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3)
2023(7274)
2022(6144)
2021(5478)
2020(4363)
2019(10035)
2018(9602)
2017(19457)
2016(10288)
2015(11459)
2014(11823)
2013(11732)
2012(11293)
2011(10675)
2010(11237)
2009(10568)
2008(10285)
2007(9607)
2006(9036)
2005(8517)
作者
(30302)
(25373)
(25173)
(24166)
(16566)
(11955)
(11427)
(9761)
(9674)
(9347)
(8859)
(8445)
(8273)
(8244)
(8224)
(7984)
(7440)
(7427)
(7361)
(6938)
(6534)
(6226)
(6113)
(5938)
(5890)
(5753)
(5549)
(5334)
(5195)
(4911)
学科
(68829)
经济(68791)
管理(30623)
(26866)
(21078)
企业(21078)
方法(20543)
数学(18647)
数学方法(18496)
地方(17718)
中国(15003)
(13687)
地方经济(12632)
(11678)
业经(11517)
(11006)
(10603)
(10216)
金融(10216)
(9825)
贸易(9816)
(9808)
(9652)
银行(9648)
(9419)
(9398)
农业(8621)
环境(8251)
经济学(7863)
及其(7823)
机构
学院(160693)
大学(158898)
(84617)
经济(83058)
管理(60480)
研究(60147)
理学(50433)
理学院(49914)
管理学(49341)
管理学院(49006)
中国(48278)
(38703)
(32544)
科学(30411)
(30058)
财经(29711)
经济学(27738)
(26860)
中心(26800)
研究所(26389)
(25606)
经济学院(24523)
财经大学(21763)
北京(21276)
(21237)
(20950)
(19805)
(19526)
师范(19419)
科学院(17553)
基金
项目(92423)
科学(73908)
研究(70994)
基金(68232)
(57410)
国家(56937)
科学基金(49276)
社会(47832)
社会科(45521)
社会科学(45511)
(34399)
基金项目(34051)
教育(31576)
资助(29596)
自然(29125)
(28612)
自然科(28458)
自然科学(28449)
编号(27999)
自然科学基金(27969)
成果(23903)
(21759)
(21401)
重点(20470)
课题(20076)
国家社会(19985)
教育部(18995)
(18886)
发展(18729)
人文(18663)
期刊
(106403)
经济(106403)
研究(58393)
中国(31844)
(28765)
管理(25316)
(23793)
金融(23793)
(19928)
科学(18566)
经济研究(18381)
学报(17308)
财经(16574)
业经(14766)
(14467)
大学(14147)
技术(14068)
学学(13523)
问题(13191)
农业(12948)
教育(12708)
(11539)
国际(10727)
技术经济(10077)
世界(9938)
统计(8924)
经济问题(8474)
理论(8359)
经济管理(8227)
商业(8109)
共检索到267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建军  
我国同业市场频发"钱荒",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包括:外汇占款增速处于历史低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导致对基础货币占用过大;央票到期量大幅减少;同业市场交易量逐年扩大导致对基础货币的交易需求逐年扩大;财政存款和现金发行逐年扩大且存在季节性波动。主观原因包括:认为广义货币M2存量"过大",且增速超出调控目标;担心房价和物价过快上涨;认为"紧货币"有助于推进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钱荒"频繁出现不仅会抑制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导致实体经济产能全面过剩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而且还会加大虚拟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导致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凌华  汤钟尧  
“双高”并存的成因、后果及对策中国人民银行浙江嘉兴市分行凌华汤钟尧目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高通货膨胀率、高储蓄增长率同时存在的现象(以下简称“双高”并存)。统计资料表明,1994年全国城乡居民新增储蓄额为6316.3亿元,超过了1992、1993两...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阿立  周春鲜  
新会计准则突出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使用。会计信息记录方法的改变必然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使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波动。本文论述了通过改进利润表结构、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加强监管等措施来避免企业业绩波动,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段春明  张天阳  
有学者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进行过实证研究,均证明注册会计师在收取审计费用时,会自动形成价格下限。本文从审计产权和博弈学的角度,分析了审计价格下限形成的原因,认为审计价格下限降低了审计市场的效率,建议改变审计师的聘用方式、聘用时间,充分披露审计报告,以有效遏制此现象的形成。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世君  
按照财务管理学中的股票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理论的观点,不引起现金流量变化的会计政策的采用与变更,理应不影响公司股票的价值和市场参与者,如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关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准则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许多事件,资本市场中的诸多案例都从不同侧面有力证实会计政策的采用与变更具有强烈的经济后果。本文从经济后果的现象入手,进而剖析经济后果形成的原因,并最终讨论了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尤其是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的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韩玉军  
