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2)
- 2023(16493)
- 2022(14042)
- 2021(13036)
- 2020(11016)
- 2019(25243)
- 2018(24917)
- 2017(48537)
- 2016(25972)
- 2015(29389)
- 2014(29319)
- 2013(28439)
- 2012(26070)
- 2011(23437)
- 2010(23941)
- 2009(22409)
- 2008(21584)
- 2007(19071)
- 2006(17041)
- 2005(15497)
- 学科
- 济(120566)
- 经济(120430)
- 管理(80219)
- 业(73256)
- 企(60938)
- 企业(60938)
- 方法(48850)
- 数学(43419)
- 数学方法(42709)
- 财(30647)
- 中国(30226)
- 农(28982)
- 地方(25146)
- 业经(24436)
- 制(24139)
- 学(20836)
- 农业(19218)
- 贸(18975)
- 贸易(18962)
- 易(18404)
- 务(18375)
- 财务(18297)
- 财务管理(18257)
- 银(17749)
- 银行(17728)
- 理论(17380)
- 企业财务(17284)
- 融(17184)
- 金融(17181)
- 体(17027)
- 机构
- 学院(367458)
- 大学(365023)
- 济(161783)
- 经济(158556)
- 管理(142622)
- 研究(123064)
- 理学(122450)
- 理学院(121193)
- 管理学(118857)
- 管理学院(118158)
- 中国(94736)
- 财(77158)
- 京(75357)
- 科学(70199)
- 所(60372)
- 财经(59984)
- 中心(56960)
- 江(56193)
- 经(54382)
- 研究所(54062)
- 农(53789)
- 经济学(50706)
- 业大(49665)
- 北京(47330)
- 范(45966)
- 师范(45555)
- 经济学院(45310)
- 院(44680)
- 财经大学(44329)
- 州(43541)
- 基金
- 项目(241168)
- 科学(192224)
- 研究(179073)
- 基金(176657)
- 家(152471)
- 国家(151219)
- 科学基金(131579)
- 社会(115810)
- 社会科(109881)
- 社会科学(109859)
- 省(93998)
- 基金项目(91741)
- 教育(83970)
- 自然(83927)
- 自然科(82021)
- 自然科学(82005)
- 自然科学基金(80518)
- 划(78632)
- 资助(73531)
- 编号(72413)
- 成果(59277)
- 重点(54347)
- 部(54326)
- 发(52041)
- 课题(50620)
- 创(50505)
- 国家社会(48177)
- 制(48121)
- 教育部(47568)
- 创新(47202)
- 期刊
- 济(183708)
- 经济(183708)
- 研究(113252)
- 中国(74320)
- 财(61492)
- 管理(56669)
- 学报(49754)
- 农(48817)
- 科学(48483)
- 大学(39923)
- 教育(39728)
- 学学(37737)
- 融(36927)
- 金融(36927)
- 技术(35794)
- 农业(32764)
- 财经(30619)
- 经济研究(30430)
- 业经(27695)
- 经(26404)
- 问题(23074)
- 统计(20100)
- 技术经济(19663)
- 贸(18349)
- 策(18154)
- 业(17052)
- 理论(16777)
- 现代(16383)
- 决策(16320)
- 世界(16286)
共检索到559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阳 牟俊霖
本文运用符号限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结论如下:一是两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就业效应与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有关,在经济衰退期,两者的就业效应最强,在经济平稳期次之,在经济繁荣期最弱。二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单独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单独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单独采取增加货币供给MO以及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比单独采取增加货币供给M2以及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对就业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三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增加货币供给MO以及降低利率的政策搭配使用,两者对就业的共同促进作用最强,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增加货币供给M2以及降低利率的政策搭配使用,则会抑制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的共同促进作用有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兆炜
分别利用包含不同预测变量且不同期限的双变量和三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意大利1992年至2006年间的真实GDP增长率和1980至2006年间的通货膨胀率进行了滚动模拟预测。从实证结果看,对上述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不同变量的预测能力随模型期限及结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因而无法判断哪个(类)变量用于预测时将具有显著优势。研究还发现,如自回归模型(AR)等简单的时间序列模型,整体上较之相对更复杂的模型提供了更准确的预测信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劲帆 刚健华 钱宗鑫 张龄琰
本研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了基于贝叶斯估计的混合频率向量自回归模型(MF-BVAR),并对该模型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本文模型在允许多变量、不同频数据共存的条件下提高了模型估计的自由度,从而实现高精度预测。实证结果显示,在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所关注的核心经济变量CPI、RPI和GDP等进行预测时,MF-BVAR模型相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同频向量自回归模型和MIDAS模型,预测精度都有显著改善。本文亦发现房地产投资对于模型预测能力的重要作用,从样本外预测的角度佐证了房地产部门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影响。本文也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表现不能对预测宏观经济运行提供额外贡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武飞
根据经济调节方式的不同,建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可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为1953~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第二个时期为1979年至今的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第一个时期,我国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计划形式进行资源配置,由于经济信息收集慢,决策过程长,政策传导速度快,容易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而产生大起大落,导致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时间短、衰退时间长且波动剧烈的特点;第二个时期,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逐步替代计划的形式进行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方式逐步成熟,经济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逐步呈现出增长时间长、衰退时间短且波动逐步平滑...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周期 宏观调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飞 任奕繁
财政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聚焦点。基于此背景,本文首先对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突发危机造成经济波动下的财政政策调控效应进行理论阐述,然后建立财政政策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相关指标模型,选取2001年至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财政收入、税收、工业产出以及消费价格水平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函数响应。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和税收对工业产出的波动冲击是有效相关的,同时这两种政策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拉动经济增长。总体来看,税收政策短期内可以达到稳定波动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调整财政支出对于经济的波动减缓是有效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明清 高文亮
