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4)
- 2023(4547)
- 2022(3872)
- 2021(3390)
- 2019(6321)
- 2018(6162)
- 2017(12224)
- 2016(6437)
- 2015(7487)
- 2014(7790)
- 2013(7890)
- 2012(7770)
- 2011(7316)
- 2010(7735)
- 2009(7443)
- 2008(7096)
- 2007(6607)
- 2006(6460)
- 2005(6199)
- 2004(5566)
- 学科
- 济(55306)
- 经济(55256)
- 管理(18636)
- 地方(15587)
- 业(14863)
- 方法(14348)
- 数学(12750)
- 数学方法(12619)
- 地方经济(11862)
- 中国(11306)
- 企(10886)
- 企业(10886)
- 农(9483)
- 业经(8825)
- 学(8725)
- 财(8490)
- 制(7764)
- 经济学(6767)
- 农业(6678)
- 融(6532)
- 金融(6532)
- 银(6278)
- 银行(6277)
- 环境(6195)
- 行(6072)
- 体(5939)
- 发(5642)
- 产业(5184)
- 和(5171)
- 贸(5024)
- 机构
- 学院(106971)
- 大学(106268)
- 济(58594)
- 经济(57507)
- 研究(41173)
- 管理(37212)
- 中国(32870)
- 理学(30592)
- 理学院(30175)
- 管理学(29666)
- 管理学院(29473)
- 财(26304)
- 京(22078)
- 科学(21447)
- 所(21352)
- 财经(20112)
- 经济学(19850)
- 研究所(18603)
- 中心(18122)
- 经(17996)
- 经济学院(17441)
- 江(17209)
- 北京(14935)
- 财经大学(14521)
- 范(14158)
- 师范(14114)
- 院(13809)
- 州(13701)
- 农(13062)
- 科学院(12627)
- 基金
- 项目(57960)
- 科学(45776)
- 研究(44527)
- 基金(42117)
- 家(35187)
- 国家(34887)
- 社会(31147)
- 科学基金(29739)
- 社会科(29527)
- 社会科学(29519)
- 省(21979)
- 基金项目(21253)
- 教育(19655)
- 资助(18390)
- 划(17660)
- 编号(17204)
- 自然(16230)
- 自然科(15796)
- 自然科学(15794)
- 自然科学基金(15476)
- 成果(14984)
- 发(14054)
- 济(13438)
- 经济(13309)
- 国家社会(13251)
- 部(13131)
- 重点(13003)
- 课题(12725)
- 发展(12311)
- 展(12153)
共检索到184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晨萍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在所有的经济周期中,居民心理预期的急剧变化对经济稳定的冲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研究探讨影响居民心理预期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分析、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晓明
本文分析了处于经济周期中段的美国经济的特征并据此作出预期。主要结论是:近期,美国经济将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降低;通胀压力日益增大,但仍在可控之下,羡联储极有可能在6月份提升联邦基金利率25年基本点。8月份是否继续加息,要视新的经济数据而定。由于利率目标升到5.25-5.5%,将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进入紧缩周期, 所以美联储会持谨慎态度。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周期中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后平 王丽英
个人心理预期、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本文作者认为经济的发展与增长不完全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而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大众个人对未来的经济预期即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的变化。个人心理预期的形成和波动对消费和投资带来直接影响,从而产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要使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发挥积极效果,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必须适时调整个人心理预期,使社会大众个人心理预期保持适度乐观状态。
关键词:
个人心理预期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帆
我国经济周期中的利率与汇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帆一、人民币国内价格-利率利率是资金价格,人民币利率是人民币的国内市场价格,是中央货币当局法定的七种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七种工具是:第一种:贷款限额,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信用性再贷款。第二种:中央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雷
利率调整与股票、债券与大宗商品市场的收益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次序,通过协整、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等时间序列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模型,找出对利率调整时各市场反映的顺序:债券领先于股票市场,股票领先于商品市场;三个市场同步上涨或下跌时,不会有利率的调整;而只有当债券下跌且商品上涨之后,才会首次升息;同样首次降息发生在债券上涨且商品下跌之后。这充分验证了金融市场所具有的对经济预测功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墨非 徐翔
本文从生产者网络出发,探讨经济周期中政府信贷引导行为的动机与利弊。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进行信贷引导的主要目的是抑制信用风险通过生产者网络传播,进而缓解其对于社会总产出的负面影响。这一行为对于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网络结构呈单向链式上下游关系的传统部门,信贷引导能够有效提高总产出水平,其实际效率与目标企业下游产业链的数量与长度有关;对于网络结构复杂的新兴经济部门如金融衍生品和互联网经济,信贷引导失效,会造成额外的总产出损失。当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时,信贷引导同样弊大于利,对于关键节点企业的援助不足以弥补低效信贷带来的效率损失。此外,本文还拓展分析了通过信贷引导扶持关键高科技企业与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机制。基于理论推导与实例分析,本文建议,各级政府在进行信贷引导时应以最大化社会总产出为主要目标,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所处阶段、生产者网络结构、产业链长度、节点企业的网络连接数与技术外部性等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祁毓 卢洪友