在国际贸易中,目前非关税壁垒名目繁多,自愿出口限制就是其中一种主要形式.自愿出口限制往往并非出于自愿,其付出的代价往往大于效益,而且带有歧视性,在多方面扭曲了贸易和生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斌  林辉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我们必须对腐败现象具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有别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以及法学等社会学科,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对腐败现象的研究做出了独到的贡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外经济学界对腐败现象成因与后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关于腐败现象的经济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邵原  
"钱荒"作为一种金融危机现象,一般是由流通领域内货币数量相对不足所致。然而,货币数量不足通常只是"钱荒"经济表象,"钱荒"之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只有充分认识"钱荒"产生的背景和成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勇  
当前,对现金持有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金持有的资本市场价值效应,而基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视角的相关研究近期才开始得到关注。在系统回顾现金持有市场竞争效应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现金持有市场竞争效应的存在性、作用机理及其价值贡献进行了梳理与述评。然后,将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制度背景嵌入现金持有市场竞争效应问题的分析中,对现金持有市场竞争效应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章新蓉  孙回回  陈煦江  
我国的彩票是以慈善的名义开展的社会事业,面向全国民众募集资金,其社会福利效应的好坏是关乎彩票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彩票行业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以及竞争效果,我们发现彩票行业的市场竞争并没有降低发行成本,也没有为社会福利带来正改进,反而造就了新的既得利益和弱势群体。为此财政部门应高度重视,通过制定规则和严格监管来解决这些问题。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井林  胡林琪  徐静航  汪芷伊  
市场错误定价是行为公司财务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如何准确度量市场错误定价程度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学者们更关注市场错误定价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公司财务行为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主要对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测度方法、形成机理与经济后果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有关部门的资本市场监管与公司的市值管理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叶康涛  曾雪云  
内部资本市场本应具有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积极效应,但在我国却往往导致资源低效配置和大股东财富转移等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效应并遏制其负面后果?就此问题,本文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及其边界条件,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经济后果的条件依存模型。本文分析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受到集团产业战略和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双重影响。其中,专业化产业战略可以降低集团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抑制内部资本市场的经理人代理成本和财富转移问题;而良好的投资者保护一方面可以缓解企业集团的外部融资约束,抑制大股东的财富转移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黎珺  吴雅倩  伊志宏  刘嫣然  
“逻辑性”是分析师报告的重要信息质量特征,受到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高度重视,但与之相关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基于文本分析法,本文实证检验了分析师的估值结论和分析过程是否具有一致的逻辑。结果表明,逻辑不一致的分析师报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较为常见;分析师策略性地处置和隐藏被跟踪公司的负面信息是导致研究报告逻辑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之所以隐藏公司负面信息,是为了给存在佣金分仓关联的基金客户提供调整投资组合的窗口期,减轻股价下跌给基金客户造成的损失。此外,逻辑不一致性降低了投资者对报告中信息的反应程度,加剧了公司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丰富了分析师报告信息含量方面的文献,揭示了分析师对公司负面信息的处置策略,为投资者评判研究报告质量以及监管机构完善监管政策提供了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