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6)
- 2023(6835)
- 2022(5625)
- 2021(5097)
- 2020(4322)
- 2019(9805)
- 2018(9437)
- 2017(18954)
- 2016(9699)
- 2015(10926)
- 2014(11114)
- 2013(11255)
- 2012(10587)
- 2011(9976)
- 2010(9957)
- 2009(9737)
- 2008(9621)
- 2007(8869)
- 2006(8234)
- 2005(7863)
- 学科
- 济(66373)
- 经济(66334)
- 业(27018)
- 管理(26515)
- 方法(23204)
- 数学(21103)
- 数学方法(21023)
- 企(20895)
- 企业(20895)
- 银(20179)
- 银行(20034)
- 行(18698)
- 制(17292)
- 中国(16228)
- 地方(15731)
- 融(14417)
- 金融(14417)
- 财(11903)
- 地方经济(11856)
- 险(10875)
- 保险(10784)
- 业经(10622)
- 业务(10302)
- 度(10232)
- 制度(10228)
- 农(9439)
- 学(9173)
- 体(8691)
- 银行制(8590)
- 务(7839)
- 机构
- 大学(148359)
- 学院(146764)
- 济(78089)
- 经济(76741)
- 管理(55608)
- 中国(51461)
- 研究(50994)
- 理学(45923)
- 理学院(45505)
- 管理学(44915)
- 管理学院(44656)
- 财(38039)
- 京(29955)
- 财经(29773)
- 经济学(27179)
- 经(27020)
- 科学(25665)
- 所(25119)
- 中心(24333)
- 经济学院(24199)
- 银(24185)
- 银行(23103)
- 江(22749)
- 财经大学(22397)
- 研究所(22255)
- 行(21450)
- 融(20810)
- 金融(20532)
- 农(19810)
- 北京(19479)
- 基金
- 项目(85946)
- 科学(68427)
- 基金(65669)
- 研究(62090)
- 家(55446)
- 国家(55024)
- 科学基金(48147)
- 社会(44289)
- 社会科(42058)
- 社会科学(42047)
- 基金项目(33626)
- 省(31115)
- 自然(29085)
- 资助(28813)
- 自然科(28427)
- 自然科学(28422)
- 自然科学基金(27957)
- 教育(27168)
- 划(25729)
- 编号(22836)
- 部(19865)
- 国家社会(19262)
- 重点(18808)
- 成果(18654)
- 发(18321)
- 教育部(17917)
- 人文(17651)
- 创(16970)
- 济(16790)
- 社科(16710)
共检索到248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鑫 倪晴 周晔
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是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和资本监管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1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经济周期波动、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资本缓冲能够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风险缓释作用随资本充足率提高而降低;核心资本缓冲的作用效果更显著,风险缓释作用随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而增强。第二,商业银行资本缓冲整体呈现逆周期性,小型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调控效果比大中型银行更显著,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后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逆周期特征逐渐增强。第三,金融强监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资本缓冲的风险缓释效果。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对于维护银行系统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逆周期监管方式应与经济形势相结合,监管当局在实践中应采取动态监管措施,实施差别化的资本监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意 陈敏
本文基于理论和经验分析,考察在经济波动冲击下以银行风险承担为核心的金融周期形成机理,并以银行风险承担来测度中国金融周期。文章梳理了经济波动影响风险资产市场的波动率水平,进而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能力并最终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提出以市场型资产变动率作为银行风险承担的衡量指标,并证实该指标具有前瞻性。通过考察经济扩张与收缩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差异性影响,验证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设",并证实中国金融周期具有中期频率,周期长度约为11年。监管当局应关注低波动率带来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加剧系统性风险积聚的顺周期现象,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卫东 王祥
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2至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单步系统GMM估计,对上市银行经济周期和收入多元化对资本缓冲和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
资本缓冲 经济周期 风险 收入多元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孙建雅 何凯 程细玉
本文以2005年1季度至2013年4季度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研究经济增长、资本充足率管制、市场预期和货币政策等银行外部因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冲击效应及其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管制对银行风险承担波动的影响最大,且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波动;经济增长能在半年内显著改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影响,而市场预期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因此,应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并重视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科 李振 赵宣凯
本文基于中国227家商业银行2005-2016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增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且这种显著的负向关系并不随着银行风险代理变量、经营辐射范围以及是否有外资入股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经济周期会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非对称性影响,即相比在经济上行时期,在经济下行时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更强且更为显著。就可能的影响机制而言,本文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提高银行盈利能力,从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韡 黄珊
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逐渐完善的同时,汇率双向波动也日益频繁,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无疑会对货币错配现象显著的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方程,以汇改后(2005年第三季度—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的升值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银行的规模越大,汇率波动引起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动则越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晔 高斯
