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3)
2023(15002)
2022(12603)
2021(11442)
2020(9725)
2019(22306)
2018(21401)
2017(40182)
2016(21914)
2015(25075)
2014(24739)
2013(24655)
2012(23367)
2011(21546)
2010(21471)
2009(20051)
2008(19751)
2007(17776)
2006(15737)
2005(14335)
作者
(69104)
(57871)
(57870)
(54965)
(36755)
(27885)
(26154)
(22719)
(21984)
(20423)
(20112)
(19225)
(18622)
(18396)
(18390)
(18002)
(17537)
(17203)
(16694)
(16636)
(14655)
(14347)
(14107)
(13313)
(13221)
(12833)
(12698)
(12583)
(11785)
(11678)
学科
(110313)
经济(110210)
管理(60351)
(56955)
(45034)
企业(45034)
方法(44916)
数学(39962)
数学方法(39641)
中国(28418)
(25739)
(23648)
(23367)
地方(22242)
业经(21009)
(20733)
贸易(20724)
(20155)
(18024)
农业(17328)
环境(15541)
(15000)
(14987)
金融(14985)
银行(14934)
(14628)
(14332)
地方经济(14247)
(13446)
财务(13421)
机构
大学(336103)
学院(331737)
(149171)
经济(146487)
研究(124589)
管理(120983)
理学(104623)
理学院(103329)
管理学(101543)
管理学院(100952)
中国(92599)
科学(77255)
(71713)
(66000)
(65587)
(63822)
研究所(60111)
中心(54719)
业大(53918)
农业(52672)
财经(51574)
(48849)
经济学(47787)
(47011)
北京(45555)
(43820)
经济学院(43073)
(42365)
师范(41789)
科学院(38775)
基金
项目(221862)
科学(173703)
基金(163380)
研究(153694)
(146637)
国家(145468)
科学基金(121762)
社会(100688)
社会科(95464)
社会科学(95435)
基金项目(85738)
(84303)
自然(79591)
自然科(77783)
自然科学(77750)
自然科学基金(76456)
(72759)
教育(70075)
资助(67244)
编号(58142)
重点(51150)
(49991)
(48659)
成果(47330)
(45952)
科研(43343)
创新(43203)
国家社会(43175)
计划(42326)
教育部(42193)
期刊
(163566)
经济(163566)
研究(99391)
中国(64825)
学报(62400)
(59099)
科学(54692)
(48666)
大学(45798)
管理(43782)
学学(43570)
农业(40031)
教育(30140)
(28788)
金融(28788)
经济研究(28536)
财经(27158)
技术(26226)
(23581)
业经(23340)
(22411)
问题(21871)
(19902)
世界(18039)
技术经济(18030)
国际(17762)
(16999)
统计(16334)
业大(15615)
科技(15117)
共检索到496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邵春霞  彭勃  
文章采取政治文化路径,以中国网民政治心理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网民政治认同的三种主要影响因素,发现网民的经济地位通过参与程度和主观能力对政治认同发生影响。具体而言,收入水平、参与程度、主观能力等因素形成了一个对政治认同发生作用的影响链条:即收入水平通过参与和主观能力对政治认同发生作用,而参与和主观能力则直接对政治认同发生影响。因此,扩展理性的公民参与、培养理性的公民文化,是提升公民政治认同水平的一种有效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恩海  
The paper gives an overall analysis on Chinese Internet users' demographic structure and Internet behaviors.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 published in Jan,2005 by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the paper makes it clear that who are the Internet users,when do they access Internet,where do they use Internet,how do they access Internet and what are they doing on Internet.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洪美  
本文引入了有序样本聚类的方法,对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率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了网民发展阶段划分的数据支持,进而对我国网民增速放缓的原因做出一些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上官莉娜   魏楚珂   杜玉萍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乡村治理参与行为;除数字金融素养外,不同层面的数字素养都对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在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既要注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弥合接入层的数字鸿沟,也要完善对农村居民的数字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字红利,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上官莉娜   魏楚珂   杜玉萍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乡村治理参与行为;除数字金融素养外,不同层面的数字素养都对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在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既要注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弥合接入层的数字鸿沟,也要完善对农村居民的数字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字红利,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代岷嵋,朱玲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陆渊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环境—个体认知—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将村民政治参与行为划分为高制度化、低制度化以及非制度化三种类型,并以CSS2017年和2019年调研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项Logit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村民数字网络使用类型与其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政治效能感视角,分析网络使用类型与村民政治参与行为间的因果机理。