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9)
2023(12802)
2022(10902)
2021(9833)
2020(8061)
2019(18172)
2018(17943)
2017(34360)
2016(18618)
2015(20911)
2014(21271)
2013(20919)
2012(20102)
2011(18460)
2010(19107)
2009(18218)
2008(17968)
2007(16546)
2006(15149)
2005(14417)
作者
(55397)
(46273)
(46245)
(44026)
(29777)
(22173)
(20802)
(17976)
(17615)
(16781)
(16259)
(15503)
(15188)
(15134)
(14866)
(14325)
(13768)
(13449)
(13365)
(13206)
(12083)
(11430)
(11303)
(10781)
(10530)
(10429)
(10381)
(10344)
(9480)
(9090)
学科
(96156)
经济(96039)
管理(57707)
(50569)
(40292)
企业(40292)
方法(28509)
中国(27522)
地方(26788)
数学(24121)
数学方法(23832)
(23105)
(23083)
(21010)
业经(20928)
(18287)
地方经济(16175)
(16156)
金融(16154)
(16109)
银行(16080)
农业(15730)
(15544)
(14867)
(14579)
贸易(14566)
(13987)
环境(13973)
(13520)
(12049)
机构
学院(275587)
大学(275127)
(123234)
经济(120663)
研究(103615)
管理(98311)
理学(81849)
理学院(80829)
中国(80738)
管理学(79546)
管理学院(79008)
(61289)
(59911)
科学(59748)
(53593)
研究所(47378)
中心(46091)
财经(45840)
(45006)
(44130)
(41263)
经济学(39111)
北京(38813)
(37189)
(37054)
师范(36687)
业大(35955)
(35440)
经济学院(34647)
农业(33852)
基金
项目(167578)
科学(131685)
研究(125257)
基金(120645)
(104381)
国家(103474)
科学基金(87728)
社会(81828)
社会科(77568)
社会科学(77550)
(65495)
基金项目(62139)
教育(56449)
(54491)
自然(52927)
自然科(51636)
自然科学(51623)
自然科学基金(50715)
资助(49679)
编号(49618)
成果(42892)
(41645)
重点(38480)
(37361)
课题(36552)
(35162)
国家社会(34414)
(34081)
发展(33978)
(33440)
期刊
(157480)
经济(157480)
研究(94621)
中国(66510)
(49245)
(42984)
管理(41628)
学报(41003)
科学(38549)
大学(32018)
(31898)
金融(31898)
教育(31317)
学学(30100)
农业(28479)
经济研究(25634)
技术(24704)
财经(24465)
业经(23492)
(21246)
问题(19746)
(16036)
世界(15057)
技术经济(14827)
国际(14594)
(14579)
统计(12903)
现代(12821)
经济管理(12693)
经济问题(12452)
共检索到459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有国  刘佑军  
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使得后发的国家对先发国家的赶超成为了可能和现实。由于制度供给的短缺,经济后发优势的发挥通常与政府推动结合在一起,也容易在短期取得明显的经济绩效。但是,政府行为对制度规则的替代实际上使得经济增长面临"制度陷阱",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刚性的制度系统,形成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有效约束,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制度预期的信心,形成对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促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光南  李军  
本文通过英属和西葡属殖民地41个国家1970—200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分析了制度、最优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验证了制度质量影响政府支出的产出效应和最优政府规模,从而导致经济增长差异;英属殖民地由于制度质量高于西葡属殖民地,使得其最优政府规模和经济增长均高于后者,这从制度和政府规模的角度解释了殖民历史国家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本文的研究考虑了影响最优政府规模的制度因素,并用实证结果支持了诺斯提出的宗主国制度影响殖民地政策的理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严成樑  
本文在一个资本积累和创新相互作用的增长框架中引入政府研发投资,考察了政府研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分析知道,政府研发投资通过影响休闲劳动选择、消费投资(包括物质资本积累和研发投资)选择,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政府研发投资规模越大,经济增长率越高。本文还就我国1980—2006年间政府研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协整检验,发现我国政府研发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研发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本文发现政府研发投资对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和民间人力资本投资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笪凤媛  郑长德  涂裕春  
笔者在Aghion等(1999)包含资本的多部门模型基础上扩展内生增长模型,尝试将制度、内生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检验制度质量、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长期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制度质量和技术创新,也取决于资本积累和家庭偏好。正增长率的长期稳态均衡只有当制度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才可能出现,且当均衡存在时,制度质量的改进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和垂直创新活动的期望收益而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此外,政府的税收和补贴政策也能够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本文旨在为我国重启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丹丹  付才辉  吕朝凤  
将不完全契约和内生制度引入包含R&D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在内生增长框架下研究不完全契约条件下重工业赶超发展战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工业偏向性发展战略将通过影响契约制度而降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完全契约的宽泛实施会扩大其对长期增长率的负影响。基于交互项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重工业偏向性赶超战略会降低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即过度的偏向性赶超战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契约执行效率是经济发展战略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中介机制。政府应逐渐将重工业偏向性发展战略向全面发展战略转化,不断完善契约制度、提高契约执行效率,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缓解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刚  许跃辉  
