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4)
2023(9930)
2022(8432)
2021(7353)
2020(5944)
2019(13318)
2018(13160)
2017(24788)
2016(13123)
2015(14724)
2014(14654)
2013(14755)
2012(14450)
2011(13525)
2010(13803)
2009(12914)
2008(12526)
2007(11467)
2006(10876)
2005(10185)
作者
(41270)
(34346)
(34295)
(32590)
(22150)
(16568)
(15517)
(13354)
(13270)
(12539)
(12073)
(11555)
(11419)
(11209)
(11047)
(10710)
(10277)
(10087)
(10029)
(9732)
(8927)
(8679)
(8497)
(8253)
(7937)
(7692)
(7657)
(7624)
(7152)
(6886)
学科
(80887)
经济(80732)
管理(33423)
(30923)
地方(24787)
(24119)
企业(24119)
中国(23085)
方法(22972)
(18423)
业经(18198)
数学(17954)
数学方法(17816)
地方经济(15675)
(15596)
农业(12599)
(12058)
金融(12057)
(12025)
(11936)
(11716)
(11367)
(11317)
银行(11287)
(11112)
环境(10896)
(10761)
贸易(10750)
理论(10668)
(10250)
机构
学院(199222)
大学(198749)
(92061)
经济(90218)
研究(81436)
管理(69086)
中国(61298)
理学(57438)
理学院(56676)
管理学(55757)
管理学院(55389)
科学(48371)
(44060)
(42867)
(40380)
研究所(38417)
(35985)
中心(34970)
(32548)
财经(30799)
经济学(29085)
(29050)
北京(28805)
(27996)
农业(27875)
业大(27813)
(27737)
师范(27663)
(25720)
经济学院(25630)
基金
项目(123568)
科学(96760)
研究(90487)
基金(88066)
(77507)
国家(76813)
科学基金(64193)
社会(60543)
社会科(56262)
社会科学(56243)
(49201)
基金项目(45241)
(41296)
教育(40150)
自然(39003)
自然科(38064)
自然科学(38053)
自然科学基金(37384)
资助(36473)
编号(35268)
(33767)
成果(29872)
重点(28785)
发展(27357)
(26896)
(26743)
课题(26678)
(25350)
国家社会(24778)
创新(23822)
期刊
(119442)
经济(119442)
研究(69362)
中国(49560)
(35158)
学报(32252)
科学(30348)
管理(29490)
(29235)
大学(24440)
农业(23965)
教育(23226)
学学(22984)
(22183)
金融(22183)
经济研究(20119)
业经(18221)
技术(17891)
财经(16500)
问题(15032)
(14445)
(12237)
世界(11919)
(11560)
技术经济(11344)
国际(11004)
商业(9700)
经济问题(9609)
经济管理(9597)
统计(9472)
共检索到335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叶立梅  
讨论了城市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协调状况,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振声  
本文试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人才流动、高校改革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及其联系。文章第一部分,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入手,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经验及实例,分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讨论了高校现有的体制问题及改革方向;文章第二部分,着重讨论了我国人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人才流动问题,分析了妨碍人才流动的典型问题,并探讨建立确保人才有效合理流动的配套机制;文章第三部分,进一步讨论了制度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指出人才流动、高校改革这些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有密切联系的领域的改革都有赖于制度的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课题组   陈晓华  张红宇  欧阳海洪  夏英  杨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即“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城乡关系发展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活力的重大创新。由于“两个统筹”战略思想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必要深入加以研究。本报告将从不同层面描述城乡差距 ,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 ,认识城乡统筹的必然性 ;并通过揭示城乡分化问题的成因、寻找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 ,提出实施“两个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和对策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玉珑  黄磊  徐富平  
电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分析了两者的评价指标,通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计算出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并对协调度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电网建设评价提供一种协调的方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泊溪  岳颂东  
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协调与失调建国4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城乡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提高,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总体和总的趋势上说,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相对于某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比较好的。但是,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也存在着某些不协调。1.国民经济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建国40年来,由投资周期所决定的大幅度的经济波动在我国曾出现过8次,几乎每一次波动,都伴随着经济扩张、农轻重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的恶化,从而引起整个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失衡,随后不得不进行紧缩与调整,加强农业和基础产业,农轻重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威莎  
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人口与经济两者不相协调的程度加深。因此,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不是人口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但是,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  周叔莲  郭克莎  
二、城乡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Ⅱ)(四)城乡收入和消费变动的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变动不协调的表现是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它是工农业增长速度落差过大和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必然结果,这种不协调态势也是从1985年以后开始的。1994年与1985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了69.4%,年平均增长6.0%,而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6.1%,年平均增长3.5%。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维国,李婷  
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定量描述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是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本文应用定量描述方法,描述了辽宁省各地区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长新  王维国  
一、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定量研究 人口、社会、经济三者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它们在各个层次上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研究方便起见,我们把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视为一个大系统,而把人口、社会、经济看作这个大系统之下的三个子系统。所谓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就是指三者之间的协同合作、相互适应,保持某种合理的比例关系发展过程和态势。刻画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解决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描述各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水平;二是,怎样表现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三是,如何判断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在此分述如下: (一)各系统发展状况及发展水平的定量描述 一个系统的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宏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序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手段。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和衡量问题,提出了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落脚点。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贺国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总量及人均水平已进入全国中上水平。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省委、省政府加强了对卫生工作的领导,提出造福于民,要先从关心群众健康做起,做好卫生工作,是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的必备条件。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初步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配合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