本文在考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对居民部门收入及其分配状况的变化反映极其敏感。因而,在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宏观调控的实践中,提高国民收入在居民部门的分配份额、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扩大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志强 李青川
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影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非线性的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角度分析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准备金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宏观审慎工具的:(1)当超额准备金率较高时,采用上调准备金率来减少超额准备金率进而控制信贷增长的政策是有效果的;当超额准备金率较低时,效果比较差。(2)当净投放量降低或投放较少时,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信贷增长是有效果的;当净投放量较大时,调整准备金率对信贷没有影响。(3)在外汇占款增长率较低时,准备金率没有作用;在外汇占款增长较快时,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政策抑制信贷增长和控制资本流动的冲击。本文认为,总的来看,2012年以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牟俊霖 王阳
为了充分利用宏观经济数据的信息,本文以中国118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为基础,采用要素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第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城镇单位就业、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增长;第二,除了增加货币供给M0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的就业有微弱的促进作用之外,增加货币供给M1、M2以及降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城镇单位就业、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的就业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第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均能有效地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建议,如果促进就业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政策目标,则应当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主,如果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都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政策目标,则应当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使用的政策组合,而不应当单独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这样会造成"无就业的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牟俊霖 王阳
为了充分利用宏观经济数据的信息,本文以中国118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为基础,采用要素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第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城镇单位就业、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增长;第二,除了增加货币供给M0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的就业有微弱的促进作用之外,增加货币供给M1、M2以及降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城镇单位就业、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的就业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第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均能有效地促进中国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昱亮
经济周期波动转折点的识别与检验问题一直是经济周期理论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改进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经济周期转折点CDR指标,扩展其取值范围并消除该指标外生决定的缺点。以12个国家(或地区)1970~2012年的季度数据,分别构建以CDR、修正后的CDR为门限变量的向量自回归门限模型,进行样本外预测能力比较。实证结果显示,以MCDR指标作为门限变量的模型预测能力优于CDR。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波动转折点 样本外预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昱亮
经济周期波动转折点的识别与检验问题一直是经济周期理论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改进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经济周期转折点CDR指标,扩展其取值范围并消除该指标外生决定的缺点。以12个国家(或地区)1970~2012年的季度数据,分别构建以CDR、修正后的CDR为门限变量的向量自回归门限模型,进行样本外预测能力比较。实证结果显示,以MCDR指标作为门限变量的模型预测能力优于CDR。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波动转折点 样本外预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其友 陈婧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波动即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现象。由于有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经济成长,因此在理论上对导致经济周期因素的解释也是多个角度的。土地是经济社会生产经营的物质载体,我国土地制度特性决定了土地供给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土地供给对经济周期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我国1987年以来土地供给与经济成长波动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我们要实现土地政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调;政府调控土地的能力与发挥土地市场调节机制相协调;土地调控政策与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相协调。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成勇
本文结合多机制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和半参数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提出多机制半参数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模型转换函数中的未知光滑有界函数采用级数估计,并给出了结合Back-fitting算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的具体执行步骤,随机模拟结果说明了本文模型和估计算法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应用本文模型和估计算法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结构可以分为四个显著不同的增长机制:扩张阶段、衰退阶段、收缩阶段、恢复阶段,并且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有三到四个季度的迟滞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石柱鲜 黄红梅 刘俊生 牟晓云 王立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塞
论经济周期规律与宏观调控实践张塞一、如何认识经济周期规律宏观经济在运行中客观上存在周期问题,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客观规律。经济运行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或者从一个低谷到另一个低谷,形成一个周期。从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共经历了三个周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