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83)
2023(18777)
2022(15935)
2021(14765)
2020(12265)
2019(27745)
2018(27218)
2017(51435)
2016(27959)
2015(31125)
2014(30537)
2013(30241)
2012(27781)
2011(25400)
2010(24979)
2009(23226)
2008(22049)
2007(18960)
2006(16754)
2005(14576)
作者
(82221)
(68410)
(67880)
(64540)
(43293)
(32700)
(30600)
(26922)
(26057)
(24046)
(23336)
(22911)
(21586)
(21445)
(21051)
(20933)
(20377)
(20322)
(19469)
(19441)
(17101)
(16720)
(16390)
(15540)
(15440)
(14996)
(14947)
(14808)
(13753)
(13416)
学科
(124902)
经济(124779)
管理(78309)
(71259)
(57972)
企业(57972)
方法(51549)
数学(45099)
数学方法(44684)
中国(32580)
(30227)
(27599)
(26799)
业经(25636)
地方(25364)
(23184)
贸易(23172)
(22520)
环境(20768)
农业(20349)
(19965)
(18137)
理论(17386)
(17168)
银行(17096)
(16915)
金融(16913)
技术(16667)
(16395)
(16207)
机构
大学(401003)
学院(398652)
(168645)
经济(165444)
管理(153130)
研究(141491)
理学(133381)
理学院(131863)
管理学(129591)
管理学院(128899)
中国(104035)
科学(88410)
(84780)
(72293)
(71964)
(70270)
研究所(66271)
业大(62936)
中心(62075)
财经(59097)
农业(55614)
(55435)
(53972)
北京(53396)
经济学(52254)
(51609)
师范(51030)
(50909)
经济学院(47007)
(44651)
基金
项目(277306)
科学(217314)
基金(202520)
研究(197612)
(179441)
国家(178021)
科学基金(151068)
社会(126929)
社会科(120328)
社会科学(120298)
基金项目(107075)
(106542)
自然(98642)
自然科(96339)
自然科学(96311)
自然科学基金(94604)
(90689)
教育(89949)
资助(83061)
编号(78069)
重点(62798)
成果(62321)
(61131)
(59913)
(57661)
创新(53943)
课题(53933)
科研(53376)
国家社会(53129)
教育部(52111)
期刊
(182786)
经济(182786)
研究(117299)
中国(71861)
学报(69800)
(63591)
科学(62247)
管理(55251)
(52926)
大学(51842)
学学(49211)
农业(44142)
教育(39282)
技术(31917)
(31748)
金融(31748)
经济研究(31449)
财经(29252)
业经(28419)
(25279)
问题(23541)
(23228)
(19888)
技术经济(19831)
科技(19588)
(19032)
图书(18555)
世界(18291)
业大(17737)
理论(17480)
共检索到576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品杰   解玉文   杨帆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危机,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为了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的放矢地制定节能减排政策以实现这个目标,划分不同的经济周期开展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研究。首先从经济、社会、能源三方面选取了8个可能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然后利用两步法(MSAR-OPLS)进行实证分析。通过MSAR模型将中国1978—2019年划分为低速增长期、中速增长期、高速增长期3个经济周期,然后利用OPLS模型得到了中国不同经济周期内碳排放强度和各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经济周期内的“碳效应”。在总结分析不同时期碳排放强度关键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品杰   解玉文   杨帆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危机,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为了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的放矢地制定节能减排政策以实现这个目标,划分不同的经济周期开展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研究。首先从经济、社会、能源三方面选取了8个可能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然后利用两步法(MSAR-OPLS)进行实证分析。通过MSAR模型将中国1978—2019年划分为低速增长期、中速增长期、高速增长期3个经济周期,然后利用OPLS模型得到了中国不同经济周期内碳排放强度和各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经济周期内的“碳效应”。在总结分析不同时期碳排放强度关键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品杰  黄晨晨  
为了实现降低碳排放强度之目的,需要定量分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各角度出发,选取了11个可能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因素。首先利用HP滤波对我国1978~2013年进行经济周期划分,基于1978~2013年不同周期的历史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了我国不同经济周期内碳排放强度和各影响因素的综合关联度。根据GM(1,1)模型预测所得的2014~2020年的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我国碳排放强度和各影响因素综合关联度的发展变化。在总结分析不同时期碳排放强度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超奇  
本文考察了199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间经济周期的协同性,并实证研究了协同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协同性;通货膨胀相似度、贫富差距对经济周期协同性有显著影响;针对通货膨胀相似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失业率相似度、技术市场成交额相似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敏  周潮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历来受到中国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经济周期理论为依据,采用GDP增速指标和"谷—谷"法,将1953—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分为11个周期。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从改革开放前的"低位—剧烈振荡"型转变为改革开放后的"高位—平缓波动"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呈现微波化特征,经济周期波动整体上呈收敛态势。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是内部传导机制与外部冲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别从内生和外生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逢珉  张宁  
