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2)
2023(8881)
2022(7588)
2021(6775)
2020(5835)
2019(13388)
2018(13254)
2017(26195)
2016(13804)
2015(15974)
2014(15812)
2013(15682)
2012(14554)
2011(13498)
2010(13879)
2009(13075)
2008(12396)
2007(11053)
2006(9867)
2005(8664)
作者
(39922)
(33614)
(33479)
(31886)
(21600)
(15983)
(15077)
(13014)
(12828)
(12030)
(11499)
(11341)
(10716)
(10645)
(10382)
(10355)
(9918)
(9708)
(9554)
(9356)
(8438)
(8345)
(8206)
(7707)
(7605)
(7597)
(7361)
(7061)
(6906)
(6392)
学科
(89167)
经济(89101)
管理(41113)
方法(39579)
(36835)
数学(36564)
数学方法(36050)
(30894)
企业(30894)
地方(19073)
中国(17352)
(14838)
(14690)
业经(14364)
地方经济(13131)
(13087)
(10815)
贸易(10808)
理论(10639)
(10616)
(10349)
(10237)
金融(10236)
农业(10024)
环境(9978)
(9287)
(9176)
银行(9168)
(9034)
财务(8998)
机构
学院(209063)
大学(207591)
(99785)
经济(98103)
管理(82483)
理学(71754)
理学院(71069)
管理学(69713)
管理学院(69337)
研究(67889)
中国(51208)
(42897)
(41508)
科学(38155)
财经(34902)
(32996)
经济学(32922)
(31699)
中心(30868)
(30152)
研究所(29744)
经济学院(29491)
(28147)
业大(27519)
北京(25985)
财经大学(25952)
(24465)
师范(24260)
(24032)
(23878)
基金
项目(137761)
科学(110293)
基金(102145)
研究(99938)
(87673)
国家(87035)
科学基金(76505)
社会(66774)
社会科(63678)
社会科学(63661)
(54093)
基金项目(52749)
自然(48389)
教育(47570)
自然科(47390)
自然科学(47384)
自然科学基金(46532)
(44437)
资助(44096)
编号(39021)
成果(31159)
(31031)
重点(30996)
(29775)
(28662)
国家社会(28436)
教育部(27630)
课题(27509)
人文(26875)
创新(26828)
期刊
(108734)
经济(108734)
研究(62426)
中国(36543)
(32705)
管理(31870)
学报(27559)
科学(26300)
(24491)
大学(21760)
技术(21324)
学学(20824)
经济研究(19712)
(19365)
金融(19365)
财经(18761)
教育(18530)
农业(16365)
(16161)
统计(15670)
业经(15174)
(13868)
问题(13784)
技术经济(13253)
决策(12811)
商业(10521)
(10438)
世界(9535)
理论(9180)
(9012)
共检索到306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云  王浩  
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文章构建了经济周期识别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通过经济运行的实际数据,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识别、分析和预测。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历经三次显著收缩和两次下滑冲击;2009年第1季度是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运行的拐点,中国经济复苏扩张会一直持续到2013年;消费、投资、出口运行的扩张和收缩周期存在较大差异,提升扩大消费政策的有效性,使得消费扩张持续时间加长是当前中国政策的着力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文辉  陈德胜  宿媛媛  陈炜  
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投资规模是否过度一直是实务界和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文章采用实际GDP增长率、资本形成总额、银行部门提供的国内信贷、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市场资本总额和CPI作为系统关键变量,通过VEC模型分析投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虞栋杰  郑静  
经济周期研究既能了解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也是经济危机监测和国家政策调控的基础。文章采用一种能够综合利用高频数据和低频数据的经济周期计量模型,即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混频数据回归(MS-MIDAS)模型,利用月度货运量数据以及季度GDP数据对我国经济周期进行识别与预测,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非对称性;MS-MIDAS模型在识别与预测经济周期方面具有准确性和简便性。同时,实证结果证实了巴菲特的观点:货运量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建华  沈琦  焦继军  
应用MS-VAR模型从多个一致指标中提取其共同周期,对经济周期的波动进行研究。并与由一致合成指数作为解释变量的MS-AR模型进行比较分析,选取2000年至2011年的我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作为训练集,对历史转折点进行识别,然后再用2012年到2016年数据作检验集以分析模型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包含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进出口总额和发电量的同比增长率指标的MS-VAR模型所提取的共同周期能够较好地代表我国的经济周期;MS-VAR模型更具稳健性,尤其表现在对收缩期或扩张期内暂时性的反向波动的处理上更为有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余宇新  谢鸿飞  
本文应用平滑转换模型(STR)对我国经济周期的运行特点及拐点识别进行深入研究,并成功识别出经济周期拐点。研究发现我国GDP机制转换发生在自身滞后1期,增长率9.6%是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固定投资机制转换发生在自身的滞后4期,增长率19%是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效应具有较为缓慢的调整特征和滞后效应,机制转换发生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2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关政  彭建刚  吕志华  
