20767)
- 2012(19210)
- 2011(17385)
- 2010(17427)
- 2009(16029)
- 2008(15251)
- 2007(13264)
- 2006(11826)
- 2005(10443)
- 学科
- 济(94121)
- 经济(94038)
- 管理(52831)
- 业(47520)
- 企(40068)
- 企业(40068)
- 方法(37058)
- 数学(32138)
- 数学方法(31834)
- 地方(21729)
- 学(20258)
- 中国(20076)
- 农(18802)
- 业经(18153)
- 财(17015)
- 地方经济(13967)
- 和(13294)
- 理论(13259)
- 环境(13077)
- 农业(12898)
- 制(12786)
- 贸(12477)
- 贸易(12469)
- 易(11988)
- 融(11097)
- 金融(11096)
- 技术(10985)
- 银(10751)
- 银行(10716)
- 划(10695)
- 机构
- 大学(270037)
- 学院(267616)
- 济(113516)
- 经济(111152)
- 管理(107297)
- 理学(93281)
- 理学院(92225)
- 研究(91863)
- 管理学(90704)
- 管理学院(90227)
- 中国(66208)
- 京(57250)
- 科学(56808)
- 财(48389)
- 所(46059)
- 研究所(42155)
- 中心(40225)
- 农(39612)
- 财经(39454)
- 业大(39006)
- 江(37776)
- 北京(36375)
- 经(35807)
- 范(35458)
- 师范(35147)
- 经济学(34560)
- 院(33236)
- 农业(30831)
- 经济学院(30808)
- 州(30728)
- 基金
- 项目(183591)
- 科学(144008)
- 研究(134436)
- 基金(133234)
- 家(115487)
- 国家(114543)
- 科学基金(98462)
- 社会(85048)
- 社会科(80540)
- 社会科学(80516)
- 基金项目(71276)
- 省(71148)
- 自然(63822)
- 自然科(62286)
- 自然科学(62271)
- 自然科学基金(61140)
- 教育(60659)
- 划(59548)
- 资助(55082)
- 编号(54577)
- 成果(44009)
- 重点(40559)
- 部(40129)
- 发(39616)
- 创(37545)
- 课题(37264)
- 创新(35004)
- 科研(34684)
- 国家社会(34588)
- 教育部(34586)
- 期刊
- 济(128938)
- 经济(128938)
- 研究(82229)
- 中国(45856)
- 学报(41412)
- 管理(40208)
- 科学(38892)
- 农(35519)
- 财(34998)
- 大学(31236)
- 学学(29531)
- 教育(27174)
- 农业(25029)
- 技术(23398)
- 经济研究(21190)
- 融(20867)
- 金融(20867)
- 财经(19743)
- 业经(18955)
- 经(16864)
- 问题(16332)
- 技术经济(14623)
- 图书(14086)
- 理论(13833)
- 科技(12731)
- 实践(12497)
- 践(12497)
- 现代(12436)
- 业(12051)
- 商业(11609)
共检索到389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沿公司地理、农户地理和小尺度研究三个层面探索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增长空间轨迹、公司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等方面;农户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研究、农户经济活动区位研究、农户发展环境研究、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研究;小尺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地块角度研究人地系统、专业村与环境关系以及从点位角度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有利于抓住经济地理现象形成的基本单元和组成结构,探索地理过程以及揭示地理现象的形成机理。沿着上述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可望在中国特殊背景下的微观经济空间理论发展上有所建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近年来,演化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尤其是欧洲日益受到重视,这可能是因为演化思想为分析产业空间集中的出现和经济的空间差异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解释。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分析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变化演化,但却忽视了其空间特性,这正是经济地理学者所关注的领域。经济地理学吸收演化经济学的有关养料后,分析了这些空间特性对企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富有成效地将本地生产系统、根植性和区域学习过程等与演化思想结合起来,用演化思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及规律,试图在经济地理学中全面引入演化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胁田武光 ,沈象仁,张豪禧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国外地理学界对经济地理学性质和方法的看法,但个别提法值得商榷,供大家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任务。反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典的办法,可以用实物劳动生产率,如每个职工每年或每日、每时生产所得的粮食或钢、汽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提供粮食9~17万斤,肉6千到1万3千斤(不包括禽类)。印度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平均提供粮食1,700斤,肉8斤,对比十分明显。实物劳动生产率的缺点是不同的产品不能相加,无法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水平。要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必须借助货币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梁慧 毛焱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永顺 马诗萍 王成金
海底光缆网络是后福特制生产体系下关乎国际电信、社会经济乃至国防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海底光缆网络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前沿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对学科体系发展和国家政策引导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文献综述融合海底光缆网络多学科知识并开展系统讨论,形成以下几个基本认识:(1)海底光缆网络的研究成果较少,但呈加速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以其自身的设施属性为主,并逐渐向其所关联的社会经济部门传导,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深入讨论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导向。(2)海底光缆网络的研究可以从交通运输地理学、基础设施地理学、信息与通信地理学和网络空间地理学等多维视角进行展开,促进各细分领域研究的深化与泛化,从而丰富和完善新时期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未来海底光缆网络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应重点关注面向全球互联互通地理研究、区域发展的时空交互机制、地缘政治博弈的新叙事内容以及流空间与世界城市网络体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王艳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云虹