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现象,既不符合"华盛顿共识"标准,也无法使用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被称为"中国增长之谜"。这里通过构建包含政府、市场、制度和利益集团等组织在内的分析框架,并引入准中性政府的概念,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增长之谜。准中性政府是一个在短期内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制定有偏向的政策,但是利益集团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导致政府无法在长期内偏向某一固定集团。也就是说,准中性政府具有短期内有偏、长期内无偏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机制,而准中性政府通过制度变迁的方式使中国经济增长获得强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红玉  雷正  杨艳武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和长期经济增长水平,以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税收优惠和科技投入4个指标刻画了地方政府行为,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系统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非线性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其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地区长期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通过工具变量法、滞后自变量、排除宏观因素系统性变化、更换度量指标、剔除直辖市样本等方式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非线性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明存在最优技术创新水平。采用门槛模型研究发现,在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的正向调节下,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而在技术引进的正向调节下,则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采用空间模型研究发现,本地区技术创新对邻接地区长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峣  
制度因素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制度创新对于各种增长因素的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后发大国的"转型"特征决定了制度创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中国经济实现了30年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以培育市场机制为主线、渐进式深化和阶段式转型的改革开放道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的制度创新,应该着眼于构建引导集约型、升级型和内生型增长的体制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林伟  熊韦  
本文总结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阶段性表现及经济运行效果,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金融差异和城乡差异角度考察政府作用。作为金融制度供给和执行的内在参与者,政府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禀赋差异和阶段性特征,采取适宜的政策和措施;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和结合,在微观层面不干预金融机构和企业经营,在宏观层面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主要工具,协调市场机制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兼顾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差异,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林伟  熊韦  
本文总结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阶段性表现及经济运行效果,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金融差异和城乡差异角度考察政府作用。作为金融制度供给和执行的内在参与者,政府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禀赋差异和阶段性特征,采取适宜的政策和措施;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和结合,在微观层面不干预金融机构和企业经营,在宏观层面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主要工具,协调市场机制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兼顾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差异,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一萍  
文章论述了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也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分析了制度的规范约束、有效激励、以及明确产权、降低交易成本的内在功能与效应;提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并对制度创新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岁磊  
采用19752012年114个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基于加入人力资本的索洛增长模型分析金融发展与制度质量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制度质量的制约,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个制度门槛,只有当制度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才能显现。一个健康的体制框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助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加强制度与管理创新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广义技术进步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即资本和劳动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它们分别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果。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中制度与管理创新的贡献作了定量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聂艳晖  
技术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本文以索洛—纳尔逊同期模型为基础,试图建立包含资本、劳动体现型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模型,进而对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