经济周期所引致的社会健康福利变化是经济学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回顾和阐述了经济周期、环境污染与国民健康关系的内在机制,利用1990-2010年89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库,反复通过多种方法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当失业率上升时,各类健康指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死亡顺周期可能是中短期非长期现象;环境污染成为经济周期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传导渠道,经济衰退时期空气污染改善所带来的健康贡献大致占到了20%左右;经济周期对健康的影响在不同年龄、国家和性别中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适度闲暇会带来死亡率的下降,但是过度失业并不利于健康。将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福利,凸显了经济发展的健康代价以及经济适度放缓的健康收益,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和适应经济新常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死亡率 环境污染 经济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立群
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研究张立群一、我国是否存在经济周期(一)关于经济周期的一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经济周期,这是国内外经济界所公认的。我国经济中是否存在经济周期,是一个到目前尚有争议的问题。讨论这一问题,首先应该界定经济周期这一概念的内涵。一般的认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邹甘娜 孙睿
预期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冲击,如果能让各类经济主体在冲击来临之前形成预期,那么冲击对经济的作用效果与各类经济主体没有预期相比可能会截然不同。为了更好地理解可预期的外生冲击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影响,本文使用Search-Matching模型作为分析框架。相比于传统的DSGE模型,Search-Matching模型考虑了劳动市场摩擦的存在,而这恰好和我国实体经济的就业市场高度吻合。同时,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估计模型中的结构参数,本文基于1991—2017年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贝叶斯估计,得到了比使用既有文献进行校准拟合度更高的模拟结果。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我们发现,可预期资本税冲击能够在长期明显缓解税收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可预期资本税冲击也可以在短期缓解资本税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如果中央政府能够事先促进政策预期形成,并最终实施政策,就能够很好地缓解税收冲击对于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有关文献大多将预期视为不可观测的潜变量,本文尝试考察预期的可观测性。首先采用混频时变DFM方法估计了中国的潜在产出,以代表经济基本面,发现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就开始下行。接着构建了一个不完全信息SVAR模型,基于动态识别方法估计预期冲击和噪声冲击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信心指数"错误"预期主要宏观变量的变化;相较而言,商业信心指数是更好的预期指标,但包含噪声成分。以商业信心指数为预期变量,预期冲击对主要宏观变量形成持久的正向效应,预期冲击解释了潜在产出变化的60%,解释了GDP变化的55%;噪声冲击对宏观变量具有正向"驼峰状"影响,对GDP的短期解释力超过8%。消费者信心指数表现不佳可能源于消费和宏观经济的脱节。本文的基本结论在大数据集、替代指标、基本面检验以及其他识别方式下依然成立。
关键词:
信心指数 潜在产出 预期冲击 不完全信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卫蛟 单春辉 于风宏
本文主要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周期角度入手,分析了世界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然后根据我国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从宏观的经济管理变革角度分析我国经济管理变革中的相关问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荣武 沈庆元 聂慧丽
新兴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存在的重大缺陷是未全面、系统地研究投资者心理偏差的变动机理和行为偏差的形成根源,以及它们对资产定价的影响,从而削弱了模型的解释力。投资者心理偏差随经济周期动态变化,不同周期阶段下呈现出不同态势(方向或强度),使得人们相应产生各种非理性程度不一的投资预期,进而导致资产价格偏离基础价值。而这种偏离又会反作用于投资者心理偏差与经济周期波动,从而相互影响,不规则地循环反复。文章将投资者心理偏差置于经济周期这一宏观背景下,提出"经济周期-心理偏差-行为偏差-资产定价"的研究新思路,以期揭示心理偏差影响下投资者行为与资产定价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机理,打开"心理偏差-资产定价"的"过程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燕 刘金全
文章首先使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描述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不同阶段中经济变量的不同特征,并计算经济收缩及其前后时期变量相对趋势的变化,发现消费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驱动力量,而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自1993年以来的经济波动中经济变量的变化体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进而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使用政策变量对主要经济变量进行回归解释,发现财政支出相对趋势变量在收缩期的相对更大的正向经济相对趋势增长效应,货币供给相对趋势变量在收缩期产生反向作用,它可以作为抑制经济"过速增长"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经济波动 核密度 回归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德旭 张捷
在金融经济周期背景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货币"和"信用"的搭配问题至关重要。今年和明年抑制资产泡沫、着力防范金融体系风险,应努力保持货币政策中性,通过宏观审慎措施来控制信贷增速和金融风险。对应的"货币"和"信用"组合应该是"紧信用"、适时的"稳货币"、必要时的"宽财政"。在金融经济周期下半场的治理中,要注意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平衡和把握,应有两个底线思维:金融波动不产生外溢效应;不引发"债务—通缩"风险。
关键词:
金融经济周期 金融加速器 信用周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