基于1996-2011年的数据,本文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与东盟五国之间经济波动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双边经济周期呈现一定的同步性。在此基础上,从贸易强度的视角展开讨论,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来进一步分析贸易强度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发现双边贸易的强度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具有正向作用。本文建议提高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比重,减少对欧美出口市场的依赖性,提升外向型经济质量,提高中国在东亚经济圈的地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晓曙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怎么理解这个经济现象?为什么会持续这么长时间的下行?当前经济又处在什么样的阶段?这对经济学家来说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事实上,把中国经济放在国际经济大历史视野中去分析比较,就会发现对于中国经济来说,除人口因素外,资本效率遵循先递增后递减的周期规律在其中起着支配作用。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人口与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的投入要素。人口结构中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薛敬孝  张兵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固定资本投资和净出口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周期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日本经济周期发展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是源于投资萎缩和需求不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利用吉布斯抽样估算出我国省份经济周期多动态因素模型,考察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省份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特征及全国、地区和省份动态因素对我国省份经济动态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省份经济波动很大程度取决于全国动态因素;与产出和消费动态不同,我国省份经济的投资动态更具特异性和独立性:发达省份更多地体现出省份特性,而欠发达省份则更具特异性和地区性。同时,我国省份经济的这些动态特性与其经济特征存在着密切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金全  刘子玉  
本文从经济周期驱动因素转换的视角出发,综合分析本轮经济周期拖平尾部平面的形成机理,并对未来新经济周期的类型进行初步地识别和判断。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投资周期由繁荣转向衰退是现阶段经济收缩的主导诱因,表明朱格拉周期依旧是本次经济周期转换的主导因素;其次,技术长周期的顺利转换将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推力,但受制于技术更迭时间较长,未来增长动能的释放仍需必要时间;最后,得益于"三去一降一补"战略的有序实施,现阶段产能过剩问题已基本得到化解,短期库存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已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现阶段经济周期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长期要素的作用强度,因此,经济增长将有很大概率在中高速阶段形成局部稳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德勇  卢忠宝  
基于我国1990-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两阶段"LMDI方法,先将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分解为产出规模、能源结构、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四个方面;再引入产出结构效应,对减少碳排放起关键作用的变量——能源强度进行再次分解。在此基础上,以产出规模和能源效率这两个对碳排放的增加和减少起关键作用的变量为依据,界定"高增长、高效率"、"低增长、低效率"、"低增长、高效率"和"高增长、低效率"四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划分出不同的时期,分析我国碳排放周期性波动的特征。研究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以来,我国四个阶段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是碳排放波动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其中2000-2004年"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希丽  张兵  李可爱  
影响中国(大陆)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金融开放度、产业结构相似度、财政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政策等。运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1992-2009年中国(大陆)及其贸易伙伴共14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协动性主要受到产业内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磊  孟勇刚  王艺枞  
本文同时在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截距和方差项引入马尔科夫区制转换过程,从经济增长速度和波动强度的双重角度对我国经济周期不同阶段间的运行特征进行详细考察。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周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不同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存在非对称性;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微波化的平稳运行态势是大概率事件。此外,本文提取的一致景气指数与我国实际季度GDP增长率的走势基本一致,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各个时期的经济形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漪  
金融危机之后,资本监管顺周期问题凸显,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先从理论方面指出,资本监管顺周期会通过银行信贷传导到一国经济产出,造成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变大,威胁金融安全,影响经济稳定。再运用1996~2012年GDP和银行信贷同比增长率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方法,证明经济产出和银行信贷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有单向Granger因果。其次运用两次金融危机前后经济繁荣和萧条时期的数据,具体印证实证和理论的结果。最后提出逆周期操作的监管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