利用上市银行2002—2013年的季度数据,考察资本缓冲调整、宏观经济波动与资产价值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上市银行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并不显著,但是其风险变动却对宏观经济的波动极为敏感;同时,资本缓冲的调整与上市银行的风险变动具有相关性,在宏观经济变动时,银行会因自身表内资产组合风险的变化而连续调整其资本缓冲。此外,上市银行表内资产的多元化程度较低,收入变动与风险波动的相关性较显著,所以,收入多元化依然是银行减少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驱动因素之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晔 高斯
利用上市银行2002—2013年的季度数据,考察资本缓冲调整、宏观经济波动与资产价值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上市银行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并不显著,但是其风险变动却对宏观经济的波动极为敏感;同时,资本缓冲的调整与上市银行的风险变动具有相关性,在宏观经济变动时,银行会因自身表内资产组合风险的变化而连续调整其资本缓冲。此外,上市银行表内资产的多元化程度较低,收入变动与风险波动的相关性较显著,所以,收入多元化依然是银行减少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驱动因素之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续涛 沈悦
考虑到不确定性冲击的存在,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部门的连续时间DSGE模型,对银行风险承担形成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确定性冲击对银行风险承担和经济波动的影响,揭示了不确定性冲击影响经济波动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发现,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银行资本规模和经济不确定性程度有关。银行资本越充足或经济不确定程度越低,则银行风险承担意愿越强。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经济基本面冲击对银行资本规模和经济不确定性程度有直接影响,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使得冲击得以传播和放大,不确定性冲击是经济波动不可忽视的一个来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崔婕 沈沛龙
本文使用中国银行业2004~2013年季度数据验证信贷/GDP指标是否能运用于中国银行业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结果表明,构建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指标信贷/GDP比值在样本期内的波动与中国银行业信贷波动情况基本一致,该指标可以充分反映此期间信贷波动的实际情况。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度(GAP)是预测中国银行业危机的有效指标。建立多元化逆周期资本监管机制,必须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构建前瞻性的损失准备金计提制度,实行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即监管部门的逆周期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曼斯·爵蒙 克罗多·布睿 兰诺德·甘白科特 甘布利·杰米 卡罗斯·恰特 胡妍斌
本文提供了设计反周期资本缓冲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方法选择,主要贡献在于分析了用于指引资本缓冲建立和释放的条件变量。不同反周期资本措施的主要区别在于条件变量是银行特定的还是系统性的,前种方法对特定构成要素的数量要求巨大,相比之下系统性的方法更具优势。作为资本缓冲增加进度和规模信号的最佳变量未必是指引资本缓冲释放时机和程度的最佳变量。信贷/GDP比率是指引建立阶段开始的最好变量,总损失的某种衡量,与信贷条件指标一起,可以很好地发出释放资本的信号。不过,现阶段设计完全以规则为基础的机制不太可能,不同程度的主观判断不可避免。此外,本文还认为,减少最低资本要求的敏感性是可靠的反周期缓冲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顺周期性 反周期资本缓冲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政 蔡昕雨
选取我国20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事前和事后双视角探究全球金融周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1)全球金融周期上行时,我国商业银行事前风险承担呈上升趋势,事后风险承担呈下降趋势。(2)全球金融周期上行通过提高银行期限错配程度提升银行事前风险承担、降低银行事后风险承担,还通过增加跨境资本流入降低银行事后风险承担。(3)全球金融周期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及非上市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更大。(4)全球金融周期对未来1至4年银行事后风险承担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表明银行事前风险承担能够及时反映全球金融周期冲击,具有前瞻性,银行事后风险承担会对全球金融周期冲击进行积累,具有持续性。据此,本文提出金融监管机构要围绕金融风险全过程强化持续监管,银行管理者要提升风险承担事前识别与事后评估准确性的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博华 张成虎 李崇
本文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宏观经济增长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三个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风险偏好渠道以及间接渠道,验证宏观经济增长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相关性。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更强,即当宏观经济增长率提高时,东部地区商业银行会倾向于承担更低的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博华 张成虎 李崇
本文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宏观经济增长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三个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风险偏好渠道以及间接渠道,验证宏观经济增长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相关性。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更强,即当宏观经济增长率提高时,东部地区商业银行会倾向于承担更低的风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时旭辉 宋琳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纷纷着力推进监管框架的改革。此次危机带有的典型的顺周期性特征使各国开始重视逆周期监管,2010年推出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也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具体监管措施。然而,对于资本缓冲和经济周期的关系问题,国内外理论界并未达成共识。本文运用我国上市银行2005—2013年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但其在经济上行和下行时期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在经济下行时期,这种逆周期性表现更为明显;资本缓冲在缓解信贷的顺周期方面没有明显的作用,但资本缓冲水平较低的银行由于面临一定的压力,确实会抑制其信贷增速的过快增长。
关键词:
资本缓冲 经济周期 信贷增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