我国企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根源于经济周期和经济转型两方面,但已有研究对经济转型因素缺乏足够重视。文章构建了ECTM模型,筛选出对我国企业系统性信用风险有显著影响的两个经济周期因子和三个经济转型因子,并刻画其作用方向和程度。结论显示,未来我国企业所有制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市场化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但外贸依存度的下降则可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冲击。我国银行业应加强对企业系统性信用风险的监测和防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本文先确定1979~2009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消费、投资波动与产出高度相关,产出波动高于消费波动,但低于投资波动。然后,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和借贷约束引入RBC模型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本文模型能够解释实际消费、就业、投资和产出波动的82.22%、79.09%、99.75%、99.57%;(2)这一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力要强于未包含劳动的RBC模型、包含资本劳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引入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可分劳动RBC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燕  尹元生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物价变动的基本形势,说明宏观价格总水平已触底反弹,价格变动趋于稳定以及分类波动特征和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并以ARCH模型分析了物价波动的"非对称效应",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国庆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全球化和区域化以不可替代之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和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全球经济周期呈现的协同与异化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全球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本文根据1971~2014年间9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数据建立了一种多层因子模型,研究了全球性、区域性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区域内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的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明显;(2)全球化时代见证了区域经济周期的出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智明  郭永济  李鹏  
本文对全球169个经济体1991—2013年的产出、居民消费支出和国民收入增长率数据进行估计,以探究全球经济周期相互依存度的动态演变过程。运用动态分层因子模型将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三个组别的宏观经济波动分解为全球因子、组别因子、国家层面因子和异质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周期对发达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强于对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明显与全球经济周期"脱钩"。发达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同性较为明显,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性,但也存在"脱钩"现象。中国的经济周期与全球经济周期"脱钩",但与新兴经济体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引入偏向性技术变迁与中性技术冲击的包含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1979-2009年间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中国的特征事实较一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力要强于未包含劳动的RBC模型、包含资本劳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引入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的可分劳动RBC模型,说明这一模型更符合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与正的中性技术冲击具有正财富效应相反,正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冲击具有明显的负财富效应特征;我国1979-2007年间推行的降低劳动弹性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工业化发展战略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增加、资本积累与GDP产出的提高,故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向东  
在本文中,制度变迁被尝试引入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生产函数中,进而提出一个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估计比较制度变迁的影响的初步方法和一个将北美与拉丁美洲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的框架。
[期刊] 求索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刘杰  
基于贝叶斯动态潜在因子模型,研究28个省1953-2014年省级经济周期,估计影响所有省份产出、消费和投资的全国因子和影响对应省份三大变量的省份因子,研究发现:全国因子走势与全国实际GDP增速走势高度相似,全国因子能解释大部分地区产出一半以上的波动;以1978年为时间节点将全样本分成两个子样本进行估计,发现改革开放后全国因子对大多数省份产出波动的解释程度比改革开放前有所下降。这意味着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全国因子的作用在减弱,而各省自身的异质性特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国庆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全球化和区域化以不可替代之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和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全球经济周期呈现的协同与异化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全球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本文根据19712014年间9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数据建立了一种多层因子模型,研究了全球性、区域性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区域内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的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明显;(2)全球化时代见证了区域经济周期的出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彧  裴平  方先明  
经济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对于该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为检验中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本文构建了周期自回归模型,并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1996年1季度至2012年1季度的GDP数据,以及1996年1月至2012年5月的CPI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无论是GDP增长率还是CPI增长率的变动趋势所表征的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并不相同,既不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变换频率较高,状态转换频繁,也不像英国那样变换频率较低,状态转换缓慢,中国经济周期不具有国际趋同性。这一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