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传统区位理论早在20世纪初即已开始从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来考察产业集聚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和地方化背景下,与产业集群有关的企业网络、新产业区、区域创新系统等问题受到关注。至于新经济地理学,则是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运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来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及其动力进行模型化分析的。当前,国际经济地理学的多角度转向也相应带来了产业集群研究的多元化特点,因此,我国的产业集群研究应结合这一特定背景,以经济地理学(包括新经济地理学方法)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而形成并突出集群研究中的中国特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王兵
文化转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文章简要介绍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对文化与文化转向的理解,分析了文化转向得以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经济对社会文化的根植性,提出了我国经济地理学开展“文化转向”研究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 根植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对当今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带来较大冲击的"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研究视角和方法等问题。认为经济区位论、传统经济地理学、新国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是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基础;收入递增带来的规模经济、运输费用、生产要素的不可移动性、历史发展的偶然性、路径依赖等相互作用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视角;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规模经济 集聚力 分散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博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全球面临着气候变暖、资源能源枯竭与生态环境破坏等危机,将环境问题纳入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下的环境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将为缓解全球环境危机以及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新视角。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德国科隆举行的环境经济地理学会议上被首次提出,试图采用演化制度主义理论与绿色技术-经济范式,将环境因素融入经济地理分析之中,旨在修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裂痕,克服环境与经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零和博弈难题,使得探讨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子系统的互动机制和正和博弈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经济地理学兴起的背景,进一步对其理论基础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进行总结,然后重点综述了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两大核心主题:环境问题对经济(空间)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活动的环境效应。最后,本文对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前沿与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孙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受到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来,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学派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演化路径成为集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形成的传统解释及其不足,然后回顾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研究特点和主要研究思路,最后指出了在中国应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演化经济地理学 产业集群 文献回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发余
过去几年中,经济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热潮,主要涵盖经济学的两个方向:国际经济学(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前一个方向主要讨论产业的空间聚集问题,后一个方向主要关注区域经济的长期收敛问题。这种“热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有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与之相关,其中包括克鲁格曼、波特、巴罗和阿瑟,他们的著作都涉及到“地理”问题。这些学者所讨论的“新经济地理学”在内容、方法上都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有很大差别。本文试图介绍西方经济学中这种新趋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活动环境效应内在机制研究和经济活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
关键词:
环境经济地理学 研究范式 经济新常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陆大壮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这是经济地理学对象讨论中的实质性问题,也是关系经济地理学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界盛行的观点,认为生产或生产力布局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对于布局这个概念,大多数经济地理工作者是作为动名词理解的,既包括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