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8)
- 2023(10931)
- 2022(8962)
- 2021(8278)
- 2020(6731)
- 2019(15057)
- 2018(14703)
- 2017(27195)
- 2016(14228)
- 2015(16174)
- 2014(15416)
- 2013(15387)
- 2012(14272)
- 2011(13376)
- 2010(13117)
- 2009(12609)
- 2008(12038)
- 2007(10478)
- 2006(9546)
- 2005(8707)
- 学科
- 济(83659)
- 经济(83602)
- 管理(39067)
- 业(34270)
- 方法(29052)
- 数学(25991)
- 数学方法(25847)
- 企(25747)
- 企业(25747)
- 中国(21959)
- 农(18511)
- 地方(18435)
- 贸(15859)
- 贸易(15850)
- 易(15420)
- 业经(15287)
- 财(14283)
- 学(13861)
- 地方经济(13054)
- 农业(12044)
- 制(11829)
- 环境(11593)
- 融(10889)
- 金融(10888)
- 银(10440)
- 银行(10429)
- 发(10163)
- 行(10152)
- 和(9625)
- 关系(9566)
- 机构
- 学院(210745)
- 大学(209956)
- 济(107786)
- 经济(106181)
- 研究(81783)
- 管理(76193)
- 理学(65040)
- 理学院(64340)
- 管理学(63478)
- 中国(63476)
- 管理学院(63095)
- 科学(44601)
- 京(44378)
- 财(44367)
- 所(41127)
- 研究所(37204)
- 经济学(35884)
- 财经(35729)
- 中心(35359)
- 农(33193)
- 经(32650)
- 经济学院(32076)
- 江(29519)
- 院(28922)
- 北京(28511)
- 业大(27311)
- 财经大学(26512)
- 范(26283)
- 师范(26086)
- 农业(25996)
- 基金
- 项目(135461)
- 科学(108003)
- 基金(101572)
- 研究(100547)
- 家(88904)
- 国家(88302)
- 科学基金(74990)
- 社会(68929)
- 社会科(65646)
- 社会科学(65636)
- 基金项目(51787)
- 省(49347)
- 自然(44876)
- 教育(44652)
- 自然科(43855)
- 自然科学(43843)
- 自然科学基金(43083)
- 资助(42155)
- 划(41805)
- 编号(38326)
- 部(31398)
- 发(31360)
- 重点(31112)
- 国家社会(30782)
- 成果(30573)
- 中国(28669)
- 创(27748)
- 教育部(27361)
- 课题(26797)
- 人文(26423)
- 期刊
- 济(124390)
- 经济(124390)
- 研究(69468)
- 中国(40499)
- 财(33325)
- 农(31246)
- 管理(29927)
- 科学(28957)
- 学报(28816)
- 经济研究(22744)
- 大学(22426)
- 农业(22356)
- 学学(21326)
- 融(19943)
- 金融(19943)
- 财经(18973)
- 技术(17702)
- 业经(17469)
- 经(16721)
- 教育(16567)
- 问题(16202)
- 贸(15687)
- 世界(15252)
- 国际(14468)
- 业(13015)
- 技术经济(12338)
- 统计(11060)
- 经济问题(10060)
- 策(9496)
- 商业(9464)
共检索到328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蓝海涛 姜长云
本文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呈现波浪型上升的态势。2004~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成本进入快速上升期,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土地和农资等成本快速上升的推动。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将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呈现波浪型上升的趋势,一定时期后将趋于相对稳定。2009~2012年前后,粮食生产成本将下跌,但其平均生产成本可能高于本轮上升期;2013~2020年前后,粮食生产成本将再次上升并明显高于本轮上升期。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粮食生产成本 变动 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叶天勇
一、我国粮食生产周期波动的成因(一)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40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资的比重和增幅不大,农业生产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加之原有设施老化,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十分脆弱。自然灾害一直是引发我国粮食生产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二)生产要素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少,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差,粮食生产一直受生产要素投入的制约。投入农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等生产要素的增减能直接引起粮食生产的波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宁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变化问题进行分析,以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延缓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成本 市场经济体制 小农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国富,崔斌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趋势与预测吴国富崔斌ABSTRACT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periodicalfluctuationexistintheeconomicrun-ninginourcountry,thech...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翔 孙文华
加入 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 ,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 ,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 ,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关键词:
WTO 粮食生产 粮食贸易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英基
为探究中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投入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了粮食生产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基于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能源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较大,化肥、农药的边际作用呈递减趋势,劳动力、农用柴油、机械动力的边际作用呈递增趋势,各能源要素与劳动力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在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中,要提高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能源要素的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农业机械动力、劳动力的生产贡献程度,推动粮食生产向精细化和能源节约方向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言勇
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中国粮食生产周期——11年。分析了未来中国粮食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希望能将此项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永松
一、粮食生产的周期与震撼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的理论争论正由现实作出解答。在中国,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而以“左”的思想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常规解释代替之的话,那么,粮食生产存在波动(周期),已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新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倩 余劲
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基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4省14县767户种粮户粮食生产2012年基准平滑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及数据包络分析,探究农地流转背景下不同类型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结果表明: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鼓励转入户种植粮食作物。小麦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效率是主要突破点。尽管农地流转有助于促进粮食生产效率,但粮食生产中"天花板"与"地板"的矛盾阻碍了该效用的发挥。建议加强对转出户的社会保障,注重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加大对农地转入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柴玲欢 朱会义
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与地域分工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以及耕地保护、农业补贴、价格保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区域专业化的方向和地域分工取向尚不清晰,不过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化趋势却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论文以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域单元1981—2013年的产量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方法揭示1980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程度的演变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明显上升,3种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最高,并呈相对稳定的集中化趋势,而稻谷和玉米生产的集中化程度则经历了一个"U"...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友孝
中国粮食生产条件变化趋势的有利方面表现在需求压力增大 ,市场前景看好 ;激励机制日臻完善 ,种粮积极性得以恢复 ;粮食增长的资源潜力尚可挖掘 ,技术潜力不可低估。不利方面表现在人均耕地递减 ,后备资源不足 ;灌溉用水日益短缺 ,环境恶化 ,生态失衡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粮食生产受到的冲击会加大。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趋势在其组成结构上表现为谷物的绝对优势地位不会变 ,薯类和豆类比重略有上升 ;粗粮比重上升 ,细粮比重下降。在其地域结构上表现为尽管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的趋势不可逆转 ,但东部地区仍然是粮食增长的主体。
关键词:
粮食生产条件 粮食生产结构 变化趋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彭斯达
[期刊] 改革
[作者]
温铁军
粮食涨价并不是粮食生产的问题──中国粮食的生产周期和供给周期分析温铁军一、粮食的生产周期和供给周期中国作为一个有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国家,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氏族村社历史看,只要实行“均田免赋”,不搞横征暴敛,哪个朝代都能稳定个一二百年。正所谓“天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光泗 朱丽莉
本文利用三大谷物数据,从生产要素关系变动角度,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投入及要素关系变动,进而考察新形势下粮食生产技术变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扩大,劳动对粮食生产影响日益凸显,耕地、劳动、机械、化肥的产出弹性均大于零,其中劳动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程度最大;从要素间替代弹性变动来看,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均较小,而耕地与劳动的替代弹性较大,粮食生产面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下降的不利影响;从三大地区层面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劳动弹性均高于其他要素产出弹性,三大地区的耕地、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差异明显。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粮食 生产技术 要素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