研究发现,无论村民使用网络社会导向还是娱乐导向的功能均能显著提升其高制度化、低制度化及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中介检验分析发现,政治效能感在村民数字网络使用类型与其政治参与行为之间承担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强化村民数字素养的培训与提升,同时加强党员等政治精英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有效建立网络道德引领和法律保障机制,以此有效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政治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倩  吕后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得到空前发展。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实践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充分发挥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民作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在当前的环境下,其政治参与还相对滞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居民经济地位认同偏移带来了潜在风险,为提升人民主观经济福利感知,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度渗透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成为居民主观经济福利感知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10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年面板数据,对我国居民互联网使用行为对经济地位认同偏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经济地位认同偏移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其高估经济地位认同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其低估经济地位认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互联网会导致经济地位认同产生偏移,同时会低估经济地位认同。我们认为导致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在于:人们使用互联网后会降低主观经济地位,提升客观经济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经济地位认同偏移的影响在收入不平等程度不同和户籍类型不同的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的实证发现对于增加居民主观经济福利水平,进而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着重要的政策涵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君平  曲颂  夏英  吴国宝  
本文利用中国5省10县的农户微观数据,从经济学视角阐释了农民政治参与态度与行为选择偏差问题,发现农民及其子群体政治参与态度与行为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均未超过0.35;不同群体中政治参与态度与行为相悖和混沌的人数占比为11%78%,但多集中于50%左右。研究表明,除社会地位较高、有政治身份或处于东部地区等极少数特殊农民群体外,农民总体及其大部分子群体政治参与态度与行为选择之间的偏差均很大。此外,农民政治参与态度与行为选择偏差在性别、民族、婚姻状、政治面貌、社会身份、就业地点乃至地理区位上群体差异显著,而在贫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维  秦玉友  白颖颖  
探究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稳定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提升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提供理论支持。基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012年对9省20县(区)义务教育教师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定量模型研究方法对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整体水平较低;(2)人口学特征中的性别、有无子女两变量能够显著影响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3)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在地区、城乡、学段等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职称、年工资、教龄等工作特征变量能够显著预测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立新  
回顾了幸福感概念的演变轨迹,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不同定义及生成机理。阐述了收入、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海英  夏英  孙东升  张琳  魏昊  
[目的]进一步探索影响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及其效应并深入分析研究层面产生分歧的原因。[方法]文章基于2007—2019年的40项实证研究,运用Meta分析,探究影响我国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效应,分析其是否存在异质性,并探讨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随时间迁移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住房条件、家庭年收入、区位特征、医疗条件、人际交往是影响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除家庭人口数、区位特征、医疗条件外,其他影响因素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值随时间的变迁趋于稳定且变化趋势较为良好或趋于稳定。此外,不同的研究特征对实证研究的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结论]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水平,多渠道提升农民收益水平,维护拓展农民社会联系以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同时在未来研究中加强对关键影响因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潜在调节变量的进一步考察,并注重多方法的交叉及比较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晶  
基于中国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24个乡镇收集的522个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村民的腐败感知对其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败感知是影响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村民对政府的总体腐败感知与政治参与行为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对村委会腐败感知对村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表现出显著性,其他层级政府腐败感知的影响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揭示了村级反腐对乡镇民主建设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